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陈春花:年轻人要有耐性,不要那么急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2-01 14:24

扬子晚报·面对面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都别站着了,咱们一起坐下聊吧!”采访陈春花教授是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2019TOP企业峰会暨交汇点公开课”开始之前,当时会场旁的贵宾室有些喧哗,几位记者为了清晰地听到声音于是围在她的沙发旁。她见状直接坐在地上,这随和瞬间“消灭”了距离感。当采访照发到朋友圈时,诸多“花粉”盛赞,这是所见过的最“接地气”的采访。陈春花拥有许多身份标签,“教授+博导+院长+总裁+企业家+作家+网红+教育家+母亲……”但她对扬子晚报记者说,不论中间怎么调整,其实有一个角色一直没变,那就是当老师,这也是她自己最喜欢的身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是集教授、企业家、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先后两次在商海力挽狂澜、缔造商界奇迹。她的商业智慧和思想感悟给人们带来温暖、为企业点明灯。”

“交汇点公开课”这样介绍陈春花时,现场引起不小的轰动,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她是国内外多所名校的客座教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的专著和教材30多部。她曾蝉联四届《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25位商界女性”,入选《财富》2016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是唯一入选的学者。多次被《福布斯》和《财富》等杂志评为商业领袖。

作为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探究者。她说话温文尔雅,却总能切中要害,保持独立思考。2003年,她在南京大学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同时,以总裁身份带领山东六和集团完成企业复兴,不到两年的时间,带它从一家20多亿元规模的动物饲料公司跨入百亿俱乐部,并成为行业霸主;同时掌舵公司期间,她保留了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教职,每个月与自己的研究生见面,指导学习和课题研究。

2013年,陈春花再次“出山”,上任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一职,帮助新希望六和强势进行企业的战略转型,不到三年的时间,这家农牧企业市值从100多亿飙升至560亿,在行业保持领先位置。陈春花的秘书曾回忆称,在5天跑4个国家的出差途中,陈春花教授处理了成堆的文件,还读完了三本书。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任职期间,陈春花教授也坚持每天几千字的写作习惯,她的管理学理论透着一种人情练达,她认为管理学的本质是和人打交道,数字化时代,沿用多年的管控式管理行不通了,未来的管理将从命令控制式管理走向授权赋能式管理。“管理者的职能是如何赋能并激活员工的创造力,不能仅给员工一个岗位,而是必须要给他平台和机会,既给责任,也给资源,让他能够真正创造价值。教育和培训不会使人成长,人是在角色中成长的。”

图片

“我最喜欢的人生角色是老师,从中学开始,就定下了自己一生的职业,就是当老师。这些年,无论中间社会身份、角色怎么调整,其实当老师这个角色一直都没有变。”

在陈春花看来,角色之间顺利切换的秘诀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如此推之,当老师时当老师,做研究时做研究,进企业时就做企业。”她说,把企业做好,能使七八万人、以及相关的十几万人活得很好,但做老师更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很多年轻人,很有可能他们遇到一个老师,整个人生就都变了。

陈春花就曾遇到这样一位良师,并称其是自己的精神领袖。陈春花是广东人,因父母地质工作的原因落户在齐齐哈尔昂昂溪这个小镇,她在一本书中说,自己很幸运,在很需要人指引的时候,遇到中学班主任宁齐堃老师。宁老师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选择到小镇教书,教陈春花时已经40多岁了。“她的个子很小,但却总是装束整齐,简陋的课室,在她的字画装裱下,显得诗意盎然。她会带我们唱歌,组织小乐队;带我们去郊游;带我们背古诗词。她让我这个乡下孩子看到了世界的美,那时我曾许下一个愿望,当一个像她一样的好老师。 ”

陈春花教授称,宁老师给予自己三方面的帮助,积极的人生观、发现美的习惯以及相信这个社会,相信好人,相信努力就有回报。宁老师总是说,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这些都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2年陈春花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最初教的是马列,她用最快的时间理解课程,还去听社科系相关课程老师的课,为第一堂课准备了20页纸的“台词”,全部写下来并倒背如流,很快成为学校的“最红教师”。

