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照亮新征程”⑮ | 赵良璋:把对祖国的誓言写进歌里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0-10 11:50

“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我燃烧不灭的心,会不朽地欢欣,永远地安宁。爱我的人们哪!我早就献给祖国,请不必恸哭和伤心。”

“北平五烈士”之一赵良璋将他对祖国的誓言写进了歌曲《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

赵良璋是南京六合人,1939年,投笔从戎,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士学校。那时他就说:如果毕业后要我打日本,保家卫国,我可以流血捐躯。但要我参加内战打共产党,我就驾着飞机投向革命。

在当时,飞行员堪称“天之骄子”,然而赵良璋这个“骄子”却壮志难酬。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空军中也有不少人随波逐流,大发国难之财。

内心苦闷的赵良璋选择将一腔爱国热忱倾注在抗日歌曲的创作上。他以“野雪”为笔名,创作了《逮住了敌人才开枪》《夜航曲》《我们越亲近了春天》等一系列歌曲。

“越是严冬的深夜,我们越亲近了春天。”歌曲中慷慨激昂的旋律,拨动着无数爱国青年的心弦。

抗战胜利前夕,赵良璋毅然决定离开国民党空军,北上延安参加革命。党组织告诉他,如果留在国民党空军从事地下工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自此,他正式开启了潜伏之路。

他获取的情报不仅有国民党空军的调动情况、部队番号、驻地飞机种类及数量等等,还有对空军人员内部思想动态的分析,等等,为人民解放军华北战场上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帮助。

1947年10月,赵良璋不幸被捕。

在狱中,为了掩护其他战友,赵良璋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还教大家唱《囚徒之歌》:

火山终有熄灭日,黎明前的黑暗、黑暗、黑暗!

囚徒要解放,时候一到起来反抗,打破了牢笼奔他方。

1948年10月19日,国民党以“泄露军机”为名,将赵良璋与同一事件被捕的谢士炎、丁行、朱建国、孔繁蕤一起秘密杀害在南京雨花台。

就义前,赵良璋将身上的皮夹克送给狱友朱铁华作纪念,并留下绝笔信:“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的。我虽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

他写的《假如我为了真理而牺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为大型文献纪录片《先驱者之歌》的配曲;他写的儿歌《雪花飘》道出只有把日寇赶出家园,才能重归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作为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重要干将,赵良璋将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悠扬的旋律传唱在大江南北,将对理想的忠贞化作滚烫的热血挥洒在华夏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

出品人 刘斌 王文坚

总策划 葛俊杰

监制 冯秋红

策划 周洁 孔小平

编导|剧本 孔小平

统筹 杨恒国 高天翔 许紫筠

拍摄 朱君贤

剪辑 曾宏亮

片头海报 赵岑

出镜 司雨林

出品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扬子晚报

特别鸣谢 南京艺术学院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