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初一上午开始,“贾玲”就占据了热搜榜,“贾玲热”只增不减,热议早已超出电影本身,甚至出现“《热辣滚烫》是贾玲的肉身献祭”这样的评价。可以预见的是,继《你好,李焕英》,贾玲又将完胜春节档。虽然《热辣滚烫》口碑两极,但电影和贾玲无疑都是真诚的,以自身完成一部商业电影,用自己点题“学会爱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贾玲一共带来了两部导演作品《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都与“真诚”有关。第一部是告别自己的母亲,第二部是告别过去的自己,因为这样独特的个人标签,《热辣滚烫》也像《你好,李焕英》一样,带来明显争议。
《热辣滚烫》给观众带去了启发、感动和钦佩。比如,刷屏的“苹果法则”,电影中乐莹(贾玲 饰)和父亲有场对话,父亲问:“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会给你朋友哪个?”乐莹:“以前我都给,现在看心情。”由此点出了电影的主题:是渴望被爱被认可却一再失望后,如何拼凑一地碎片的自己并习得自洽。
还有观众共情于乐莹的讨好型人格,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乐莹面对了前任和闺蜜的背叛、妹妹的争执、表妹的利用、男友的否认,每一次被辜负,乐莹都善意以报,然后再次被迎头痛击。所以乐莹经历了人生各种丑恶之后,在放弃边缘重拾生活的勇气,选择减肥学习拳击来获得重生,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宅家啃老的人成为了自信向上的人。
《热辣滚烫》也带来了质疑。“我花钱买票是来看明星减肥的吗?”“贾玲到底是不是在用自己减肥做噱头赚票房?”“减肥就能解决女性的所有困境吗?”还有人建议把电影名字直接改成《贾玲减肥记》。
那么,就电影本身而言,节奏稍显拖沓,也没有足够直观地建立起“打拳减肥”与“改变生活”之间的戏剧逻辑,使得观众产生了“被演员付出”绑架的奇妙感受。
电影前一个多小时都在铺垫,虽然构建了家庭和职场等各路人对女主角乐莹的伤害,但并没有给足乐莹学拳击的动机,加上平铺直叙的节奏,让人难以代入。后半段节奏倒是出来了,展现了乐莹在拳击训练中日渐消瘦的过程,似乎前一个半小时的等待,就是为了看最后30分钟的拳击比赛和片尾的“贾玲减肥备忘录”。
所以,《热辣滚烫》的情节过于简单,但加入了导演贾玲笨拙的真诚,“那种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观众献祭的真诚,很难让人骂它,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一部片子”,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感受。
可见,电影的亮点部分不止属于乐莹,更属于演员兼导演贾玲本身。现实中的贾玲和角色乐莹互相交融,使得网络话题热度不断飙升。
贾玲拥有超高的国民好感度。翻看贾玲自己的成长之路,她一步步“被看见”,离不开“身材梗”,这是她立足舞台并成名出圈的关键。而她又是高情商的谐星形象,是多个综艺节目的“定海神针”。上过春晚,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就出圈,至今仍以54.13亿票房位列中国票房总榜第三名。
胖胖的很可爱,笑起来有两个梨涡,是之前的贾玲。电影《热辣滚烫》的片尾字幕和花絮彩蛋,呈现了新贾玲在过去一年的蜕变,这也是观众对电影正面反馈普遍集中的地方。
贾玲无疑是坚韧的。她的训练强度和饮食计划,让很多健身人士破防。有网友一周六练,天天吃鸡胸肉,但硬拉不了贾玲的120KG。在女性不分泌睾丸酮的先天门槛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贾玲练出明显的腹肌、肱二头肌与背阔肌,稍微了解生理知识的人都会震撼得瞠目结舌。
所以贾玲这场减肥硬仗是一场天人交战,一场对肉体近乎摧残的行为艺术。所以才有观众说,“贾玲太真诚了,以肉身炼成武器在战斗。”
贾玲确实是真诚的。减肥这事有前因可循,2021年《你好,李焕英》爆火时,贾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票房达到30亿,我就瘦成一道闪电”。《热辣滚烫》是她的承诺,“贾玲减肥视觉奇观”带给观众强烈的离场感,说《热辣滚烫》是一部“伪纪录片”、“贾玲真人秀”也不为过,虽然这些都盖过了电影本身的表达,但瘦下来的贾玲正在跑路演,她精气神十足直接出现在观众面前,带给观众鼓励和激励,特别好也特别美。
先增肥40斤再减重100斤,“狠人”贾玲孤注一掷地用《热辣滚烫》讲述女主角乐莹的故事,也借着这个角色和作品书写自己的故事。而已经有很多观众读懂了这份真诚,在网上现身讲述自己蜕变的经历,使得这份真诚的声量越来越大,这也特别好特别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