当宁齐堃老师不幸因病辞世后,为回报老师的培育之恩,陈春花通过自己的努力,自掏腰包与齐齐哈尔教育局设立“宁齐堃奖教金”,奖励齐齐哈尔的偏远地区中学老师,每年评五个,2007年,在宁老师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就读50周年之际,以恩师的名字设立“宁齐堃奖教金和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教育,该基金目前已经运行11年,会持续下去,感恩之心令人钦佩。

图片

如果说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我希望他们要有耐性,不要那么急。成功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不是财富,不是名利,成功是一系列的努力和进步,是可以贡献价值,只要你不断进步,贡献价值,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说到对年轻人的建议,陈春花教授如是说。

在学校里,陈春花是教授、博导,她被学生们在黑板上表白: “陈老师,这个星期五课程结束后,我们期待着下一个星期五的到来!” 在学校外,她同样拥有很多粉丝,她的粉丝自称为“花粉”。近年来,陈春花的公众号春暖花开大热,被称为“网红女学者”。

由于将太多时间奉献给事业,女强人通常有个叛逆的孩子,但陈春花教授是个例外。她在教育女儿方面同样很成功,她们彼此欣赏。“让家人分享你的成功,是平衡家庭和事业的方式。”陈春花说,尊重孩子做的决定,让她敢于去尝试。“女儿大学毕业时,我问她要不要出来工作,她说想先试试考研,考不到理想的学校就去工作,我说,那好吧,你决定。”陈春花教授说,有天早上,女儿连发了三个录取通知书过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自己看到后愣住了。“女儿说三所学校自己会选哈佛,我问是因为它排第一吗?她说不是,以前聊天时你说最想去哈佛大学读书,但没机会也没能力,我达成了你的愿望,妈妈。”陈春花当时泪如雨下,母女之间需要相互懂得。

陈春花教授也很懂现在的年轻人。她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90后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掌握的资讯不比老师少,不能仅将他当学生,要跟学生互为主体,共同进步。陈春花说,上课第一次遇到的挑战来自一个90后学生。“我上课的时候写了个数据,接着讲了个道理,这位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你这个数据错了,昨天半夜3点钟数据变了,既然数据不对,就不听道理了。下面的同学热烈鼓掌……”陈春花说,自己也得进步,第二天上课先反过来问,课上要引用一个数据,谁有最新数据?同学之间开始PK,最后找到大家都认可的数据,再开始讲理论。“必须从内心了解他知道的比你多,借助他的资讯讲你的道理。”

同样,作为老师,陈春花也一直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陈春花建议年轻人要有耐心,不要那么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间的付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所以不要那么急于讨论自己有没有被肯定,有没有平台和更重要的岗位,要多一些耐心。其次,年轻人比较有个性,但一定要有融入和合作的意识。”她认为,如果年轻人能让时间在自己身上安静的沉淀下来,那么他的空间和未来是更加巨大的。

图片

陈春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和记者们席地而坐。

快问快答:
L=扬子晚报记者 李冲
C=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

L:您平时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
C:我几乎都是一样,上课、写书、写论文、到企业调研,闲下来跑步、和家人旅游。

L:书法是您的兴趣爱好吗?
C:不算,我只是空余的时间偶尔写写而已。大学期间午休很长,我没有午睡习惯,就每天中午拿出一小时练习书法。后来发现书法会带给人对结构的把控能力,后来我面对企业时,可以从结构方面看出企业出了哪些问题。

L:您焦虑过吗?
C:好像没焦虑过。因为我只是单纯去做事情,没有太多欲望,一切顺自然。人不能惧怕改变,要永远拥抱时代。每个人都要做好时间的管理。在时间优先矩阵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做紧迫的事,但我认为,去做重要但不紧迫事情的人,人才会从容,也就是不焦虑。因为时间的积累,让你时刻处于准备好的状态,因此,等到事情真的来临,自然就不急迫也无需焦虑。以积极心态应对,以最好的心态迎接。

L:您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
C:阅读从中学开始就是我的习惯,通过书我看到了世界之美、之大。阅读就如与古人、先贤以及名人面对面交流,让人受益无穷。中学时,任何课程的书我都会提前预习,也喜欢摘抄好的句子。读书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有两小时看书的时间,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三十多年了。

文 |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李冲
编辑 | 陈申 盛慧梅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