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美国四总统笔下的邓小平
2019-02-19 13:57


作者 | 玛雅
来源 | 《中国“纽约客”》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从1972年尼克松登上长城,到1989年东欧剧变,18年间,除去因水门事件接替总统职位的杰拉德·福特,美国先后有四位总统曾经与邓小平“共事”:理查德·尼克松、吉米·卡特、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主政时,他们与这位中共领导人共同书写中美关系的历史。退任后,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这位充满智慧的中国老人。
 
图片
1979年1月29日,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在白宫
吉米·卡特
 
与邓小平交往最深的美国总统当属同中国正式建交的卡特。卡特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对邓的印象很好。他矮小、坚韧、智慧、坦率、有勇气、有风度、自信、友好,和他谈判是一种乐趣。他善解人意并善于合作,在这期间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
 
在亚特兰大的卡特总统图书馆内,陈列着卡特夫妇1979年在白宫宴请邓小平夫妇的餐桌复制品,桌上按照当时的情形摆放着印有宾主名字的桌牌和使用的餐具。这是图书馆里唯一一件卡特会见外国领导人所使用的实物。
 
据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说,那次晚宴是卡特在白宫4年中“最为上品的一餐”,可见他对邓小平到访的重视程度。正如卡特在回忆录中所说:
 
邓小平的来访是我总统生涯中一个愉快的经历。对我来说,一切都进展顺利,那位中国领导人看起来也同样满意。
 
布热津斯基也曾描述:
 
星期一早晨,邓小平第一次出现在白宫。现场的气氛就像充了电一样热烈,我回忆不起在白宫有过一个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场面。
 
卡特和邓小平之间有着理解和默契。1997年,邓小平溘然长逝。卡特公开发表谈话,沉痛悼念他的老朋友,一位改变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命运的世纪伟人。
 
图片
1984年4月28日,邓小平会见里根总统。

罗纳德·里根
 
不同于卡特,里根与邓小平之间可谓不打不成交。
 
直到1980年竞选总统前,里根拒不承认中国政府。他在竞选时明确表示,胜选后不会去中国,“决不会抛弃台湾朋友”。但是他很快发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远比他想象的更加重大的中国难题。于是,他派自己的竞选搭档、前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布什去中国“示好”。布什回国后写道:“我相信里根-布什政府,将在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坚实基础上,增进同中国的关系。”
 
然而,里根却不知轻重,一意孤行。1981年1月就职时,他邀请台湾国民党代表出席他的就职大典,但在中国政府施压下,被迫做出了让步。入主白宫后,里根积极贯彻《与台湾关系法》,先后向台湾出售60架F-5战斗机以及价值6000万美元的相关设备。
 
面对里根的挑战,邓小平针锋相对展开较量。1981年1月11日,邓小平断言:
 
同美国斗,必须不惜关系倒退。如果我们不采取强硬政策,肯定今后问题会层出不穷。现在决心要放在后退到1973年联络处的时候,甚至退到1972年以前,也就是尼克松访华以前。只要我们这样做,最后他(里根)还得来。
 
三年后,里根果然来了,而且同邓小平“玩”得不错。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当总统时,南希和我出访海外,留下永久难忘的印象。1984年春天是中国。
 
他描述与邓小平的会见:
 
第二天是访问中的大事件,会见中国最高人士邓小平。一个矮小的人,有着厚实的肩膀和黑色、给人印象深刻的眼睛。南希和我一起来了,邓小平微笑着,邀请南希有一天自己再次来中国,他便可以带着她看中国。但是稍后,当我们进入会谈,他的微笑消失了,即刻开始抨击美国的一系列“罪过”:我们对以色列的支持造成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做法,我们未能同苏联就限制核武达成协定……
 
作为主人,他得以先发制人,然后轮到了我。我以最佳发挥反驳了他说的每一件事,纠正他说的事实和数据。不管怎样,他被触动了,于是我由他自己去体会。接着,出乎我意料,他突然又热情起来,他的微笑回来了,似乎想要缓和并更为诚恳。然而,这些没能止住他提及我们对台湾的友好,说这是干涉中国内政。我告诉他,中国大陆和台湾之争是一个要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但美国想要问题和平解决。他的国家以武力解决的任何试图,都会对我们两国关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
 
到了中饭时,早前谈话的强硬已然淡化在充满温馨、愉悦的社交中。到那时,我想我理解了他,他也理解了我。
 
图片
邓小平欢迎尼克松访华
理查德·尼克松
 
尼克松在位时,中国外交的主角是周恩来,他对邓小平的了解,更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尼克松对邓小平的描述颇为独到,将他和不同的人做比较。
 
首先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尼克松写道:
 
1972年我访问中国时,中国还不是一个强国。有观察家估计,毛泽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将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打算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做什么”。而在会谈中,中国领导人从未提及经济问题。他们关心的只是战略问题,聚焦于苏联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20年以后,当我第七次去中国时,问题集中到了经济上,他们开始致力于自由市场经济。在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领导下,中国脱离了教条主义。
 
尼克松将邓小平同戈尔巴乔夫对比:
 
西方迫切期待并观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迄今为止,戈氏只是表现出,愿意给斯大林建造的老破发动机加油。邓小平通过中国农业、工业、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全新打造中国的发动机。至少是在当下,年轻有力的戈尔巴乔夫,尽管衣冠楚楚、能言会道,只能在他84岁、身着毛氏服装的中国同行的后排就坐,虽说这位中国同行一根接一根抽着香烟,笑声带着喉音,有一只痰盂在他的脚旁。
 
戈氏至今只能梦想的,邓小平正在操盘。邓小平改革的成功是轰动性的,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引向繁荣富强,领衔世界。
 
图片
邓小平会见布什

乔治·布什
 
尽管布什当政期间中美关系陷入难局,他却自始至终把邓小平视为老朋友。
 
1988年11月,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不日他即表示,希望在邓小平退下来之前访问中国。布什上任半年后,先后多次给邓小平写信,希望美中关系健康发展。布什表示,“尽管美国国会试图迫使我断绝同中国的经济交往,我将尽最大努力使这条船避开礁石。”他顶着重压,始终保持了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建议下,布什于1989年12月前往中国。会谈中,邓小平坦言:美国不应该与中国对抗,中国也不把美国看作敌手。自从1972年,中国不曾做任何事情伤害美国的利益和情感。自从1972年,国际局势保持了稳定,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不知道东欧目前的混乱将会是什么结局。”邓小平说,“但我相信中美合作对于和平将十分重要。如果可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那么中国领导人应该访问美国,以表示两国的纷争就此结束。”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