乡村振兴“苏”新篇⑮|乡土人才计划,培养数字经济新农人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05 18:0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新时代的新农人,不仅仅要懂“三农”,会种地,还得拥抱新科技,玩转新媒体,科学种田,网络推广,多元销售,样样都得是好手。

当然,乡村振兴也不仅要靠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共同支持服务乡村的人才格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

对于江苏24支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来说,推动当地各类人才的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的生命力。

名师授课,新农人成了“田专家”

“经过培训,和没经过培训就是不一样。之前种植完全靠自己摸索,培训后,有了理论知识,加上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会把地种得更好!比如收割完水稻,秸秆还田后,要对土壤进行深耕,否则再种小麦后,小麦容易生病。”

家住灌南县百禄镇杨桥村的罗飞和父亲几年前在百禄当地承包了16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对省委帮促队和县里合办跟农业有关的培训班,他参加了不下十次,包括新型农业、机械种植、粮食安全等培训班,目前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田专家”了。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灌南当地村民缺乏就业技能的问题,日前,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会同县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围绕“灌河工匠”、“宝妈微创”、“海西英才”三项工程,开设电工、无人机测绘、茶艺、剪纸、制陶等培训项目,目前已举办初中级培训班38期,共3200余人参加;举办稻渔混养培训班、高素质农民和农机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班,提高种植大户的粮食产量和品质,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马海燕表示,除此之外,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工作队组织60名学员赴溧阳参加乡村建设培训;组织全县稻虾、稻麦种植大户100余人参加专题培训,有效地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组织全县40余名重点企业家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灌南本土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

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农业专家指导村民农业种植

“培养数字经济新农人,带动更多人投身新农商、发展新业态,是我们村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攻方向,”省委驻涟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涟水县岔庙镇百子村第一书记张莉说。

“十亩试验田”示范种植推广农业项目

乡村人才的储备是乡村振兴取之不尽的源泉。后方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引进许多农业专家,她立即联系学院,对百子村进行精准的种植业发展科技技术服务,并用“十亩试验田”示范种植推广农业项目,通过邀请农技专家定向指导和组织农户赴苏南地区实地学习,让少部分村民先富起来,再带动全村村民一起种植。通过人才培养,反哺农业生产,百子村去年收入70万元的目标已成功完成。

直播培训,带货不再“跟着感觉走”

在涟水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近400平方米的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涟水馆实体店内,上百种涟水农产品琳琅满目,公司直播员工邹欣欣正在直播间介绍涟水土鸡蛋、涟水千张等农产品。

涟水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万飞说,作为帮促项目,涟水馆线上馆分为特殊农产品、涟水特产、滋补养生三大类别,线下馆分特殊农产品展区、地方特产区,合作品牌20余家,共有300余个单品,为涟水当地农产品提供上行通路,加大产销对接,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消费农产品和服务,以消费促进增收,提升地区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以前直播卖货就是跟着感觉走,经过培训后,方才知道直播卖货,尤其是卖土特产也有许多学问,”邹欣欣说,经过省委驻涟水帮促工作队组织的“醉美e农”直播助农培训后,收获颇丰,直播带货的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

为助力涟水提升农民直播带货专业技能,培养一批接地气、有特色的数字经济新农人,带动更多农村群体抢抓互联网政策红利,投身新农商、发展新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2023年5月23日,由省委驻涟水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组织的涟水县2023年度“醉美e农”直播助农培训班正式开班,部分村居干部、团员代表,家庭农场主、农村经济合作社带头人、种养殖大户以及有创业意愿的群众代表160 余人参加培训。为期6天的培训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专题学习、现场教学、技巧实操、专家点评等方式进行,干货满满,学员也收获满满。

全媒体人才培养,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人才建设

在涟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推动培养的不仅仅是农业种植“田专家”,直播带货的电商人,还有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的媒体人。2023年,涟水县融媒体中心“融媒之星”评选结果揭晓,经过推荐、评议、公示等环节,8名一线记者、编辑等岗位人员脱颖而出。据介绍,他们将享受薪资报酬、岗位晋升等方面激励,这是该县实施全媒体人才培养计划、对内培强育优的重要举措。

于2019年6月挂牌成立的涟水县融媒体中心,由涟水县广电台、涟水新闻中心融合而来。针对中心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且人才流失的“变量”因素始终存在的实际,省委驻涟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审时度势,助力实施全媒体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支深耕本土、呈现精品、服务群众的全媒体人才队伍,突破人才瓶颈,推动媒体深度转型。

摄影培训

2023年10月19日,一场“头脑风暴”在刚投入使用的涟水融媒体中心新大楼轰轰烈烈地展开。县融媒体中心全体采编播制人员及全县各单位通讯员共180余人参加了由省委帮促工作队、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涟水县新闻业务培训班,爆款短视频的制作、新闻写作实务、手机新闻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技巧……来自上海、江苏等地的培训老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件展示、事例分享的形式与大家面对面互动,满满的“干货”让大家受益良多。“这是一场‘及时雨’,解渴!”融媒中心记者部主任马凌云感慨道。

在“请进来”培训的同时,涟水县融媒体中心还积极地“走出去”,采用参加“广电实战”全国融媒峰会、对接优质传媒大学资源、到省市媒体挂职锻炼等形式,引导采编人员向全媒体记者编辑转型。记者潘曼到中国江苏网跟班学习一月,和省媒同仁一起策划、一起采访、一起写稿,深入参与了时政类、科技类、文化类等多个领域的稿件采写,“会写稿、懂经营、能出镜,潘曼的加入给我们带来惊喜,也给中国江苏网注入了新鲜活力。”中国江苏网指导老师周永金这么评价她。

为培养高素质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涟水县融媒体中心还组织记者深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一线,开展现场采风、短新闻竞赛,以赛促培,增强“四力”,讲好涟水精彩故事。与此同时,成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表彰十佳优秀通讯员,源源不断地为各平台建设输入“新鲜血液”。

提升后的涟水融媒中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省委帮促工作队的关心下,涟水县融媒体中心新近添置了摄像机、单反照相机、无人机等设备,“现在‘鸟枪换炮’,拍出的画面更有质感。”刚领到单反照相机的记者刘元如获至宝。进企业、到乡村捕捉新闻“活鱼”,如今涟水融媒中心新闻作品的转载率、全网传播效果均有了明显提升。

策划:徐丙奇  张洪

统筹:王烨  崔洪曙  张磊

撰文:朱鼎兆 张凌飞

编辑:王烨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