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到罕见鸟类长尾鸭、斑脸海番鸭等!这个冬天,打卡南通的“小精灵”越来越多
2024-01-19 09:09

1月18日,记者获悉,南通环境监测中心近期对南通沿江沿海区域冬候鸟开展了专项监测,发现多种珍稀鸟类,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黑嘴鸥、青头潜鸭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白琵鹭、花脸鸭、鸳鸯、白腰杓鹬、黑颈鸊鷉等,还记录到罕见鸟类长尾鸭、斑脸海番鸭等。

长尾鸭,又叫冰凫,是鸭科长尾鸭属的鸟类。近日,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在如东东凌发现2只。

图片

长尾鸭

图片

长尾鸭

 

长尾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冬候鸟,被列入生存脆弱的易危物种。繁殖期的长尾鸭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水塘和小型湖泊中;非繁殖季节主要栖息在沿海水域、海岛和海湾,偶尔到内陆大的湖泊与江河中。它们冬天会往南飞,但是在华东地区很少见。据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多年前曾在如东小洋口发现过一只长尾鸭,今年又能再见,而且是两只,非常难得。

1月11日,在如东东凌滩涂上,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记录到正在觅食的遗鸥和黑嘴鸥。遗鸥和黑嘴鸥都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数据稀少,2023年仅记录到1只,今年在南通沿海记录到50多只了。黑嘴鸥是常客,全年可见,每年有上千只越冬。

图片

遗鸥

此外,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还在海门謇公湖观测时发现了一雄一雌两只青头潜鸭。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的迁徙性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繁殖期栖息在富有水生植物的湖泊和沼泽中,冬季则聚集在大水域,常与其他潜鸭混群。它们性情胆怯,飞行快速,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起飞。

图片

青头潜鸭

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将青头潜鸭提升为极危等级(CR),2021年青头潜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此外青头潜鸭还是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和中日协定保护候鸟。

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来南通打卡的“小精灵”也越来越多,也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有力见证。大家在冬日欣赏候鸟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就是对它们最大的保护。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