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春节游丹徒米芾云山 感受传统文化年味浓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9-02-08 20:00

今年春节,我们回到文化名城镇江市丹徒区老家,与公公一起团年。大年初三,我们驱车半小时,前往位于丹徒长山的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希望借春节空闲,一饱眼福,去欣赏书法大家的碑刻。意外发现,这个略显偏远的公园,门外停着不少车,许多书法爱好者和普遍市民慕名前来,米芾书法公园成为人们过年文化之旅的新鲜热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在园区,随处可见成串悬挂的红色灯笼、大大的红色吉祥结、大红的福字与春字,春节喜庆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米芾书法碑廊前,黄色腊梅娇艳盛开,散发着沁人清香,山涧里虽然芦苇依然枯黄,但山石旁的红梅,点点红色含苞待放,立春已至,春天已来。公园远近连贯山林,人们春节期间在欣赏米芾书法之余,亦尽情漫步于山石、芦草之间,得天人合一的自然野趣。

图片


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是为纪念与镇江丹徒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书法巨擘--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1051~1107)而建。公园于2013年建成开放,依托十里长山,逶迤造势,据了解是我国唯一以书法家姓名命名的文化主题公园。

 图片

在丹徒人心中,米芾与丹徒,是一个人与一座城互相成就的典范。2011年3月,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为公园作“米芾书法刻石碑廊记”,他从学术上明确镇江丹徒与米芾的关系,称丹徒为“书家米芾之桑梓也。芾祖藉太原,幼即随父迁丹徒,稍后曾徒襄阳,中年后居丹徒,及卒,亦葬于丹徒长山。芾享年五十七,居丹徒者四十年。《宋史》本传谓为“吴人”,良有以也。”在公园门外,看到丹徒古城图浮雕墙,题刻着米芾书文:“带江万里 十郡百邑 绕山为城 临流为隍者 惟吾丹徒 米芾”。字时行间,都流露着米芾对丹徒的钟爱。

图片


古时,丹徒临江面海,云山幽深。米芾在这风光秀美的城市山林生活40年,先后有三处住宅,名之“海岳庵”、“宝晋斋、“净名斋”。其中“海岳庵”建成最早,因其喜欢登岭望海,米芾曾于庵前自题“天开海岳”四字,抒发他深藏于心的“浩然之气”与“经纶之志”。《净名斋记》是米芾居住甘露寺净名斋时写下的一篇赋文,文中极言古邑丹徒及域内气势之壮,风光之美,他还写道:“襄阳米元章将卜老丹徒”,生前便选择丹徒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足见米芾对丹徒眷恋之深。在这钟灵毓秀之地,米芾创造了潇洒骏迈的书法与“米氏云山”画法。丹徒因有闻名于世的米氏父子书画,亦号称“米氏云山,意象天地”,自成一派风格。

图片


我们走到法贴石刻廊前的瑞墨轩,看厅内有米芾木刻画像,名之米襄阳像。画像两侧刻有对联:“尽室生涯寄京口,满床图籍锁岩阿”。这是北宋元佑四年(1089)米芾任润州州学教授,借甘露寺僧舍暂居,友人蒋之奇来访赠诗之句。全诗为:京尘汩没兴如何,归棹翩翩返薜萝。尽室生涯寄京口,满床图籍锁岩阿。六朝人物东流尽,千古江山北固多。愿借文殊方丈地,中间容取病维摩。摘为对联的那两句,是对米芾当时生活状态、艺术志趣的真实描摹。

 图片

园区建有宋高宗御碑亭。宋高宗赵构酷爱书法,是米书一位特殊知音。我国书法唐人崇尚法度,宋人崇尚意韵。米芾书学晋人,追尚高古。他在诗文书画上都显示出过人天赋,文名称于当世。赵构在他的书学著述《翰墨志》中,将米书喻作“神骏”,评价米书“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有一种“凌霄之气”。一个以书画名满天下的皇帝,对米芾书法评价如此之高,足以可见米芾书法艺术的超群绝伦、非同凡响。

 图片

(附宋高宗御碑亭御碑碑文:米芾得能书之名 似无负于海内 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 惟于行草诚入能品 以芾收六朝翰墨 副在笔端 故沉著痛快 如乘骏马 进退裕如 不烦鞭勒 无不当人意 然喜效其法者 不过得外貌 高视阔步 气韵轩昂 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 风骨自然超逸也 昔人谓支遁道人爱马不韵 支曰 贫道特爱其神骏耳 余于米字亦然 又芾之诗文 语无蹈袭 出风烟之上 觉其词翰 同凌云之气 览者当自得)

图片
园区还建有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亭。碑额上是乾隆十三年为米芾《衰老贴》(又称《提刑殿院贴》)所题的跋,共八字御笔:“快马斫阵,屈曲随人”。碑文介绍:米芾生性纵逸,潇洒不羁,他的书法重视整体气势,兼顾细节完美,提腕运笔随遇而安,独出机巧,有一种骏迈脱俗、沉着痛快的风格。因此,深得历代书法大家的赞美。乾隆所题八字,说的是米字如快马穿行阵地,进退曲折,收放自如,用以标榜米芾书法超逸绝尘,随心所欲的精深造诣。

园区长山一壁尚有“笼烟”残迹,传为米芾书迹,“笼烟”出自米芾填词《菩萨蛮》,其中有句:“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说的就是十里长山清风徐来,雾岚飘渺,芦苇颔首,柳枝轻拂,如诗如画之景象。


当然,园区最核心的景点文化便是米芾刻石碑廊,以瑞墨轩、绍兴米贴馆打先,一廊九馆展陈米芾书法,均是宋代风格,木石结构,彰显公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所作廊记写道:“碑廊随山势起伏蜿蜒,全长二百多丈,规模宏钜,极具特色。廊内精勒国内外公私散藏米氏法书二百余件,或以为质量超过历代米氏刻贴,洵可喜也。”郑欣淼先生在廊记中盛赞米芾书法“北宋四大家,芾序列第三,实居其首。此后千载间,亦无一人能出其右。此为天下熟知,无待缕陈矣。”

图片
 

在2019年春节佳期,我们既能享亲情与美食,还能看美景,过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年--在民俗喜庆中,品味米芾书艺之美,感受镇江丹徒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真是如今我们过年的幸福。   

扬子晚报记者 印爱华

(以上是部分米芾书法碑刻,因隔着玻璃拍摄,且有天窗木格与灯光,效果不太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