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南京有多少种蘑菇?一群年轻人出了本书,还发现了新物种“紫金山红菇”
2024-03-28 19:49

南京地区虽然没有高山,但是物种依然非常丰富,而且有不少还不太为人们所熟知,菌物就是其中一类。菌物是和植物、动物并列的一大物种,蘑菇就是其中最常见的。菌物爱好者“赶尾人”几年前来到南京从事程序员工作,业余时间和一些朋友在紫金山等地考察菌物,结果惊喜不断。经过辛勤努力,并且和专业研究机构深入交流,他们最近编写的《草木金陵:南京菌物观察手册》完成印制,收录了将近400种菌物,其中大约五分之一都是新发现的物种,有一个拟定新物种就被命名为紫金山红菇。

紫金山是南京人身边的“瓦尔登湖”

最近两天,吉林农业大学菌类作物专业博士生朱力扬有两篇关于“白小鬼伞”的论文同日见刊,其中研究的一些新物种资料是由“赶尾人”和海樱在南京找到和提供的。他们虽然是业余爱好者,但和朱力扬等专业研究人员合作非常密切,对菌物的研究非常深入。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和其他爱好者开创性地编写出《草木金陵:南京菌物观察手册》,收录了380多种菌物。

图片

《草木金陵:南京菌物观察手册》

“赶尾人”是一位程序员,从中学时期就喜欢上了菌物研究。他在几年前来到南京工作,发现南京的菌物资源十分丰富。紫金山尤其是个宝库,那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既有人工林,又有野生林;既有枫树林,也有油茶林、壳斗林,同时有蔷薇、柏树等树种;还有多种昆虫伴生着不少菌物,如鸡㙡菌和多种虫草。“对于自然博物爱好者而言,紫金山更是身边的瓦尔登湖,是可付诸心力一读再读的‘经典’,常阅常新,乐趣无穷。”

“赶尾人”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菌物分布极广,是和动物、植物并列的一大生物分类,在演化树上甚至更接近动物一些。日常所见的蘑菇和木耳都属于菌物,然而人们对菌物的研究却很不足,很多人至今以为蘑菇是植物,其实那是几十年前的旧知识。

图片

“赶尾人”在野外采集菌物

全世界对菌物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晚,植物和动物有比较好的特征做分类,而对于蘑菇,一开始人们是从它们的细胞、孢子和担子等微观结构去做分类,导致问题很多。

实际上,蘑菇只是菌物的繁殖器官。通常情况下,它们都是以菌丝的形式藏在难以直接看到的地方。只有在合适的营养与气候条件下,它们才会展示出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在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蘑菇。

直到2000年左右,菌物分类还是“乱七八糟”,2013年以后,全球的菌物分类系统才开始有起色。我国的菌物研究起步相对更晚一点,专业人员和爱好者都比较少。不过现在研究水平基本上和世界潮流同步。只是没想到,用现代技术对菌物进行研究之后,竟然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认知。

比如常见的香菇是一个属,包括很多物种,经过基因测序,我们餐桌上经常吃的香菇被单独拎出来,放在类脐菇科的微香菇属,跟其他“香菇”根本不是一家。中国人吃了千百年的黑木耳,从前被认为和欧洲木耳同种,最近几年来才发现是一个新物种,于是对它进行正式命名,拉丁文名称就用了“黑木耳”的拼音。

而有时候,甚至基因测序也无法断定某个菌物的具体物种。

研究南京菌物越深入越惊喜

发现新物种“紫金山红菇”

“赶尾人”在南京认识了海樱和其他很多菌物爱好者,组成“草木里工作室”,经常在南京的林间寻找各种菌物,为很多专业研究机构提供了大量标本资料。

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华东地区尤其江苏地区,缺乏大型菌物图鉴与资料,南京的菌物区域性资料更是空白。早年间虽然有过一些本底调查,但有不少名称已经过时。因此,他们就有了整理南京本地菌物物种的想法。

图片

菌物爱好者海樱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扬州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广东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对我们收集的上千份标本进行了测序,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指导,极大提升了我们的鉴定水平。”

研究越深入,惊喜越多。他们发现的很多菌物都具有南京地区特色。有一种在紫金山上发现的紫色蘑菇拟定为新物种,他们给其定名为紫金山红菇。类似这样的新物种还有不少。

图片

拟定新物种紫金山红菇

有些物种在其他著作中有记载,但没有实物资料。比如有一种蟹红鹅膏,其他著作里关于它的图片都是画出来的,“我们拍到了真正的蟹红鹅膏。”

到了2023年底,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所收集的绝大多数照片进行较为精确的鉴定,“于是决定将这些图片整理成册,作为我们上一个阶段的成果,也为下一个阶段用更专业的手段,更深入、更精确地鉴定物种和后续发表新物种提供参考。”

手册中五分之一是新物种

提醒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菌

最近,《草木金陵:南京菌物观察手册》印制完成,向菌物爱好者们免费赠阅。手册中的图片是从2020年到2023年间收集到的,以紫金山区域的为主,但也包括青龙山等其他地方,一共收录南京地区大型菌物29目75科218属381种,“适用于南京地区以及华东其他地区。”

图片

《草木金陵:南京菌物观察手册》

手册印制小巧便携,“既能帮助初学者了解蘑菇的种类和分类结构,也能帮学者、爱好者们快速而全面地了解南京的菌物类群。”

“赶尾人”说,“这本手册里有很多没有发表过的新物种,大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数量特别多。”

不少菌物哪怕做了DNA检测也难以确定种类,有些因为鉴定难度大,这次没有放进手册里,紫牛新闻曾经报道的紫金山上的一种发光菌就是这样。“赶尾人”说:“以前我们认为测出来DNA,直接在菌物数据库里检测,选一个最接近的物种去命名,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因为现在一般使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数据库,业内学者把它比喻成‘垃圾桶’。因为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注册有账号,就能提交数据,审核人也不一定懂。我们去检索的时候,就发现有的物种叫某个名字,其实那条DNA序列不一定是对的。”

“赶尾人”每年都会接到大量食用蘑菇中毒的求助,他一直呼吁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菌。这本手册特意指出,蘑菇中毒是食源性中毒案例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也是其中致死人数最多的一类。“我们十分不提倡在南京地区采食野生菌,有的食用菌与毒菌在外形上是很难区分的,寻找野生菌,应以观赏与研究为主,不提倡以食用为目的。”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峰

编辑|万承源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