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导入专家式养护,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
2024-05-24 09:00

       江阴长江大桥附近江面,三五成群的“微笑天使”江豚追逐嬉戏,四面环江的靖江马洲岛上,黄胸鹀、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空中展翅盘旋……这种生态景象愈发频繁地出现在靖江市民的眼中。

      近年来,靖江市导入专家式养护“妙方”,通过实施专项调查、加强栖息地保护、数字化监测创新、建立“生态岛”试验区、培育特色物种等举措,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越来越多的江豚“定居”长江靖江段

图片

      “看,这只江豚好像有宝宝了!”近日,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汪正飞在蟛蜞港附近抓拍到了江豚出没的踪影。早在3月29日,汪正飞团队还在江阴大桥下游500米处拍摄到了怀孕的江豚。眼下,愈来愈多的江豚来靖“定居”,已经成为长江靖江段生态保护持续改善的最有力证据。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反映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从2021年开始,靖江联合国内专业团队,持续开展长江靖江段长江江豚专项调查,汪正飞便是调查队中的领队。汪正飞介绍,通过81船次的细致调查,团队得出了江豚“喜爱”栖息在靖江的原因。汪正飞说,长江靖江段距离长江口较近,是江海洄游鱼类的重要通道,具有规律的潮汐,水中还有少量盐度,属于完全淡水水域与海水水域的过渡区域,良好的水质非常适合江豚栖息。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目击长江江豚96群次,共计340头次。而且这些江豚多以2~6头的小群活动,最多一次观测到12头,并发现了珍贵的“母子豚”画面。

      珍稀濒危物种“安居”凸显生态保护成效

      5月的靖江,气温逐渐升高,马洲岛上再次发现黄胸鹀的踪影,这是连续第三年在岛上观测到这一极危(CR)物种的出现。

      靖江马洲岛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铭昌介绍,通过三年多的观测,马洲岛记录的鸟类物种数从首次观测的55种增至2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为黄胸鹀、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白头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7种,包括震旦鸦雀、普通鵟、红脚隼、鹗等。鸟类种数约占中国鸟类种数的14.69%,江苏鸟类种数的47.02%。此外,马洲岛记录陆生维管植物245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兽类7种、两栖和爬行动物11种。

图片

      江豚洄游,百鸟安家,马洲岛新记录种类的发现和各类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表明靖江各类生物栖息地不断增加,长江自然生态保护成效初步显现。

      数智赋能打造“长江大保护”靖江样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靖江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的应用,通过建立数字化监测平台、应用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和AI深度学习计算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物种的精准识别、统计分析和在线展示。这些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效率和精度,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据新近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统计数据显示,靖江地区已发现陆生高等植物559种、陆生脊椎动物247种、陆生昆虫257种、水生生物258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

图片

      在长江岸线生态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马洲岛观测站建设、生态岛试验区谋划等方面,靖江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当下靖江市已初步形成了涵盖百里江岸、水陆统筹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建立系统性、常态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