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跑马拉松跑得精疲力竭,为什么还会觉得很快乐
2024-04-23 13:24

 

4月21日,国内马拉松迎来超级比赛日,单日超过50场路跑赛事,近50万名跑者同日起跑;在一周前的4月14日,国内有超过30场的路跑赛事,马拉松的火爆可见一斑。有的人眼中,参赛狂奔几十公里“纯属于花钱找罪受”;而在有的人眼中,“马拉松只有零次和无数次”。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这么多人参加马拉松?狂奔几十公里,精疲力竭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跑友:快乐来源于突破

4月21日当天,记者参加了南京仙林马拉松,期间和跑友们交流了“快乐”心得。南京视障小伙徐新飞在几位陪跑者的帮助下,刷新了个人最佳成绩。由于中途“跑崩”了,他一度痛苦得想弃赛。虽然成绩仍离预期差一些,但赛后他依然很开心,徐新飞告诉记者,“可能专业人士会说,马拉松的快乐来源于身体激素。而在我看来,马拉松带来的乐趣在于不断突破自我,曾经的我都不敢想象盲人能跑步,如今我不仅能跑,还越来越快。平日里我的工作有些枯燥,跑步丰富了我的生活。”徐新飞的陪跑员臧先生有近十年的跑龄,起初他跑步是为了健康,加入跑团后他以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团内残障跑友实现马拉松梦。

现场有跑友表示,自己是因为“三高”,医生让多运动选择来跑马,“我平常在跑步机上锻炼,经常跑个五公里就泄气了。在赛场上和大家一起跑,路边还有人为我加油,而且我花了报名费、路费、住宿费来参赛,如果跑几步就撤了,那我这些钱就白花了,我不甘心,这些都是我坚持跑下去的动力。跑完后虽然很累,但我想着能离‘三高’远一些,心情就会不错,又想着我能跑下来说明身体还是可以的,心情会更好一些。”

“我第一次跑马是在朋友怂恿下报名的,刚进赛场觉得很新鲜,但跑几步就感觉身体吃不消了。当时就在想我肯定是哪根筋搭错了才来花钱找罪受。”现场另一位跑友告诉记者,自己首次跑马就因为跑不动上了收容车,“感觉很丢脸,越想越气,回去后我就开始苦练,就想着要把这口气争回来。后面总算能跑完了,那一刻别提有多开心了,再后来就上瘾了,果然是马拉松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专家:快乐来源于内啡肽

“马拉松的快乐来源于内啡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君告诉记者,人类产生快乐的原因在于身体里的激素——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是身体的一种奖励机制,当某种行为或物质带来满足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增加,使人们感到愉悦。这种奖赏机制会让人们形成记忆,并驱使人们追求愉悦和满足感……吃饭、玩游戏、刷短视频等都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不过多巴胺的奖赏机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暴饮暴食、沉迷于短视频和游戏等。

内啡肽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吗啡生物化学合成激素,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体感觉到愉悦、平静、放松。和多巴胺不同,内啡肽是身体的补偿机制,例如受到疼痛刺激,大脑就会分泌内啡肽帮我们减轻痛苦。高强度的运动例如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跑者都会感到疲惫难受,这时内啡肽的分泌就会增多,来帮助你咬牙坚持。

当你跑完一场马拉松,感觉很高兴、很厉害,很有成就感,这就是内啡肽造成的感觉,因为需要你咬牙坚持的痛苦时刻已经过去了。

相较于多巴胺,内啡肽的分泌十分“吝啬”,它需要人们付出汗水,像跑步、登山、羽毛球这些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都要坚持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不仅运动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冥想、静坐、瑜珈等也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深呼吸也是分泌脑内啡肽的条件,因此我们在紧张的时候,做一下深呼吸,就可以放松我们的紧张情绪。

快乐本身是会上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认为“马拉松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刘君表示,多巴胺作为我们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容易使人对浅显的快乐上瘾,甚至废寝忘食。而内啡肽作为大脑的补偿机制,它产生的门槛比较高,并不会导致人们废寝忘食(人可以没日没夜地玩游戏,但人的身体机制决定了不能没日没夜地运动)。

此外,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改善睡眠质量,这些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避免因身体原因导致的“不愉快”。当人们意识到这点后,同样会感到快乐。刘君认为,跑马拉松带来的快乐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体验快乐可能有所不同,但终究是快乐,这也是现在马拉松越来越多,越来越火爆的原因之一。

延伸阅读:

跑完步后也会短暂性心情抑郁

记者在完成马拉松后1-2小时内会感到巨大的兴奋,这种兴奋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并转化成低落,尤其是当天晚上到家后尤为明显。本次经过和跑友交流后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案。

2009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提到了这种现象,并且还给它起了一个文艺的名字——跑者蓝调(Post-MarathonBlues)

生理学认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之一是体内自由基的增多:研究报告显示,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特别是马拉松等这类耐力项目,当参与者运动到精疲力竭时,身体的自由基会增加2到3倍。同时,大强度运动会消耗身体内抗氧化物质,也会降低身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这种低落来自于“目标丧失”,越是准备充分有坚定目标的跑者,这种跑后抑郁越明显。这类跑者通常会花很多时间训练,以达成他们的目标(完赛、个人最佳成绩),当他们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几个月的辛苦付出告一段落,在高兴之余,当跑者们意识到一个目标结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情绪。有观点认为,尽快报名另一项赛事可以缓解这种情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