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徐州共38名“十星级慈善义工”,她一家就占了仨
2024-07-19 22:27

 

近日,位于徐州市黄河北路的星火公益图书馆异常火爆,原来,徐州市星火慈善义工服务中心在这里开展了各项便民活动,理发、量血压、房产咨询、防诈宣传、磨剪子抢菜刀、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给孩子们宣传抗战历史、为环卫工送上一瓶水……

志愿者队伍中,自然少不了负责人戴丽仪一家三口的身影。20多年来,戴丽仪一家热心投身公益事业,带头组建星火慈善义工服务中心,凝聚各界爱心力量,帮助孤寡残疾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孤儿、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团队志愿者累计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千余万元,累计受益达200余万人次。

图片

今年3月,戴丽仪一家还成为徐州唯一全家都获“十星级慈善义工”称号的家庭。不仅如此,他们家庭还先后获得了首届江苏省文明家庭、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徐州市文明家庭等荣誉。

夫妻店成为爱心根据地

今年54岁的戴丽仪,是鼓楼区黄楼街道彭校社区居民,自幼受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影响,戴丽仪跟着父辈助人为乐。20多年前的一次受助,她为自己打开了向善之门,定下了“日行一善”的目标,向社会传递温暖。

图片

1999年,无业的戴丽仪和丈夫王伟在坝子街开了家房产中介,这里就成了夫妻俩“日行一善”的根据地。依靠诚信经营,他们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和收入。于是他们便开始帮扶困难群众,对于学生、困难户以及外地来徐州找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象征性地收费或免费为他们找房子,还为这些租房者提供家具等生活用品,每到春节,夫妻俩都会接到以前的老客户打来的问候电话。

此外,他们还积极为社提供各项公益服务。冬天清扫社区积雪,春节帮环卫工打扫小区鞭炮皮,照顾残疾邻居蒋大爷夫妇的生活起居,成了孤寡老人杨奶奶的贴心子女……渐渐地,他们成了小区有名的义务志愿者,谁家停电了、水龙头滴水、下水道堵、婆媳不和了、邻里吵架了,甚至小区化粪池外溢,居民都说找小戴夫妻去。

“小尾巴”长成公益骨干

图片

2000年,儿子王洪禧出生了。小家伙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就成了爸爸妈妈的“小尾巴”,跟着父母一起做义工。上学后,王洪禧把在家接受到的公益慈善理念带进校园。他把积攒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存起来,经常为班级购买图书、墨水等用品,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并带着同学们一起助人为乐。

2009年,王洪禧成为了徐州市年龄最小的注册义工。加入共青团后,王洪禧处处发挥作用,引领小学、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志愿服务。2015年,和妈妈戴丽仪一起被鼓楼区政府授予首届“鼓楼榜样”称号,成为年龄最小的榜样。

图片

2012年3月5日,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洪禧中队”成立,带动了一大批未成年人加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徐州市以他的爱心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爱心》,向社会展示了王洪禧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他也获得江苏省首届美德少年称号。

进入大学校园,王洪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一直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7年志愿者彭城驿站设立,在周末和寒暑假,王洪禧主动请缨,成了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带领老师同学一起开展便民服务,他倡议在驿站设立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吸引了徐州市及外地100多座学校的万余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王洪禧还获得了徐州市十佳青年志愿者、江苏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社会组织班优秀学员等称号。

全家带头成立义工服务中心

为了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队伍,2011年2月,戴丽仪家庭牵头成立了星火慈善义工服务队,2014年在徐州市民政局注册,更名为徐州市星火慈善义工服务中心,2016年成立党支部。多年来,他们用党建+志愿模式,凝聚各界爱心力量,义务服务社会,帮助孤寡残疾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孤儿,定期组织党员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带动10万多人次青少年参与社会服务,受益达200余万人次。团队志愿者累计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千余万元。

图片

图片

多年来,戴丽仪一枪赤忱投身公益事业,让她早就成为了徐州人心目中的“公益一姐”。她还先后获得中国助人为乐好人荣誉、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百佳党务红领、江苏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今年3月,徐州市慈善总会召开2023年慈善义工工作总结表彰会,38位同志获“十星级慈善义工”称号,戴丽仪和爱人王伟、儿子王洪禧同时荣获这一称号,他们成为徐州唯一全家都获此殊荣的家庭。

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青少年们,走向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看着被帮助的困难群众有了改变,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善良与温暖,戴丽仪很欣慰。她说:“自己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凝聚更多星火义工的力量,帮助带动更多人。”下一步打算找一处大点的场地作为星火义工团队办公处,继续用党建引领,带动社会各界力量,走项目化、专业化,让星火燎原温暖社会每一个角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赵天  通讯员 张景良 秦媛

编辑 王育昕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