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而两年前的今天,我是阿里巴巴年薪数百万、期权超千万的女高管。”
日前,一篇《那个从阿里离职的漂亮女高管,从来不过情人节》的微商推销文章火了,但不少阿里员工对此进行“打假”,表示她此前曾在阿里健康任职,但不算高管。针对这些质疑,这位“女高管”给出最新回应……
本文图片 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称自己曾是阿里高管,还与马云合影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Judy Wong”,她说,2017年自己从待了10年的阿里离职了,“这次离职带给我的期权损失,保守估计至少1000万。”
为证明自己在阿里的高管身份,她晒出了跟在马云身后参加活动的照片,在照片上,马云正与身边的人交谈,她则跟在后方,看起来很像贴身工作人员。
她还晒出了和各种名人,包括世界小姐张梓琳等的合照。
Judy Wong说,阿里的工作,“让我成为一个还算有钱的女人,让我经济独立”,但自己为此透支了身体,“以前我的皮肤是中性肌肤,随便抹一点护肤霜就可以出门,吹弹可破。现在,我的肌肤变得敏感、发红、长痘、爱起皮,每天起床都不敢照镜子。”
随后,她画风一转,开始谈论起自己的“创业项目”——面膜。“想到自己的惨痛遭遇,想改变行业乱象、做一款自己敢用、闭眼都能买得起的护肤产品的念头,在我心里萌芽了。”
她说,为此她还请教了马云,马云也回复了她。“他给我发来8个字的短信:坚持初心,勇敢去做。”文章的后半部分,就是她对面膜的推销。
阿里员工否认高管身份,称其曾被末位淘汰
“阿里前美女高管”的身份,瞬间引发了无数关注,不少人也顺带关注了她的产品。
但是,这一身份在15日被阿里的多个员工拆穿。一位阿里资深员工指出,主人公的名字是王晗,她的确曾在阿里就职,不过并非什么高管。一位阿里健康的员工透露,“她之前是阿里健康的,不过早离开了。”
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对此发文称:“吹牛要有个度吧,王晗你怎么就成为了阿里高管?那些合影怎么来的自己没点儿数吗?”
阿里巴巴集团公关总监顾建兵也在陈亮的发言下评论称:“第一张合影(和马云的合影)我在场,是在北京参加一个外部会议,我工作以来第一次见到一个员工带着一个摄影师来跟拍自己,专门往几个高管身边凑,就为拍照。”
有阿里健康员工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她应该是三四年前离开的一个员工,根本不算高管。”该员工还透露,公司本来就是末位淘汰制,她当时负责的一个业务板块比较新,但她没干出成绩。
一位阿里前员工表示,“之前跟我是同事,当时她的级别是P6,后来我走了”。据了解,P6在阿里是比较基础的职位,应届生入职一般为P5,P6一般是2到3年的工作经验。
至于王晗离职时的职位,目前尚不得而知。
当事人对外回应: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高管
在身份造假引发争议后,王晗也对外发出了回应。
回应中,她的口径变成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阿里健康的女高管,放与马云的合影是为了蹭阿里的热度,但原因是创业不易,流量很贵。
王晗还认为陈亮之所以不留情面,在于她此前得罪过陈亮,并呼吁陈亮应该对她多一点支持和宽容。
通过回应可以看出,即便王晗是阿里健康高管,直接拔高至阿里高管,并不恰当。至于陈亮的打假,被她视为肚量不够。
由于王晗的回应直接点名了陈亮,后者也进行了再次回应,称王晗说得罪过自己纯属编故事,并表示像王晗在阿里这样层级的员工,估计得有七八千甚至上万人。
陈亮的再次回应。
面膜核心成分被称“皇帝的新衣”
“打假”一事发生后,有网友说:“这种微商太可怕,把自己都美化成这样,产品得多恐怖?”
