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常州博物馆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不仅延长了开放时间,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展览和互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前来参观体验。
展览现场
常州博物馆承办的“清平乐——常州宋人生活美学展”在常州美术馆七楼展出,成为春节假期的文化亮点。展览以“宋服风华”“青衫猗猗”“霓裳窈窕”“无非是道”等四个单元,聚焦常州地区出土的69件(组)宋代文物,再现了宋代的审美风尚。展览不仅展示了珍贵的宋代男性士人服装,还通过现代多媒体互动手段,融合宋画、宋词意境及传统色彩的当代诠释,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可视、可听、可感受的文化盛宴。展览中还穿插了识花、斗草、习舞、打陀螺、翻花绳等充满趣味的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带娃家庭参与。8岁的“饭米粒”小朋友在体验活动中兴奋地向妈妈分享:“我成功了!我的冬枣‘磨盘’真的可以立在枣核尖尖上。”孩子们在互动中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春节。
此外,常州博物馆还推出了“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巡展活动。该展览是江苏省文旅厅策划的环省行活动之一,常州博物馆作为落地场馆,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打造“无边界博物馆”。展览分为“见物、见展、见证、见面”四大板块,展出了来自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及常州博物馆的2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芙蓉石蟠螭耳炉、错银铜牛灯、饕餮纹玉杯、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等。各大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在展出期间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和购买。
为配合巡展,常州博物馆还策划了“遇见苏韵”系列教育活动,并推出了新春文创市集,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文化体验。与此同时,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展出的“我们生活的城市·常州——老与少的视界”展览,以“老”“少”两条线的独特视角,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眼中的常州。展览从运河文化带出发,通过“桥”“人”“业”“习”“食”“游”“诗”等七个单元,生动诠释了常州与老年群体、青年群体的关联,并提供了适老化服务,深受老年观众的喜爱。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