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时评:槽头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别成黑心菜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3-18 07:03

梅菜扣肉预制菜销售持续火爆,成为预制菜销售的“顶流”。2024年1月初,央视记者来到了安徽省阜阳市。知情人士称,当地个别预制菜生产企业存在使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的情况。(3月16日《扬子晚报》)

安徽省阜阳市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根据3·15记者的一线调查,将劣质槽头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成了一些预制菜生产企业的潜规则。据了解,正常五花肉批发价格在一斤12元左右,而未经严格处理的劣质槽头肉批发价一斤仅3元左右,价格相差悬殊。将槽头肉做成梅菜扣肉,能够大大节省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正是暴利让生产企业铤而走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236-2019)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生猪》要求,对屠宰后的猪必须进行“整修”:整修可视病变淋巴结、摘除肾上腺和残留甲状腺等。尤其是甲状腺,含有大量甲状腺激素,食用后会产生中毒反应。而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槽头肉上淋巴较多,多数老百姓往往并不会食用槽头肉。

一些企业却在未经严格处理的情况下,将含有淋巴结和甲状腺的槽头肉冒充五花肉制作梅菜扣肉这道预制菜。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还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逾越了食品安全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曝光的肉类加工车间里,没有任何保护、隔离和消毒措施;车间内污水横流,地面上、灶台上污浊不堪……在这样脏乱不堪的食品加工环境下用未经处理的劣质槽头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这样生产出来的梅菜扣肉,却被端上了百姓餐桌。连一名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也明确说:我不吃。自己都不吃的东西,却公然生产销售,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毫无底线的黑心商家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现在问题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相信当地使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的黑心商家都会得到应有惩治。但媒体曝光的问题是否仅是冰山一角,类似问题还有多少?需要不仅事发地的相关部门,也需要各地的相关部门,都能引起重视,举一反三,紧盯食品生产环节,压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也暴露了预制菜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年来,预制菜开始走红,预制菜的品类越来越多,预制菜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有数据预测,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家,而当前预制菜国标还没有出台,预制菜行业存在国标缺失,欠缺相应的标准,相关监管也显滞后,这就导致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针对于此,就要尽快补上国家标准的空白,设定必要门槛,让资质不够的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加工企业,难以继续“浑水摸鱼”;要加强行业监管,对预制菜从原料购买、生产加工、包装等进行全过程监管。要环环相扣压实食品安全生产责任,扣紧食品安全责任环。要让“僵尸肉”“劣质肉”不再被端上百姓餐桌,要让预制菜能够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安全菜”“放心菜”。文/戴先任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