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如潮,激荡着苏澳两地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我与祖国共成长”爱国三行诗网络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在江苏、澳门两地掀起诗歌创作热潮,涌现出一批正能量满满的爱国诗篇。本次活动系2024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融媒体行动由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扬子晚报网·少年志、澳门互联网文化协会、澳门新媒体联盟承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记者了解到,创办于1892年的镜平学校是澳门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爱国学校。作为在祖国怀抱中成长起来的澳门青少年,澳门镜平学校的同学们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融入三行诗,抒发出澎湃的爱国之情。
“长空拨云星月映,雏苗扎根自泥泞。待到莲花盛放时,红星自长明。”澳门镜平学校中学部的古雅文同学这样写道。她借用长空拨云见月、莲花幼苗在泥泞中生长为意象,取其突破阻碍、绽放生机之意。古雅文介绍:“‘我与祖国共成长’中的‘我’并不仅仅指个体,而是包含了整个澳门的赤子之心。通过作品,我希望传达出澳门与祖国的紧密相连,共同成长。”
古雅文告诉记者,自己很幸运生活在“一国两制”下的澳门。祖国给予了澳门学生更多的平台和机遇,更充分的资源,让青少年能发挥所长。“我愿尽我所能,为家乡、为祖国贡献绵薄之力,也为我的爱国之心填写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我听见,那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我看见,那铁的身影,他们用血肉铸成蜿蜒的国境线;每一滴战士的汗水呵,都在守护我们入眠!”邓浩熙以一首《远方的城墙》,表达出对边防战士的赞叹与歌颂。“我一直被陈祥榕烈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崇高的誓言所感动。将来,我希望自己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力量。”
镜平学校中文科科长陈华根老师介绍,在学校诗歌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有很多创作诗词的机会,因而有不少对诗歌创作感兴趣的学生脱颖而出,他们积极地参加这次活动。陈老师认为,“苏澳两地的同学们以爱国三行诗为桥梁,互相观摩学习,不仅能提升诗歌创作的技巧,也能进一步加深学子的爱国之情。”
据了解,“我与祖国共成长”爱国三行诗网络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反响热烈,截至记者发稿前,活动已吸引苏澳两地30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来自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海安市实验小学、南通新区学校、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鼓楼实验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中华中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培正中学、澳门镜平学校等纷纷组团参赛。
扫码参与活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实习生 窦文珺
编辑:王丽丽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