北青报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在一家店铺中,目前该面膜已有388件的月销量,售价为一盒5片99元。
2017年,王晗注册公司“本草花样年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
不过该公司本身并不具备生产化妆品的资质。面膜生产厂家是广州市绿色春天化妆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独立的日化工厂。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组建了独立的科学实验室,汇集国际化妆品研究领域的各类人才,组成了一支科研团队。”此前引发关注的文章中称,这款面膜是她和团队自主研发的,不过在国家专利库中却没有显示相关专利。
在各种宣传中,她称面膜的核心成分是“寡肽-1”,还说这种成分可以“提升自身肌肤修护力,祛痘淡印、修护易敏、平衡水油,帮助肌肤恢复健康状态”。
而《中国医药报》早已对该成分进行过辟谣报道。报道称,寡肽-1是化妆品版“皇帝的新衣”,在国际权威的化学物质查询网站上,根本查询不到寡肽-1、寡肽-3和寡肽-5的化学物质登录号。寡肽-1(Oligopeptide-1)为甘氨酸与组氨酸和赖氨酸组成的聚合物,而一般被认为有效的表皮生长因子(EGF)是53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又称“人寡肽-1”。
报道中还介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原料供应商能提供寡肽-1、寡肽-3和寡肽-5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和产地信息,化妆品厂家也提供不了购买和使用记录。这些化妆品里,加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大都是随意描述,成了化妆品版的“皇帝的新衣”。这给非法添加激素和其他成分的化妆品厂商,提供了浑水摸鱼的空间。
围绕王晗身份造假的这场交锋可谓是十分热闹,网友不免感叹,创业圈造假还能这样操作?!事实上,王晗绝不是创业圈用夸大身份来为自己镀金、赚噱头的第一人。
红芯浏览器创始人履历造假
2018年,红芯浏览器涉嫌抄袭、创始人被指履历造假的风波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在风波前,红芯创始人陈本峰的头衔多到吓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微软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人员、微软最有价值技术专家(MVP)、全球知名的 404 页面开发者……
此外,陈本峰还一直称自己是科大讯飞的创始团队成员,有业内“大神”的光环笼罩,陈本峰的创业之路自然更让人瞩目。
然而没多久,科大讯飞就亲自下场打脸了,说陈本峰“充其量就是一个实习生”。
紧跟着,红芯的联合创始人高婧也被人扒出来,声称的“哈佛大学毕业”只不过是曾经的哈佛大学交流学生。
“实习生”成了“创始团队成员”,“交流学生”成了“毕业生”,要是人人都按照这个套路“装饰”自己的简历,业界可能就不剩几个普通人了吧。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曾夸大创业履历
除了在团队中的身份可以夸大,在团队中的作用也一样可以夸大。一度凭借“为自己代言”红极一时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就曾经经历了这类履历造假的质疑。
陈欧一直声称自己在大学期间成功创办全球领先的在线游戏平台Garena,但具体细节却在2014年遭到了Garena的CEO Forrest的反驳。
Garena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兼总裁 Forrest LI
Forrest Li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曝出,陈欧的确创办过叫做Garena的公司,但在资本市场没获得长久的成功,陈欧心灰意冷决定离开并出售公司股权后,公司的战略方向有了彻底的转变。
也就是说,全新的Garena 公司,后来的新加坡互联网巨头,其实与陈欧并没有多少关系。
直到今天在网页检索陈欧时依旧会频繁出现关于他履历造假的质疑声。
所罗门矩阵创始人
职业成就靠“无中生有”
有人靠夸大职位、夸大成就博眼球,更有创业者为自己凭空捏造老东家。
2017年,一个名为“所罗门矩阵”的互联网生态系统闯入公众视野,创始人是自称中国互联网营销第一人的刘少丹。
他都“创造”过哪些履历?
· 刘少丹自称他引领的团队是京东的全案服务商,因此京东把他们的客户总监挖走,做了京东的CMO。但有媒体从京东内部人士了解到,他们从未听说过刘少丹这个人。
· 刘少丹还称自己作为幕后推手让淘宝网用户从0增长到9000万,并四处放出来一张与马云的合影作为佐证。但事实上,照片中的人,左三为原好耶CEO朱海龙,当时的刘少丹是好耶的设计总监,他不过是参加合影的路人甲。
· 刘少丹曾声称腾讯广告平台总经理、广告事业部总经理及腾讯众多核心游戏产品的营销推广都来自他的服务团队。然而腾讯内部人士却曾经告诉媒体,腾讯根本没有这两个职位,只有广告平台产品总经理和广告客户部总经理。
且不说刘少丹团队能力如何,但看这些年为自己张冠李戴的这些“成绩”,就让人对他的诚信打个大大的问号。
近些天来,学术圈的打假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就在今天下午,北京大学发布通报,确定演员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意光华管理学院对其作出的博士后退站处理决定,并对招聘其时面试小组成员给予严肃批评,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
创业圈的打假也许还有待进一步的行动。老东家的金字招牌的确能够为创业者带来便利,但是通过夸大、伪造履历来给自己贴金却是不行的。这层假镀金就算最初被贴上了,也早晚要随着时间的冲刷现出本来颜色。
学术圈的“翟天临”们要不得,创业圈的“王晗”们一样要不得。创业之初纵然需要“热度”,但一个团队能否成功,又能走多远,还是要比拼技术和能力。
来源:观察者网、北京青年报、中国之声 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