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珍稀鸟类纷纷“做客”南京溧水
2024-03-16 14:21

3月15日,记者获悉,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近期组织在南京溧水石臼湖湿地公园开展鸟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通过对5个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点开展5轮鸟类观测活动,累计监测到鸟类13目32科76种,其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种。

图片

图片

2023-2024年冬春交替期间,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团队在石臼湖南京片区研究布设鸟类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点并有序开展多轮次鸟类观测活动,先后观测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3年5月发布)极危物种的青头潜鸭,濒危物种的东方白鹳、黑脸琵鹭3种鸟类,这3种鸟类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此同时,还观测到小天鹅、白琵鹭、斑头秋沙鸭、鹗、雀鹰、红隼、黑翅鸢、普通鵟、大鵟、白尾鹞、白腹鹞、短耳鸮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图片

图片

近年来,南京环境监测中心融合推进“请进来”和“走出去”实践路径,联动南京林业大学开展紫金山城市森林公园鸟类多样性调查;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哲海作为领队赴盱眙铁山寺参加观鸟技能大赛,获得“最佳观测能手”称号;监测技术骨干积极报名参加南通观鸟交流会,为拓展提升鸟种鉴别技能驱动蓄力。监测团队实现从鸟类观测能力零基础到独立完成南京典型湿地越冬水鸟和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的新跨越。目前,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已在老山森林公园、龙袍滨江湿地成功搭建5台鸟类声纹AI识别设备。监测工作中所拍摄的《生态保护显成效,隐秘精灵终现身》作品获“冬日守‘候’”摄影大赛优秀奖。

图片

据悉,下一步,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将围绕有关工作部署,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有效推动现代化监测能力稳步提升。坚守开展南京市12个城市公园绿地鸟类和典型湿地越冬水鸟多样性调查基本盘不动,探索建立鸟类声纹AI识别和实地观测对比数据库,切实提高鸟类图像、声纹AI识别监测技能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机遇新挑战。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