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实验学校一对双胞胎兄弟收获了好消息,2024年高考他俩在全校排名第一第二。三年前,两人刚进校时,哥哥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弟弟甚至排名倒数,两个人看到英语就害怕,中考时英语成绩都只有五六十分,严重“瘸腿”。在持续的努力和追赶中,这次高考双胞胎的英语都考了104分,兄弟俩是怎样实现英语学习逆袭的呢?
经验分享:
放学路上,兄弟俩一起背单词
哥哥孙宇轩告诉记者,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第一天睡觉前就要对第二天的学习作个大致的安排。比如,早上上课前进行朗读、背诵课文或阅读课外书籍等,合理规划时间完成作业,晚上的时间安排复习、预习。上学后根据老师的安排再补充、修改并定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一件一件按时完成。这样,就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弟弟孙宇帆表示,高中学习最主要的是充分利用练习,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在平时的时候,要在做题中寻规律、找方法、清思路,掌握答题技巧。其中理科关键在于培养理解能力,文科的关键在于熟记并理清答题思路,学会规范答题。只要拥有扎实的基础,能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便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最初,兄弟俩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数理化成绩非常好,看到英语就害怕。“一开始我们对英语是抱有抵触心理的,是英语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告诉我学英语的重要性,并且一点一滴地帮助我,让我重拾学英语的信心。”孙宇帆告诉记者,哥哥也一直鼓励他,两人互相监督。放学路上,两人一起背单词,你说中文我说英文,共同提高。平时遇到数学难题,两人也是一起讨论,各有各的方法和思路,互相促进。
相信“相信的力量”!
“我觉你可以的”触动了弟弟
“第一次见到这对孪生兄弟的时候是高一开学第一天,通过弟弟鼻子上的一个小小的疤我就区别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兄弟俩都热爱且擅长数理化,却对英语退避三舍。经过分析,我认为,他们学习能力没问题,英语不好主要是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我从心理疏导开始。”英语老师殷雯说,为了消除兄弟俩对英语的畏惧与厌恶,她多次跟他们谈心。“弟弟曾经认为英语无所谓,反正凭自己的成绩上个重点本科没问题。我认真地跟他说:‘孙宇帆,我觉得你可以考985’,正是这句话打动了他,他开始尝试着好好学习英语。”
殷雯老师告诉记者,在具体教学中,首先,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从基础的词性开始,到词的用法、句型,再到篇章,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其次,分层作业、定期辅导。考虑到他们薄弱的基础对于兄弟俩的作业“区别对待”,抽出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二的辅导。第三,帮助他们结学习搭子。哥俩理科强,英语弱,安排理科弱,英语强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和促进。第四,多鼓励多肯定。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表扬。第五,不断改变提升目标。师生三人先制定目标,然后限定好时间,在基本达到目标之后,再改变目标,继续奋进,一步一步从50,到60,到80,到90,到超100,哥俩在不断达成目标中获得慢慢的成就感。这些听起来好像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但中间的困难,退步后经历的沮丧很多很多,好在都坚持下来了。
班主任说,
双胞胎最大的特点是专注,还是热心肠
“他们俩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除了专注还是专注,没有任何事能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在教室里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你都能看到他俩专注于学习的身影。即使是午休,他俩也是早早准备好,按时休息,养精蓄锐,为高考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刘昌军老师告诉记者,他俩还是个热心肠。在走廊里,办公室,你总能看到他俩给同学们答疑解惑的身影。他们不仅仅自己学习好,而且还帮助其他人渡过难关。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高中部副校长兼高三年级主任卢光建表示,2024届高三年级严格落实学校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学生常规管理、目标生管理、每日答疑辅导等方面入手,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尤其是在目标生管理方面,结合中考分数和历次重要考试精准确定目标生(冲高分、冲本一、保本科和临界生),通过课堂提问、作业面批、课后辅导和档案跟踪等方式确保目标达成。双胞胎兄弟孙宇轩、孙宇帆属于冲高分目标生,他俩数理化等理科科目优势明显,上课听课专注,勤于思考。但是英语成绩自高一入学就不太理想。为此,年级组针对孙宇帆和孙宇轩同学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目标管理方案,年级组和班主任通过和他们沟通交流统一认识和指明要求,英语殷雯老师负责学科补差辅导,数理化学科老师负责提优辅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兄弟俩终于实现逆袭,弟弟考了615分,哥哥考了596分。
同学们说,
他们乐于助人,是班级的主心骨
团支书孙灵懿说:“在我眼中,双胞胎兄弟俩成绩很好但不张扬,处事低调。相较而言,哥哥更为外向,课间有时会与男生们一起散步聊天。而弟弟呢,更多是在座位上阅读书籍。如果有人向他们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兄弟俩不会拒绝,看完题目后,就会非常耐心细致地为他解答。”
“他们也是班级的主心骨,他们会经常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经常给大家提供许多新颖的思路。在课下,他们都十分喜欢阅读书籍,博览群书也是他们的标签,我也很喜欢和他们讨论一些名著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总能给予我一些启发。”班长吉锐说。
“我和妈妈做生意,平时很忙,主要靠孩子自觉。”爸爸孙先生告诉记者,兄弟俩有个伴,平时互相讨论互相帮助,自己也比较佛系,从来不给他们压力,家庭氛围很宽松。感谢学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帮助,孩子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摄像 吴伟龙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