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着墨,为美丽乡村新图景绘一朵“云”
来源:扬州网
2025-05-15 17:23

 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从“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到“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从“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到“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文化”……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四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9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为建设网络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乡村作为网络强国和乡村全面振兴两大决策部署的战略交汇,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网络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数字化浪潮为全面乡村振兴打开了一片新蓝海,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5G、遥感、空天地一体化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乡村振兴渐入佳境。如今,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超3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63.8%,越来越多的乡村迈入“数字时代”。春节期间全国4000万亩现代化大棚里,数字化“新农具”正守护着冬季“菜篮子”的供应,全国近16万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货物收发忙碌不停,搭建起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2024年全国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超6300亿。

以“数”着墨,为美丽乡村加朵“云”。随着互联网在广袤农村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把握住数字化这个“宏大变量”,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势能。在数字乡村的图景中,我们看到了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农民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农田的管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看到了通过电商平台,让土特产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全球;我们还看到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农村体验田园生活。远程办理、智慧农业、网上带货,手机成为新农具,网络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如今的乡村变得越来越“硬核”。在江苏昆山,养鱼摸鼠标、种地刷手机、开会上云端,5G农机、AI等数字技术成为乡村的新家当;在江西,电商+消费扶贫,打造产销对接扶贫新模式;在山东寿光,60万亩蔬菜大棚成了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工厂,一台台机器人在大棚内自如“行走”;在福建永泰,智能化鸭舍里,喂料机器人向槽内注入饲料,笼中的蛋鸭探出脑袋,“赶鸭子上架”规模化养殖新方式让人眼前一亮。数字乡村的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澎湃动能。

乡村要振兴,数字来赋能。数字技术为乡村打开一扇通往现代化的大门。农业建设现代化,让农业科技感更强;农业生产智慧化,让农业舒适度更高;农业发展数字化,让农业产业化更快。乡村要致富,必须先修路,这条路就是“数字信息高速公路”。新征程上,以《工作要点》为指引,筑牢数字乡村信息化底座,让数字红利惠及广大农民,让“数字农民”活跃在“网上村庄”,挑起“金扁担”,推动“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把数字科技融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激活带动数字进乡、电商兴乡、土特产出乡、金融到乡,人才回乡。乡村触网为现代化农业插上翅膀的同时,也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统筹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于一体的乡村便民服务平台,密织乡村治理“高速网”,将党务、村务、财务融于一屏,乡村大事小情“尽在掌中”……

当互联网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前景未来可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更为壮阔。(陈宝泉/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