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苏看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如何从“网红”走向“长红”
2024-05-10 14:30

到江苏看“博物馆”,家家“有看头”。无论是以“一院六馆”稳居国内一流博物馆之列的南京博物院,还是屹立三湾乘风破浪锐不可当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无论是凝萃江南精华又观照大千世界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开近代公立博物馆先声的南通博物苑……无不特色鲜明、各有看头。

国际博物馆日,

来南京博物馆逛逛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作用,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南京市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出“我们的节日”“文博之夏”等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展陈质量、发挥社教作用、创新文化表现形式,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一所所“大学校”、一个个“第二课堂”,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从长干古城到六朝都会,从大明风华到近代风云,约31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为南京留下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文物文化资源,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80家备案博物馆,3400余万客流量,近百项省市级荣誉,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致力于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南京市依托文化遗迹、历史遗存,以南京历史文明为线索,因地制宜打造博物馆、展示馆、遗址公园等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南京市博物馆全面展现南京城市历史文脉与精神特质;六朝博物馆展示六朝遗址和文物,展现六朝文化,让我们一睹“城中二十八万余户”的建康城的壮阔与繁华;中华门旁的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城墙为主题,通过文物实物、场景复原等,全方位展示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及遗产价值,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古城墙的沧桑与厚重,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坚韧与不屈;江南贡院旁下沉式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秦淮河畔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长江路上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无不诉说着南京历史的悠长气韵。

统筹推进不同区域、层级、类型、属性博物院均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南京市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高校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建立综合类、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科技类等不同类别的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如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金陵佛教文化博物馆,高校馆如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非国有馆如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发展,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探索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集群聚落”,成立长江路、老城南、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支持各聚落开展主题市集、研学等系列活动,以更加完善、更成体系的博物馆序列,系统展示南京历史脉络,让古老与创新、历史与未来、艺术与科技充分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青少年探索、发现和

学习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南京的博物馆不断丰富展览内容,策划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展览,辅以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让青少年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甚至成为展览的主角。

去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了“志在青云——南京风筝艺术展”“光影与艺术——皮影艺术展”,风筝与皮影的展览主题契合了孩子们的童心与童趣,给孩子们带来一场风筝与皮影的艺术盛宴。六朝博物馆与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共同举办的“童心可染,寻美六朝”幼儿作品展,琳琅满目的作品彰显出小朋友们对于六朝文化的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得参观者们连连称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院举办的第一届中德运河文化艺术节“童眼——溪山各异”儿童画展,以运河为媒,搭建中国与德国,扬州、南京、柏林三城青少年间的友谊桥梁。

在教育活动的开发设计中,南京市博物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南京市博物馆开展“太白之旅”“明都南京知多少”“三国将军炼成记”“考古六朝·双城记”等亲子活动,激发青少年探究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跟着名著学语文”“典籍里的六朝”等经典名著赏读分享活动,丰富青少年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文物里的小美好”“小小非遗传承人”“园林·昆韵”等系列课程,融入古代历史、非遗传承、园林艺术、音乐美育等,让青少年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与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馆校共建,与名师工作室、多种学科教研组组建课题组,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文博之夏”“我们的节日”等重点主题,协同开发“美在六朝”“长江文化之都”“四时八节”“江南·园林”“去博物馆里玩”等博物馆资源对标学校教育的共建课程,实现示范项目落地推广。

为了更好发挥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上的主人翁意识,南京市许多博物馆面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招募组建“小青莲”“小灵星”“小红帆”“小红梅”等小志愿者服务队,深度参与场馆服务和社会实践,引导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文化传承的种子从小种进孩子们的心间。

科技感、沉浸式展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览是博物馆展示其收藏和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其社会功能和教育使命的主要手段。南京市在强化基础研究,提升策展创新创造力上下苦功夫。南京市博物馆“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展”,利用馆藏文物和南京地方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南京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全面展现了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及其遗产价值;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甄选了自印象派以来近百位东西方艺术巨匠的珍贵作品,以静物花卉为线索,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全新视角回溯东西方艺术风格的演进与发展……

此外,南京市还积极推进数字化展陈,鼓励、指导南京市博物馆积极利用互联网、数字影像等技术,打造科技感、沉浸式展陈。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推出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百米《金陵图》长卷一秒入画,沉浸式感受宋代金陵的生活百态;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推出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将东方美学、数字光影、戏剧氛围、沉浸交互、感官体验融入展陈,呈现出充满东方意境美学的感官盛宴。这些展陈将观展的沉浸感、氛围感、趣味感拉满,更好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获悉,南京市还将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推出十大年度重点推荐展览,其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将一生献给中华民族奋起复兴事业——纪念邓颖超同志诞辰120周年专题展”、江宁织造博物馆“纸美中国 礼韵生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心同德——昆德家族与中国人民的百年友谊”等展览入选,这些展览充分发挥文物展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殊作用,更好地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如何推动博物馆从

“网红”走向“长红”?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爱逛博物馆,传统的展览、社教活动已经很难再对观众产生长久的吸引力,怎样让大家来了还想来,每次都有新发现?南京市博物馆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博物馆从“网红”走向“长红”。

顺应年轻人打卡热潮,打造热门集章、打卡地,六朝博物馆的网红落地窗外,近看总统府黛瓦白墙枝影横斜,宛如一幅水墨画;远眺从新街口绵延至鼓楼一线,满目风光、气象万千,传统和现代,古典和繁华,尽收于窗前。南京的许多博物馆还推出了特色集章活动,南京博物院、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手起章落,故事便这样留在了纸上,进驻进了心里。

南京市各博物馆还推出有趣的文化夜游夜演以及文创作品,让参观博物馆变得更丰富、更好玩。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夜间开放“甘宅雅韵”光影秀,“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演艺”的形式让游客在游逛之中体验穿古越今的奇妙;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沉浸互动戏曲剧目《金陵•王府往事》,让观众作为“王府贵客”,

跟随“王府管家”,在光影中追寻一段“王府往事”,成为南京博物馆夜游演艺的“新名片”。

南京市博物总馆还创新博物馆藏品和文化资源利用形式,开展IP开发和运营试点,创造新的衍生价值。推出“金陵猫猫”“喵信快跑”等十余个系列80余款文创产品,让大家的博物馆之旅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有导向性的博物馆服务,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市还创新推出“百千万”计划——百场精品展览,千场趣味社教,万人看文博,以及我最喜爱的博物馆网络评选活动,邀请大家一起感受南京这座城市的烟火气与金陵王气,感受独特的城市气韵与文化肌理,一同推进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国宝级文物、文化展演、无边界博物馆、园林式博物馆……南京的这些博物馆里“大有看头”。这些散落在南京大地上的一座座博物馆,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历史之光、文明之光、科技之光、人文之光……穿梭在厚重、悠长的历史中,共赴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博之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