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在酒类消费市场,已混迹社会多年的90后俨然到了种子选手的段位,但他们对于酒的理解和消费习惯,已经与往届年轻人大相径庭。从线上酒水的消费分布来看,90后和95后群体已经成为中流砥柱,尤其是90后的总消费金额与80后、85后不相上下,
正如CBNData《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所述,年轻群体的消费特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酒类行业的消费格局。
年轻人的酒吧社交洋酒最懂
其实提到喝酒,场景无非是2种,社交和独酌。对于90后95后年轻人而言,与酒相关的社交场合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酒吧。
“我差不多每个月去酒吧1次,主要目的是见朋友和放松。”90后的静子本科毕业后从福建来到上海,她和朋友们喜欢聚会打卡上海的网红酒吧,尝尝最受推荐的鸡尾酒。其实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年轻人和静子一样,基本可以保持一个月一次的泡吧频率,而酒吧这个新兴市场无疑成为了洋酒的最大推销者。
一方面,源自西方的酒吧文化天然与洋酒高度契合,另一方面,洋酒价格对今天的中国人已是大众消费品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对洋酒文化和口味的认同,转而成为其日常消费者。因此,年轻人消费洋酒的渠道除了酒吧,便是通过线上电商购买在家中小酌。洋酒在他们的支持下,正以超过50%的线上销售额增速抢“灌”消费者的酒杯。
更重要的是,区别于老一辈消费者的保守专一,好奇心更重的小酒鬼们更愿意去尝试不同花样的洋玩意儿。“平时会在电商买洋酒和葡萄酒,我最爱喝的是清酒,入口好,还有一点点后劲儿,温热也可以喝。”的确,随着线上酒水品类的多元化、消费者对洋酒认知的加深,消费者在洋酒的选择上更为丰富,包括静子喜欢的清酒在内,洋酒中份额占比较小的梅酒以及朗姆酒,两年之间消费金额增速均达到35%以上,霸占中国酒饮市场多年的国产白酒可能很是郁闷。
小酌怡情是年轻人的“菜”
国产白酒单价高,群众基础良好,在整体的消费中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但由于被定位为宴请酒类,逐渐被从酒宴之外的市场挤出。同时对于年轻人来说,与白酒并行的拼酒、劝酒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在愈发下降,不符合他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
“以前拼酒是为了取悦别人,现在喝酒是为了取悦自己,我们这一代还是会觉得喝坏了划不来。”90后的上海白领刘小乔认为,身边的年轻人酒量不差,真正要喝起来也是很厉害,只不过喝酒背后的文化符号和内涵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喝酒很多时候是一种感情的体现,现在要喝也可以,不喝也有别的沟通交心的方式。”因此对于静子和刘大土这样的90后来说,喝点鸡尾酒的小酌怡情更符合他对酒类消费的预期。
当然,见惯了好东西的这届年轻人对于高端白酒的认可度依旧较高。从报告排名来看,茅台、洋河、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依然最受年轻人欢迎。
葡萄酒靠“甜”笼络女酒鬼
整体来看,酒类消费市场中的主力是男性,但是女性消费者的潜力十分可期,2018年的客单价增速远高于男性消费者。
“不喜欢喝酒因为觉得没可乐好喝。”95后新晋女白领小冲表示,自己去酒吧一般就只喝ginger beer(姜汁啤酒)或cider(苹果酒)。和小冲一样,多数年轻人更在意酒的口感和口味自己是否喜欢。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利口的红酒、低度果酒,或者说和“可乐一样好喝”的酒,才能斩获年轻酒鬼们的心,女性酒鬼更甚。报告显示,女性相比男性更偏好甜葡萄酒,90后和90后女性更为嗜甜。 编辑:徐晓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