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直是不少家长和孩子关心的话题,如何写好作文,对不少家长、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作文写的好,在考试这座独木桥中,才具备更多的个人竞争优势。”3月11日上午十点,由扬子晚报、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文学阅读写作课程”——名作家讲座在望亭中心小学报告厅准时开讲,参加本次讲座的学生是该校三年级的400名学生,而担任本次讲座的名作家是由扬子晚报请来的儿童文学作家王天宁。
王天宁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桂冠童书奖”、首届“YA原创儿童文学奖”,连续四获“新概念作文大赛”奖项,他的作品《一只特立独行的教授》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版权输出到黎巴嫩。
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先培养自己写作的兴趣
讲座开始,王天宁为了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首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后并问自己叫什么名字?出过什么书?获得过什么奖三个问题,并给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印自己照片附亲手签名的明信片。
“只有三份,答对的同学才有哦”,王天宁讲到。学生们瞬间提起了兴趣,举手提问的学生数不胜数,眼花缭乱。
王天宇抓住孩子们想要礼物这一点,用互动的形式以为什么写小怪物的故事?小怪物从何而来?开始了寻找心中的小怪物讲座。“提起‘写作文’是不是好多同学都会发怵,甚至会抗拒啊。”小学生们用非常洪亮的声音回答“是”。“其实老师小的时候,也特别怕上作文课,写文章对我来说就像爬一座大山一样难,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开窍了。”
“我记得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鲁智深形象的面人,我特别喜欢,就想把它写下来。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眼睛里看到什么,就把它写成什么样,结果那篇作文在全班得了最高分,被老师拿做范文来读。从此之后,我对写作文这件事有了兴趣,也有了信心。“同学们,你们能把心里的声音写出来就一定是最好的文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先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具备这种能力”。三年级(4)班的朱寅萱突然坐不住,“老师,我看了很多书,可是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自己的语言?”
精彩作文源于生活,素材都是来自实践
“寻找自己的语言,许多东西可以写出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的,就是别人愿意听、愿意看的”。王天宁说:写作其实很简单,只需用自己的记忆,凭印象来写就可以,即写出自己看见的、记忆中的东西就行。“老师,我语言组织能力不行,能写好作文吗?”三年级(6)班的李晨曦站起来问道。王天宁拿着话筒耐心地回答说,“语言天赋不是写作的敲门砖”,语言本身的力量绝不会超过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相。有时,正是语言的天赋阻碍了你们真实的表达。相比之下,倒是那些语言天赋不高,甚至显得笨拙、力不从心的孩子,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比前者更珍惜语言,更懂得去倾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真实的声音。
我为什要写小怪物的故事?因为小怪物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精彩作文都是源于生活,素材大多都是来自实践,想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应当尽量多读书”。王天宁说到,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相当于把木桶灌满水,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否则,即使搜肠刮肚,也难以写成优秀的文章。同学们要能科学合理的自我调整,还要培养阅读兴趣,博闻强识,提高认识,才能培养心中那个积极、善良、博学多才的“小怪物”,才能将讨厌写作变为喜欢写作。
最后,王天宁大声喊道“我们的目标是”,小学生们喊道“找到心中的“小怪物”写出优秀的好文章”。
为小作家分享技巧,讲述自己是如何与写作“结缘”
下午1点45分,扬子晚报写作沙龙指导课在望亭中心小学会议室准时开始,参加讲座的主要是学校文学社的成员,王天宁以《让你的写作梦生根发芽》为题开始了此次讲座,在讲座的开始,王天宁说“同学们都是文学社的小作家,相来讲我讲的比较专业点,同学们有不懂的直接问”,并以同学们耳熟能详的《鸡皮疙瘩》进行了讲述,《鸡皮疙瘩》系列里的角色虽然曾经出现在各种恐怖电影中,但这套书的主题并不是恐怖,而是冒险,所以,我们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六年级(8)班的仲寒涵问道“老师,我们不是经常说写作写作吗?为什么“写”和“作”分开了”王天宁耐心地回答说,其实就是对“什么是写作”的回答。“写”是记录, “作”是创作。“写”是把思想感情、事件的发展记录在纸上,“作”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和文采。如果“写”是求真,那么“作”就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对于王天宁的讲授学生们听得十分入神,纷纷拿着自己的笔记本连忙记录。
随后,王天宁分享了自己的写作小诀窍,“动笔前,一定要列好大纲,每部分内容怎样安排?采用什么顺序最合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如何过渡?有了提纲,安排好记叙顺序,动笔时就不会头绪杂乱”。王天宁说,列大纲有助于理清思路,即使还没想好整篇文章的内容,在列大纲的过程中,相当于在脑中写了一遍这个故事,再落到笔下就容易很多。
在讲座的末尾,王天宁叮嘱同学们要写好文章的结尾,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最能使文章升华之处,也是给阅卷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不但要发现生活的不同之处,还应该透过生活的本质,明白藏在后面的意义。
最后王天宁向同学们赠送了自己的明信片,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头一回与望亭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见面,他们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天宁课后与扬子晚报/扬眼记者交流时说,上午的课程针对三年级的小同学,因为年纪较小,我设置的课程相对简单,趣味性更强。同学们全程十分配合,尤其是互动环节,声音非常洪亮,这更激发出我讲课的兴致。下午的课程,针对学校的文学社,因为这些同学对文学写作的兴趣更大,特意选择更加专业的内容进行讲解,同学们依然给我不错的反馈。希望有机会,再和望亭中心小学的同学进行交流。
作家介绍
王天宁,山东济南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13岁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儿童文学》《读友》《少年文艺》《青年文学》《萌芽》《青年文摘》《格言》《意林》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近百篇,并有多篇文章被各大杂志、选集转载。曾获2014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2015年“桂冠童书奖”、首届“YA原创儿童文学奖”、连续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奖项、第九届“《儿童文学》精短诗文擂台赛”铜奖、第二届“《少年文艺》周庄杯”擂台赛优秀奖、第三届“读友杯”擂台赛铜奖。已出版《小怪物合唱团(系列)》《第一滴眼泪》、《我们假装都爱重口味》《天冷就回家》、《十五岁下落不明》等十余本个人专著。长篇《一只特立独行的教授》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版权输出到黎巴嫩。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於苏云 实习生 柴军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