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卖假名牌化妆品,竟然还“收徒传艺”,都被抓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7-17 18:12

为了谋取暴利,小夫妻看上了化妆品市场,开设多家直播间小店专门销售假冒的奢侈品牌化妆品,还收了个“徒弟”传授起了“赚钱”之法……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近日以李某、刘某某等人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

昔日好友变“师父”

“老同事,都开上这么好的车啦,最近在哪发财啊?”2020年7月的一天,代某某与昔日同事李某一起聚会,看到李某竟开着一辆名牌轿车而来,便打听起他有什么赚钱的法子。李某二话不说,拿出手机展示了自己的网店页面:“没什么,最近和我老婆一起干直播呢。”

代某某接过手机,看着页面上的产品信息都是迪奥、阿玛尼、香奈儿这样的知名大牌,而且香水、口红、面膜、粉底液……多个品类应有尽有。“李哥,这都是名牌啊,我看你卖的也不贵啊,能赚钱吗?”面对代某某的疑惑,李某倒是毫不避讳:“我这卖的都是假货,有风险但赚得多。”

听着李某的“生意经”,代某某心生羡慕,即使知道了卖的是假货,也请求李某教自己一起干。此后,二人约定一年为限,由李某以进货价为代某某提供货源并教其如何发货和售后话术等,代某某的妻子聂某某也向李某妻子刘某某学习做主播带货,期间,“徒弟”营业额的15%要交给“师父”。一年后,代某某也摸到了门路,自己另寻了比李某更便宜的货源,“出师”独立。

“大牌云集”的售假直播间

“家人们,这些彩妆都是我出国带回来的,免税优惠,大家放心拍。”在这个并不起眼,也未展示任何官方授权证书的直播间内,刘某某正在推销着一款色号很火的口红。官方旗舰店售价几百上千的产品,在这里一百多就能买到。当消费者质疑真伪,主播和客服就会信誓旦旦地保证是正品,并不断推销鼓励大家购买。这就是李某、刘某某夫妻二人直播间的常态。

2020年1月,李某见直播行业火热,便和妻子在某APP上开设了直播小店。起初,他们主要卖戒指等工艺品,但销路并不好。李某观察到卖化妆品的直播间是最火的,且利润极高,他就将目光放到了假冒化妆品销售上。李某先在网上找了一些价格低廉的商家,购买了多个品牌的假化妆品来打样,并和妻子的正品进行对比。即使是进价仅三、四十元的产品,二人觉得光看外观很难分辨,就在直播间内以正品的名义销售起了这些假货。

“金盆洗手”为时已晚

如二人所预期,很多消费者被免税优惠等的名目吸引,错认为是正品而下单。但他们收到后就会发现,这些化妆品的包装外壳粗糙、商标模糊,内容物的质量更是与正品相去甚远。很多消费者在买到假货后都会投诉直播间,这时李某的网店就会评分变低、销路变差,他便再开设新的直播间小店继续卖假,企图通过掩耳盗铃的方式逃避平台监管,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李某孩子出生。

“咱们得为孩子考虑,以后就不要干这个违法的事情了。”2021年10月,一边是刚出生的孩子,一边是直播间因违规经常被举报、禁封,考虑到孩子的未来,夫妻二人决定洗心革面,不再做这种违法生意,而改为销售特产零食,但迟到的“金盆洗手”难掩李某等人已经犯罪的事实。

2021年10月25日,该案由消费者报警而案发,2023年6月25日,公安机关将此案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审查,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间,李某、刘某某明知进购的迪奥、阿玛尼、香奈儿等品牌化妆品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以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宣传等方式对外销售43万余元;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间,代某某前期从李某处进货,后期自寻货源,以上述相同模式销售假冒化妆品共计13万余元。公安机关分别在李某夫妻、代某某夫妻仓库处查获尚未销售的大量假冒化妆品货值为15万余元、3万余元。

此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通讯员 石君乔  杨晓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