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人大:书写人大代表“竭诚奉献、不负人民”的时代新答卷
2024-05-24 15:22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寓意收获的小满节气,在年年丰收的常熟福地,一场地方人大代表履职实践的交流盛宴精彩呈现。

去年,“竭诚奉献 不负人民”——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精神研讨会在常熟市举行,研讨提炼了“竭诚奉献 不负人民”的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精神,成效被写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5月20日,专家学者、人大干部、人大代表等近百人再次齐聚一堂,对会议成果进行再研讨、再深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傅文杰出席并讲话,他表示,在江苏省人大开展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中,苏州人大和常熟人大提炼了“竭诚奉献、不负人民”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精神,这是基层在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的有益探索。

会议中,常熟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事迹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常熟市人大常委会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各项举措,也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弘扬践行“竭诚奉献、不负人民”的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精神,形成了以“代表常在、百姓常来、实事常办、作为常显”为鲜明特色的“360常代表”人大工作品牌,打通了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家站点”全覆盖,有一种承诺叫“代表常在”

突出建好用活“一个载体”,加快推进“人大代表之家”迭代升级。明确“1+14+N”的布局和“七有九化”标准,建设覆盖市镇村三级的人大代表“家站点”259个,并逐步向代表企业、专业行业延伸,为代表履职提供阵地支撑。同时,常态化落实“双联系”和“五级代表进网格”等制度,推动“家站点”成为家门口的履职平台、全天候的民意窗口。

在沙家浜镇人大代表之家,“春来有约”会客厅里时不时传来笑声,沙家浜镇人大代表、芦荡村党委书记张忆妍正在这里和村民们亲切交流。一阵茶香飘来,令人仿佛回到了“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春来茶馆。在芦荡村,张忆妍是沙家浜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来到人大代表之家,她又成了村民们心里的“阿庆嫂”。张忆妍表示,“自从镇里建好人大代表之家以后,我们人大代表的履职阵地也从会议中心延伸到了百姓中间,我们在这里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闭会期间也可以更好地履职尽责。”

“茶话会”聚民意,有一种信任叫“百姓常来”

“常来常熟”是常熟人民的待客之道,也是常熟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写照。常熟市各镇人大、各街道人大工委依托载体平台升级,深挖当地突出资源,努力打造“一镇一特色,一家一品牌”,创新打造了“虞话坊”“春来有约”等一批特色载体,涌现出了梅李镇“四同工作法”、古里镇“五单工作法”等优秀的代表工作方法,展现了基层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机和鲜活力量。来到虞山南片区(龙舟基地)人大代表工作站,里面简单地布置了一张会议桌和十几把椅子。在虞山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别看布置简单,但它起到的作用可不简单!”常熟市人大代表、大湖甸村党总支书记缪钧每月5号都会来到这里开展“虞话坊”活动,与周围的老百姓见面聊天,收集他们当下关心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汇总到街道人大工委,进而协调解决。

此外,结合数字人大建设,常熟市人大常委会还推广运用了“码上见”指尖应用,鼓励群众着眼身边急难愁盼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建言献策,做到民情民意全天候收集。

一位村民高兴地说:“有什么想反映的问题,不怕找不到代表。我们每个月都可以到这里和代表喝喝茶、聊聊天,有时候不方便来,还可以扫二维码实现事项码上办,感觉人大代表一直在身边。”

“组合拳”拓品牌,有一种担当叫“实事常办”

以坚持“守”制度设计之“正”与“创”机制方式之“新”并举,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层实践。

“实事票决”推动民生福祉增进

率先启动并不断深化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工作,有效建立“人民出题、代表定题、政府做题、人大验题”的民生实事办理新模式,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以“强监督”力促“真落地”,助力答好民生实事“满意答卷”。

常熟市人大代表、铜官山村党委书记程刚是土生土长的铜官山村人,他主动请缨返乡任职,带领村民打造了村强民富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谈到民生实事项目,他颇感自豪:“我连续四年都把票投给了美丽乡村建设,被列为民生实事项目以后,我们农村环境真是大变样,现在游客多了,村民也富了。”

“家·庭融合”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省首创建立“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并以联络站为依托推进“共享法庭”建设,配套建立村庭联动、诉调对接等系列工作机制,引导代表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司法救助、公益诉讼等司法实践,探索形成“代表四融工作法”高效赋能诉源治理,实现载体融合、资源融合、服务融合、效能融合,努力把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

在梅李镇人大代表之家调解室里,梅李镇人大代表、江苏世纪天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国恩正在调解一起案件纠纷。他对当事人说:“你们的难事,就是我的心事。请你们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把各自方案提出来,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协助法官把这个案子调解好。”

2023年8月,常熟市人民法院从常熟市人大代表公益会梅李镇分会会员中聘任了18位“特邀调解员”。人大代表们根据工作经验、擅长领域,化身为专业分组的“老娘舅”,提供人民法庭“点单式”邀请,2023年参与诉前调解70起,调成67起,调成率95.71%。

“代表公益”彰显为民奉献情怀

全国首创成立以代表为主体的公益慈善组织“人大代表公益会”,开展扶弱帮困、助学奖学、惠民义诊、困难救助、关爱老代表等公益慈善活动,发展代表会员超千名,年均开展慈善活动82场,惠及群众2680人。

公益会还设立了“常开”创新创业和“风范”激励鼓励基金,向在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常熟市历届各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进行表彰奖励,鼓励人大代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基层人大力量。

“全过程”履本职,有一种追求叫“作为常显”

牢固树立人大“监在深处、督在实处”的工作理念,突出发展、民生、法治三大主题,每年精选40余项议题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深度参与执法检查、视察、议案建议督办、专题询问等监督活动超150人次,高质量办结代表议案和书面建议,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人大有作为,离不开“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配合监督。近年来,常熟把部门负责人也纳入评议体系,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员额法官、检察官的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实现对“人”和对“事”的一体监督,与时俱进推动基层人大“三权”有效行使,以实际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有多用心、多尽力,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办好事、解难事。”2018年,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王嘉鹏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连任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六年来,为确保提交高质量的建议,王嘉鹏积极调研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在教育、民生、残疾人事业、招才引智等领域共向全国人大提交了1份议案和16份建议,与其他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30余条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残联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复,部分建议被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采纳。其中《关于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列入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建议》得到正式立法施行。

王嘉鹏表示:“‘竭诚奉献、不负人民’代表履职精神,是广大代表在积极参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力,忠实履行好法定职责,努力践行好履职精神,担当作为、竭诚奉献、真抓实干,不辜负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