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的8名初中生登上了央视舞台。在CCTV中学生频道《艺路有你》栏目录制现场,他们将莎士比亚经典剧《威尼斯商人》演绎得入木三分,赢得专家好评,节目将于3月份播出。这个受邀向全国观众展示苏州中学生风采的机会,是该校“蜂巢剧社”作为江苏唯一代表,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展演、从全国14家展演单位中脱颖而出、摘得前五名而来。
经过3年多的融合发展,2018年,南环实验中学校取得一系列骄人成果:荣获首批民族非遗与课程融合创建工程示范基地、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桥牌队获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团体一等奖;17名学生完成全国首个由初中生开展的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蝴蝶监测的项目。“学校将重点打造‘科学’、‘人文’、‘艺术’三大特色,做靓艺术教育、桥牌课程、发现之旅等名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蔡玮校长表示。
江苏唯一!
南环实验中学校以“以人为本、发展人、成就人”为办学理念,以“学会坚守,学会改变”为校训精神,创办了40多个学生社团,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激发培养兴趣爱好,“蜂巢剧社”绝对是年轻一员。在几个非艺术专业科班老师的带领下,零基础的学生们坚持努力排练、表现惊人,创办2年不到的草根社团一路开挂,从苏州演到了北京,登上了央视舞台。
“一开始只是班级里的课本剧表演,到后来校内举行戏剧大比拼,看到孩子们对戏剧表演的热爱,我对文学、戏剧很感兴趣,就萌发了成立戏剧社的想法。”政治老师胡成亚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支持下,2017年3月,“蜂巢剧社”诞生了。没有设备齐全的排练场,没有灯光舞台,没有专业的表演指导老师,有的只是师生们对戏剧表演的一腔热情。
练过舞蹈的语文老师负责学生形体训练,擅长声音表达的历史老师教起了发声和台词,甚至还有体育老师,剧社明确了包括导演、灯光、音效、舞台美术、服装道具、化妆、宣传等在内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我们对舞台表演一窍不通,连站位都不了解,更别说是人物呈现,实际上是和学生一起从零开始,慢慢学习探索。”社团负责老师张瑛说。
语言、形体、灯光、音效……老师和孩子们从头学起,通过一周一次的研学课积累相关知识,放弃课后及周末休息时间争分夺秒排练。“遇上周末或假期,我们能一天排练六七个小时,虽然牺牲了休息时间,但大家一起努力的过程很快乐,登上舞台带来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很值得。”初三(2)班的周智欣同学说。
此外,只要有站上大舞台的锻炼机会,老师都会为剧社尽力争取,因此在第七、第八届江苏书展上,都出现了“蜂巢剧社”的身影。2018年5月,“蜂巢剧社”携带两部话剧《威尼斯商人》、《音乐之声》参加苏州首届青年话剧节竞演。经过选拔和审核,剧社成为苏州首届青年话剧节“青苗计划”扶持对象。剧社还参加“苏州市中小学生优秀社团评选”活动,并斩获当年度“苏州市十佳社团”“苏州市阳光团队”荣誉称号。
2018年9月,“蜂巢剧社”编排表演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在全国近两百所学校中脱颖而出,作为14家单位(江苏唯一代表)之一正式参加全国第二届戏剧教育成果展示。随后又成为和清华附中、传媒大学附中、北师大附中等比肩的5所中学,被推荐进入《艺路有你》栏目。
陈天浩和许世健更是爱上了戏剧。“以后上大学我想学戏剧专业,做一名专业戏剧演员!”陈天浩告诉记者,此次去央视录制节目,水土不服的他发起了40度高烧,但仍咬牙坚守“岗位”,“这不仅关乎学校荣誉,更是代表了江苏学校。”现场,南环实验中学校的节目大受赞赏,点评嘉宾、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许同均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点赞。
全国首例!
