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去取快递了
你说谁去买了块地?
我说没事心态放松
你说什么青菜放葱
很多时候别人说的好好的
到你耳朵里
怎么就完全变了样
现如今
耳背一词再也不是
中老年人的“专利”
竟逐渐变成了年轻人的日常!
他们还为自己的耳背
取了一个词——“空耳大师”
“空耳”,空空的耳朵?
非也!
特指生活中因为耳背
误解他人意思的尴尬瞬间
在“空耳+想象”的作用之下
形成了种种迷幻场景
本来是很正经的问答
变成了尴尬、搞笑且迷幻的现场
“空耳”其实由来已久
比如童年的回忆
“我在东北玩泥巴”
(印度歌曲《Tunak Tunak Tun》的歌词音译)
还有
“再给我两分钟,让我把记忆结成冰”
而你听成
吃货的属性
到哪儿都掩藏不了
连听首歌都能自动想到
香煎包和冷饮
来源:微博
而最近,#当代大学生的耳背程度#
又一次登上了热搜
不得不感叹
“空耳”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来源:微博
“乡土文学”听成“相同文学”
还情有可原
但“炒米粉”怎么能听成“炒火腿”呢
来源:微博
“十点进”→“使点劲”
这什么人类“空耳”天花板隔着屏幕都感受到尴尬了
来源:微博
“空耳”也给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清理了些许烦恼
当空气突然安静的时候
巧妙利用“空耳”
你就是人群中最受欢迎的仔
来源:微博
“空耳”还能帮助学习
在杭州亚运会准备期间的
“空耳”英语学习法
但“空耳”
有时候也会引起误会
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来源:微博
“空耳”
真是离谱好笑又透露出淡淡辛酸
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
“空耳”迷之瞬间?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年轻人不良的用耳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
一份世界听力报告中显示
目前全球近15亿人
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残疾
制图:熠蝶
平日里对耳朵不多加呵护
长期佩戴耳机听音乐、追剧
为追求最佳音质
还将音量调大
对听力造成较大损伤
也就慢慢耳背了
再加上周围的环境嘈杂
对方的口音,双方的文化差异
等因素综合作用下
造就了一段段
“叹为观止”的社死传奇
莫慌莫怕
下面就是为团子们准备的
保护耳朵的贴心小tips!
制图:熠蝶
此外,想要在日常生活中
减少“空耳”的情况
不仅要学会正确用耳
还要提升专注力
希望大家都专注好眼前的事
不要轻易被周边的事情分散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