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被康熙皇帝斥为“烧坯”的两江总督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2-25 11:55
■李晓巧
 
图片
康熙
 
  清代共有八十多位两江总督。从本期起,我们就来细说这些总督的故事。
 
  今天要说的这位两江总督,因劣迹昭彰,被康熙皇帝斥为“烧坯”,此人名叫噶礼。
 
  噶礼,后金开国名将、五大臣之一何和礼的四世孙。史料记载,噶礼于康熙三十五年从征噶尔丹,因督运兵粮有功被康熙皇帝看重,其后仕途顺畅,不到三年时间,就从吏部郎中擢升为山西巡抚。一个人有这样的家世和前程,让多少人艳羡不已,但是自从噶礼坐上封疆大吏的位置后,就再没干过好事了。
 
  山西巡抚任内,噶礼逐渐暴露出他骄纵贪婪的本性,有三件事可说一说:一是,潞安知府在公务酒宴上拔刀自刎。堂堂朝廷命官在公开场合自杀,其中必有隐情,如此重大事项,噶礼竟隐瞒不上报;二是,御史弹劾噶礼与手下官员太原府知府等勾结,“专用酷刑以济贪壑事”,贪赃几十万两银子;三是,平遥百姓跑到京城举报噶礼“七大劣迹”。其中一项是将山西的火耗银征收额度提高为20%,其实真正的火耗只要2%即可,多出银两除了填补各地官府亏空之外,其余的都进了噶礼的腰包,仅这一项就达40多万两银子。但噶礼背景强大,举报的百姓却被治罪,上报噶礼罪行的御史也被罢官。此后十年间,官场没人敢碰噶礼。
 
  直到康熙五十年,噶礼再被大臣弹劾,其时他已于两年前升任江南江西总督(通称“两江总督”)。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后,江苏巡抚张伯行汇报了当时盛传江南乡试营私舞弊的舆论,与此同时,这次乡试正考官也检举同考官王曰俞和方名两位知县“所荐士有不通文字者”。这一来,朝廷不得不派人来查案。查案钦差很有名,叫张鹏翮,之前曾任江南学政、两江总督,现任户部尚书。
 
  张鹏翮会同噶礼、张伯行一起审案。最终由张伯行正式上奏江南乡试营私舞弊案,将弹劾的矛头直指幕后“大老虎”——总督噶礼。张伯行报称:据说科场舞弊事发后,噶礼要涉案人员凑够50万两银子给他,由他来把事情摆平。请求朝廷下旨将噶礼先免职,再接受审查。噶礼也向朝廷弹劾张伯行。除了回击张伯行诬陷他之外,又找了他处理公务上的几个小毛病。
 
  朝廷将噶礼、张伯行都先行免职,又派了个大臣来同张鹏翮一起继续审案,审理结果是:赵晋、王曰俞、方名等三人受贿舞弊,出卖举人功名,按照科场舞弊论罪;噶礼弹劾张伯行不能清理公务属实;张伯行举报噶礼参与科场舞弊是诬陷,应撤职;等等。——按照这个判决的逻辑,噶礼啥问题也没有!康熙皇帝一看判决,重审!没想到复审判决仍然如此。康熙皇帝深知噶礼的品行,也看出了朝中大臣们畏惧噶礼的权势,于是特下圣谕,扩大范围,让朝廷全体高官以及监察官员们一起讨论案情,“噶礼的道德品行,我是不相信的,若是没有张伯行任江苏巡抚对其约束的话,江南地方财富起码被他搜刮剥削一半。”
 
  尽管如此,三审的判决仍然在和稀泥。康熙既尴尬又震惊:几次圣谕也没法彻底查办贪官噶礼!
 
  康熙皇帝不得不亲自为此案一锤定音:清官张伯行继续留任,噶礼撤去两江总督职务!
 
  不作不死,作到临死。噶礼被撤去总督职,罚修热河城后,并不真心悔过,而是玩忽职守、泄愤怠工,康熙五十一年九月被拿交刑部问罪。康熙五十三年的一天,噶礼的母亲惊慌失措地跑到都察院告发噶礼与妻子杵逆虐待她,并且还同儿子、弟弟合谋想毒死她。孝道是康熙朝极为推崇的大义。有罪在身的臣子竟然要毒死母亲,此案很快“下刑部鞫得实”,先是“刑部议以凌迟处死”,最后由康熙下令:给噶礼全尸,赐帛自尽;妻子从死;弟弟、儿子皆斩;家产全部充公。
 
  以上种种形诸正史,另有清代史料《履园丛话》记述了噶礼受刑的情形:赐帛自尽前,噶礼买通了行刑官吏,在布帛没有将他完全勒死之前就入棺行殓。清代惯例,赐帛绞杀刑罚有监绞官吏,守候至半夜,忽然棺材中传出声音:“人都走了,我可以出来了。”监绞官大吃一惊,劈开棺材一看,“死人”噶礼竟然坐了起来,他赶紧命令再用斧头将噶礼劈倒连着棺材一起烧掉,然后向上汇报。康熙皇帝知道了这个细节,冷笑着说了句:“这奴才真是个烧坯——该烧的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