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为患者号脉
贡旦旦为村民体检
吕正红指导患者用药
赵加腾为患者治疗
王开元划船去为渔民看病
抢救半夜突发急症的村民,照护感冒发烧的孩子,登门护理失能的老人,定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检查身体,给全村乡亲讲解健康知识……这些都是乡村医生们的工作日常。
今年4月,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扬子晚报开展“乡村医生风采路”融媒体行动,共刊发报道40名乡村医生的事迹。在乡村医生们看来,日常工作稀松平常,不值得与外人谈及,但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为一方百姓构筑了坚实的健康屏障。
小病不出村 基本医疗服务来到“家门口”
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卫生室是群众“求医问药”的第一站,也是群众看病就医最方便、最及时的途径。
走进盐城东台市富安镇圩里村卫生室,映入眼帘的便是滚动播放着健康知识的电视大屏、支持扫脸支付的便民药房和坐在接诊处满脸微笑的卫生室医生何敬敏。
今年49岁的何敬敏在圩里村从事乡村医生已有24年,她介绍道,如今的圩里村卫生室设置有可抽血和查心电图的诊疗室、健康室、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中医阁等十多个完善的功能室。
“2001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卫生室各项条件都还比较落后,当时只有个听诊器、体温计。”何敬敏告诉记者,圩里村有着常住人口两千多人,村里有小学、有工厂,年轻人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也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卫生室方便的服务。“曾经村民们想做个体检都要饿着肚子到城里排队,现在早上到卫生室抽个血做个体检,晚一些我们就把体检报告发到他们手机里,特别方便。”
健康室内还能提供心电图检查,村民们的检查结果可通过互联网同步到市里的远程心电会诊中心,通过远程会诊来帮村民们看诊。何敬敏骄傲地说道,如今圩里村的村民们,小病都不再需要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每天早上6点30分,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胜利社区卫生室像往常一样早早开了门。卫生室室长吕正红的工作时间,比正常上班时间提前了两个半小时。6点半开始工作,对吕正红来说,意味着5点就要起床准备医疗器材,再把需要为个别村民准备的药品逐一仔细检查。
村民来了之后,吕正红开始为老人检测血压血糖。“因为检测血糖早上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年纪大的话不吃早饭心里发慌。”村民刘士巧说,吕医生早上6点半就把门打开,给村民测量血糖,“就是为了我们不饿肚子。我们非常感谢她!”村民史有付说,吕医生连他们什么时候药要吃完了,什么时候要进行复查,都记得清清楚楚,“头一天电话告诉我们。吕医生对老年人关心太多了!”
当好“贴心人” 增加群众就医“温度”
在乡村地区,医疗的开展方式和城市有着很大区别。除了在村卫生室里坐诊,上门服务也是乡村医生常见的诊疗方式。
一条小船、一只药箱、一艘医疗船,对于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新滩村卫生室村医王开元来说,这是他全部的“家当”。从事乡村医生27年来,他记不得自己在湖面上划了多少里,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冒着翻船的危险顶着湖风给渔民就诊、送药。
“洪泽湖禁捕后,大部分渔民上岸,现在只有200多名渔民仍在湖区从事养殖业,而且多数是年老体弱,大病上岸,小毛病上门。”王开元说,这就是他目前的服务对象,而这些服务对象中又主要以慢性病监测、服务为主。渔民居住比较分散,距离较近王开元划小木船,距离远的,就开机船。翻开王开元4月份的“医疗门诊登记簿”,记者看到,年龄最大的91岁,疑似脑梗,最年轻的49岁,脚外伤,其余的均在70岁左右。
因先天疾病,无锡江阴市华士镇曙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贡旦旦的身高永远停留在了1.2米。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坚守乡村医生岗位30多年,用坏4个医药箱,用小身板守护村民健康,成了全村人的“健康顾问”。
在贡旦旦的办公桌日历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每天的工作安排。给孤老上门测血糖、量血压,给病患送药……她列出工作清单,并设定好最优路线一一为村民上门服务。
“以前我们主要是治病,现在要花更多精力关注患者本身。”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健康意识,贡旦旦每半年为辖区居民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协助组织全村社保退休人员、慢性病人员、妇女等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每一次体检、每一次讲座、每一次建档……她都细致认真。对于3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她进一步精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户一档、上门随访,用行动践行着责任和担当,被群众称为健康“活字典”。
发挥中医药优势 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乡村医生们也在不断尝试创新,用全面的技术提升乡村基层医疗服务。
南京浦口区永宁镇,地处老山深处,苏皖交界处的所在,因境内有明清古镇永宁而得名,有着“永久安宁”的寓意,这也是乡村医生杨成心里真实的愿望,他希望自己守护的850户1790个村民能永久安宁。
中医的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手法复位,西医的导尿、洗胃、接生,针对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的学习实践,杨成总结掌握了一套方便快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子:“能让乡亲们在村里治好病的,就不让他们来回奔波。”
在扬州仪征市月塘镇长兴村卫生室内,70岁的刘大爷肩颈有些不适,正在接受中医针灸治疗,主治医生赵加腾早已远近闻名,他医术好,收费低,为人热心善良,对中医颇有研究。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提升自己的技术,赵加腾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组织的能力技能培训,并获得了国家级执业中医师资格。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学习、继续创新实践,逐步成为了既懂西医又懂中医的全科医师,为乡里乡亲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赵加腾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累计开展中医诊疗2.2万人次,服务范围辐射到周边多个县市,医技医德得到病人好评,获赠10多面锦旗,所在卫生室创成江苏省中医药示范卫生室。
“在平时服务签约对象过程中,需要我们签约医生用心服务,与病人多沟通、积极向病人提供做实诊疗和个性化健康指导。只有中医签约后期服务做实了,积点成面,以点带面,这样的中医签约服务必然做强。”赵加腾告诉记者,月塘镇魏井村村民曹凤英,肩周炎多年导致双臂不能抬起,做家务都困难,赵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向其推荐中医签约服务包,也给她算了笔经济账:不签约一疗程7天扣除居民医保报销仍需要自付680元,缴纳150元签约后,约需230元。虽然按合约规定为其服务4次,但是赵医生承诺给她服务一个疗程7次。在经过7次治疗后,现在病症得到缓解,电话回访时她告诉赵医生自己已经重新工作了。
14671个村卫生室,3.8万名乡村医生,是江苏农村医疗体系的“基石”,是全省医疗预防保障体系的“神经末梢”。
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全省村卫生室诊疗量约为7159万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约为4880人次,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四分之一的农村居民提供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儿童和孕产妇以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绩效评价中,江苏连续5年位列全国前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金雨希
编辑 王育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