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变美,从玻尿酸“卷”到“童颜针”! 当“轻医美”流行,小心这些“风险区”|大咖健康课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0-22 14:36

“轻医美”常被称为“午间整形”“白领整形”,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伤小、恢复快,近年来备受求美者的喜爱。一针玻尿酸、一针肉毒素,“山根起,咬肌去!”随着注射项目“推陈出新”,“童颜针”“少女针”也“崭露头角”。“轻医美”让美变得更容易了,但其风险也不容小觑。本期大咖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王磊主任带大家了解当下流行的医美项目以及隐患。

【大咖小传】

王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眼部美容学组委员、耳再造学组委员、儿童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学促进会乳房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美容学组常委,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乳房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软组织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烧伤整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美容整形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整形外科质控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医学美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1、追求“骨相美”,“啵啵”+“肉毒”效果翻倍?

近年来,“骨相美”在网络上走红,被认为是一种经得起岁月考验的“高级美”,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审美标准。相比于“皮相美”,“骨相美”更强调面部骨骼的立体感和轮廓的协调度,比如高颅顶、高鼻梁、额头饱满、面中平整度等。在“轻医美”项目中,玻尿酸、肉毒素、自体脂肪等注射填充类项目,成为“进阶”求美者的优选。

据介绍,不同类型的填充材料适用性有所不同。王磊主任告诉记者,玻尿酸是一种透明质酸,人体皮肤的固有成分之一,按照分子大小简单分类,通常小分子玻尿酸(如“水光针”)注射后有助于保湿,中分子玻尿酸适合填充泪沟、川字纹等浅层细纹,大分子玻尿酸含有更多的交联剂,适合塑形填充下巴等。

“脂肪填充是指将自身多余的脂肪,通过微创的方式抽吸,经处理后移植到需要填充的部位,一般适合面部较大范围的凹陷,例如太阳穴和面颊部位。”王磊主任说,“肉毒素一般指肉毒杆菌毒素,通常用于除皱、瘦脸,比如弱化咬肌,提升面部轮廓线,去除鱼尾纹、额头纹等。”

目前,玻尿酸是最受欢迎的医美项目之一,“行家”通常称之为“啵啵”,不仅有保湿、美白的效果,还能打造嘟嘟唇、高鼻梁,更被称为“百搭神器”!不少求美者为了追求“1+1>2”的“骨相美”效果,常与肉毒素、脂肪填充等组合使用。

专家指出,项目并非做的多就是好,而是客观判断后,尽可能少做就达到最佳效果,“求美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各种填充材料以及是否适合自己,比如玻尿酸,一般见效快,吸收也快;脂肪移植通常需要多次填充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它的优势是自体组织,生物相容性高,维持时间相对更久。”王磊主任说,“此外还需要考虑并发症、医生的资质水平、产品的正规性等。”他强调,盲目追求多种填充材料并频繁注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甚至“翻车”。

2、有容貌焦虑,女子打玻尿酸误入血管险失明!

如今,求美者对于外貌、衰老普遍存在焦虑感。王磊主任表示,临床上诉求较大的主要有两大类人群:一类是中老年人,通常时间充裕,对抗衰有追求;另一类则是20、30岁的年轻人,喜欢“尝鲜”,追求个性美。他指出,随着轻医美项目的兴起,人们追求美更容易了,但其风险也不容忽视。

“仅仅打了0.1ml差点就失明了!”38岁的张女士(化名)后怕地说道。一直以来,张女士都觉得自己的额头不够饱满,衰老症状也十分明显。前不久,她选择离家比较近的一家美容机构,接受额头玻尿酸注射。结果,当天额头就出现严重红肿疼痛,并在数小时后皮肤出现花斑。次日,张女士的视力出现了模糊,随后紧急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王磊主任接诊后,经过问诊和检查,发现玻尿酸误打入到了张女士的血管内。随后为其进行溶栓治疗,先是局部注射溶解酶,又进行针刺放血,“万幸的是,患者注射的玻尿酸剂量还是比较少的,救治也比较及时,最终避免了永久性失明。”王主任解释道,玻尿酸小固体误入到血管后会形成“栓子”,如果进入到视网膜中央动脉,出现栓塞就可能会造成失明。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玻尿酸误入到皮下的血管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坏死,甚至经由血管进入到颅内,造成脑栓塞等严重后果。”王磊主任提醒,这种血管栓塞的风险不仅限于玻尿酸注射,脂肪移植也存在类似问题,“脂肪颗粒或油滴如果误入血管,也会像血栓一样阻塞血管,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3、面部都是高风险区,新宠“童颜针”并非万能

据了解,眼周有眼动脉等血管神经,法令纹处有面动脉,包括额头等部位,如若医美注射处理不当,均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专家强调,其实人的整个面部均是注射的高风险区。除了并发症外,频繁填充注射后,面部也可能出现僵化“馒化”。尤其是玻尿酸,一方面呼声高、受众广,另一方便也被“吐槽”千篇一律的“玻尿酸脸”。

随着对天然美、持久美需求的增长,“轻医美”也从“填充”向“再生”发展,近年来,市面上“童颜针”“少女针”等再生针剂,成为求美者的关注焦点。据了解,再生针剂主要成分包括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等,注射后能起到自然填充的效果,还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现更持久的塑形效果。

看似“万能完美”的“童颜针”,是否真的能“一劳永逸”?王磊主任提醒,虽然再生材料越来越流行,但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引发炎性肉芽肿等并发症,“因为个体差异,有患者在注射后半年后出现了局部包块,因为增生超出预期,且靠近血管和神经,去除的难度较大。”

据了解,2022年国家药监局明确将“水光针类、射频仪器、埋植线”等产品纳入III类医疗器械管理范畴。专家提醒,任何医美项目都是有风险性的,求美者一定要理性科学看待,“一是要选择有资质的机构和医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操作流程的专业性;二是不要自行购买产品找人注射,此前多次出现患者买到假的肉毒素,出现严重过敏的情况;三是求美不宜盲目跟风,此前有人追求‘精灵耳’,耳部发黑肿胀,差点出现局部坏死的情况。”王磊补充道。

通讯员 程守勤  刘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拍摄:王倩

剪辑:实习生施静怡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