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年羹尧大哥的故事:“傻公子”的地平线与“年窑”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3-11 12:52

■四海夕阳
 
有句名言:“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在宫斗戏的年代,也有一位命运跌宕的人物。他曾拥有显赫的背景,后来又在宫斗中失去了所有倚靠,垂暮之年,却在官场之外创造出自己的地平线和“年窑”!
 
他的弟弟是威震朝野的大将军,妹妹是雍正皇帝最宠幸的贵妃,你猜到他的家世了吧?没错,他就是年羹尧的大哥年希尧。他凭着老爹和弟妹的关系,做到广东省长(巡抚)、工信部副部长(工部侍郎)。不过官场对他的评价不高,雍正说他“大有傻公子的秉性”。雍正元年,妹妹年妃荣升贵妃,年希尧上折子祝贺:“奴才妹妹蒙圣恩册封贵妃,一家荣宠阖族增光”。没想到四爷早对这个傻大舅看不上,迎头泼了一盆冷水。“一切总仗不得,大丈夫汉,自己挣出来的,方是真体面!勉之。”
 
图片 
(雍正朱批《年希尧奏为妹封贵妃恭谢天恩折》)
 
没过多久,冷水变成了血水,雍正三年十一月,他的贵妃妹妹病死了;十二月,他的大将军弟弟被列下九十二条大罪,逮捕入狱,年希尧也因此获罪革职。次年,年羹尧被赐死;后来,连年希尧的外甥、皇帝最钟爱的八阿哥也夭折了。谁都知道,年家从此再也翻不了身。
 
然而圣意难测,革职几个月后,雍正四年正月,年希尧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作为皇帝的前大舅子、如今的罪臣亲属,在铁面反腐时代执掌内务府肥缺,这种“看到吃不到”的酸爽可想而知。此时的年希尧,已经年近六旬,对古人而言,基本上一辈子到头,洗洗睡了。然而年希尧并不甘心作为宫斗失败的配角被写入历史。他从此不求仕途,只专心做两件事:写书、造物。
 
论写书,年希尧简直是堪比达芬奇的全才,他是中医专家,著有《年希尧集验良方》,是音乐专家,有琴谱和音律专著,是鉴宝和书画专家,善画山水、花鸟;他还是数学家,首次把对数表引入中国,他又是历史学家,著有《纲鉴甲子图》, 并引发了欧洲学者关于中国历史起源的大论战……
 
这都不算牛,最牛的是他在好友著名西洋画师郎世宁协助下,写了一本奇书:《视学》。第一次将西方焦点透视学和工程视图系统介绍到中国,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法几何专著。具体评价就不多说了,反正学美术、学动漫、学机械、学建筑的,都应该记住这位前辈:年希尧是第一个画三维立体图的中国人,
 
图片
(《视学》里描绘了年希尧的制图工作室)
 
 图片
(标准的几何题,只是用甲乙丙丁代替了ABCD)
图片
 
(求老虎的阴影面积……)
 
不画图的同学们,也值得记住他,年希尧在《视学》里发明了很多新词,比如现在还用的“地平线”、“视平线”等等。
写书不简单,造物更不容易。雍正四年秋天,年希尧外放出京,派驻江苏淮安,管理淮安关税,兼任景德镇御窑的督陶官,自此一直担任雍正朝官窑掌门人。我们都知道,明清景德镇御窑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陶瓷工厂,但要把最好的做得更好,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年希尧能吗?
 图片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以外人的眼光看,年希尧是甩手掌柜,他并不常驻景德镇,只有春秋两季视察窑厂,日常生产都由常驻窑厂的助手唐英负责。但如果真正了解内情的话,你会发现,在雍正时期,唐英还只是官窑的总工程师,真正的CEO是“傻公子”年希尧。除了现场生产不管,年总要管的工作有四块:
 