去年12月底,经过2个多月的项目性课堂研究,该校17名学生在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蝴蝶条形码项目。这是全国首个由初中生开展的将DNA条形码技术用于蝴蝶监测的案例。
蝴蝶不仅是“会飞的花朵”,更是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种。江苏省蝴蝶监测苏州站负责人、苏州生物学会副秘书长、南环实验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吴小岚30年潜心生物教学,并一直致力于苏州蝴蝶的义务监测和推广工作。从2009年开始,吴小岚推广蝴蝶监测进校园,带领学生做起了“蝶报员”,定期观测并记录蝴蝶的数量、种类、特征等活动情况。2015年,南环实验中学校开设蝴蝶监测课程。据记载,苏州蝴蝶大约有50余种,而南环实验中学校师生家长参与拍摄的蝴蝶已达30多种。
“传统分类方法是根据宏观的特征进行,为了让蝴蝶的分类及鉴定更科学规范,当了解到DNA条形码技术时,我就想到可以将此技术运用到学校的蝴蝶监测项目性学习中。”作为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首期“未来教师培养计划”的学员,吴小岚在完成自身培训的同时,还思考如何给学生带去最前言的生命科学知识。
经过多方努力,2018年10月,由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老师领衔的蝴蝶条形码项目课题正式启动,17名初中生加入其中。老师及学生们将多年来收集的蝴蝶标本贡献出来,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大家在数据库NCBI里自主查找出了所有的蝴蝶条形码区域序列。
初二(2)班张小雨表示,以前只知道蝴蝶很漂亮,但并没有研究过,通过“发现之旅”跟着“蝴蝶迷”吴老师遨游蝴蝶世界。“印象最深的是上回雨天去石湖监测蝴蝶,我竟然拍摄到了雨中飞舞的灰蝶、菜粉蝶!”这次参与蝴蝶条形码项目更是让她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从没想到给蝴蝶测编‘身份证’这么有趣!还想继续研究下去。”
蔡玮校长介绍,作为江苏省蝴蝶监测项目苏州蝴蝶监测基地,南环实验中学校正在开展“蝴蝶小镇”STEM课程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分为蝴蝶·雅韵课程、蝴蝶·姿韵课程、蝴蝶·天韵课程、蝴蝶·新韵课程、蝴蝶·晓韵课程五个模块。从高空俯瞰该课程基地的教学场所,六大功能区就是一只蝴蝶造型。
“蝴蝶小镇将微型社会搬进校园,通过蝴蝶监测、蝴蝶桃花坞木刻体验式浸润课程,以及蝴蝶苏绣、蝴蝶粉画、蝴蝶3D打印、蝴蝶标本DNA条形码制作等20个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环保意识、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自主发展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蔡校长透露,今年将正式出版吴小岚和俞亦纯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蝶舞苏城》、《桃花坞的传播》。
桥牌特色、“铿锵玫瑰”
桥牌课程是南环实验中学校六大名片之一,学校于2010年创办“桥牌特色班”,近年来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2018年8月,校桥牌队荣获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团体一等奖。
“2年多桥牌学习让我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也促进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初三(4)班许景怡表示。朱家慧和朱俊杰认为,通过一次次比赛,对同伴越来越信任,牌技和友情不断升温。作为陪练陪赛的班主任朱小洁,在同学每周训练、假期集训、各地参赛期间都相伴左右,不断鼓励。“这些孩子不仅学习优异,而且知书达理,行为表现突出,团队协作很强。”朱老师说。
2017年,南环实验中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过开设足球课、开展年级联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技能,强健体魄、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意识。”体卫艺处主任张磊介绍。
成立于2015年的校女子足球队是学校足球运动的代表和功臣,连续多年在苏州大市级的比赛中摘金夺银。仅在2018年,校女子足球队代表苏州市区参加“市长杯”中学生足球比赛总决赛,获得比赛第三名、技能测试第二名,并获道德风尚奖。崔文龙老师获最佳教练员奖,张晓洁获最佳运动员奖,黄佳慧获最佳守门员奖,朱少华、万梦婷、张晓洁、邓钰莹分获个人综合素质第一、二、三、八名。
从2017年开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出足球兴趣课、成立足球社团,与专业足球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学生有了专门的足球教练接受更专业的足球训练。2018年,校女子足球队还荣获“可口可乐.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初中女子组亚军,男子足球队获得笼式足球直属学校初中男子组亚军。
穿越四百年光阴
有着400年历史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吴文化的代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老师俞亦纯对版画情有独钟,师从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人、著名版画大师顾志军。2007年,俞老师将桃花坞木刻年画引入学校,开设社团课,成为最受欢迎的社团之一,每次报名几乎都是秒杀。
南环实验中学校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基地校。“有创新的传承才是传统文化保持经久不衰的教育秘诀。”俞亦纯介绍,从板材、刻刀的改进,到表现内容的选择,教学中她注重在传承中创新,带领“00后”们续写桃花坞木刻传奇。
蔡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在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发展上继续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让孩子们在演中学、玩中学,搭建更多舞台,创造更多精彩!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顾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