首先是整理甲方需求。官窑不需要营销客户,因为只有一个甲方。但甲方也有三六九等,最好对付的是草包型甲方,大多数皇帝都是这类。他只会讲最高原则:“照老祖宗规矩办”,或者“吉祥喜庆”,或者“勤俭节约”,剩下的事跟大内总管沟通到位就好办了。比较难对付的是文艺型甲方,代表人物是宋徽宗,他的汝窑就是典型,只要你能造出最好的来,哪怕一窑瓷器只有一个正品,其余通通废掉也无所谓。窑官对付这种甲方就是不惜工本,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最难对付的是四爷这种龟毛型甲方,这种甲方格调特高、要求特细、手段特狠、用钱特抠,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自主创新,既要保证良品率,又要节约成本。好在年希尧凭借自己的全方位智能,总能领会甲方爸爸的英明意图,转化落实成具体技术要求发给窑厂生产。
 
图片
 
(皇上对御窑厂烧柴问题做出的批示)
 
其次是审核样品。清代官窑瓷器的产量非常大,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生产五十多类产品、产量十几万件。如果烧了一大船成品直接送到宫里,四爷不满意,后果你懂的。所以唐英每月从景德镇送两次样品,“解送淮关总管年(希尧)处呈样,或十数件,或六七件不等”,由年希尧亲自把关审核之后,才批量生产。作为画家,特别是第一个懂三维立体图的中国人,年希尧对于瓷器画工和造型的判断能力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图片
(故宫藏《雍正十二美人图》,架上的“仿汝窑洗”、“红釉僧帽壶”均为当时官窑产品,一说画中美人即为年妃)
 
第三是分级拣选和物流配送。景德镇官窑瓷器烧造完成之后,并不直接发到北京,而是分批走水路先运到淮安。明朝对于官窑次品全部砸掉深埋,一件不许出厂。而四爷的算盘很精,要控制成本,次品不能砸,当然也不能自己将就着用,他要把次品全剔出来,稍好点的赏赐大臣,再次点的在京城卖掉。年希尧要组织对上万件瓷器拣选分级包装,各种陈设瓷器还要配置底座,最后沿大运河水路运到北京。
 
最后是财务保障。当时每年烧造官窑瓷器的预算是“钱粮八千两,”由年希尧所管辖的淮安板闸关关税支付。筹措经费和成本控制问题,也需要年希尧把握好。
 
窑厂管理如何,靠产品说话。陶瓷史对这一时期官窑的评价是“玲珑巧样,仿古创新”。玲珑巧样得益于年希尧对造型的把握能力,论仿古,雍正官窑仿造宋瓷比如汝窑几乎可乱真,达到历代仿古瓷的最高水平,论创新,雍正官窑不仅能独立生产彩瓷之王珐琅彩(实现了彩料国产化),还引进了欧洲的胭脂水釉、甚至推出了具有西洋风格的绘画装饰,这些只有成天跟西洋传教士打交道的年希尧才能玩得转啊。连龟毛型甲方(四爷)也经常批示“烧造得甚好!传与年希尧照此样再多烧造几件。”而后世为了向年希尧致敬,对雍正官窑瓷器的称呼只有两个字:“年窑”!
 
 图片
 
(被视为中国彩瓷顶峰的雍正珐琅彩)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年希尧主持窑厂的第10年,雍正皇帝驾崩。不知年希尧对于皇上与年家的相爱相杀做何感想?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雍正皇帝的上千万字朱批中,提及最多的大臣不是年羹尧,也不是李卫、田文镜,而是“傻公子”年希尧!当年四爷在年羹尧的奏折里秀恩爱:“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诞就是矣。”最终“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以杀戮结束,而四爷和年希尧这对甲方乙方却圆满收场,留下无数“令天下后世钦慕流诞”的“年窑”精品,这也是当初围观群众没有想到的吧。
 
 
 图片
 
(雍正和乾隆朝瓷器风格对比是收藏界的常年话题)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