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入睡没问题,每天3、4点早早醒来;在不该睡觉时睡不醒……3月21日国际睡眠日,扬子名医团走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的诊室。在李箕君主任看来,“睡不好”是身体在预警。找出睡不好的原因,是识别心理障碍的一个入口,便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更严重的疾病,因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通讯员 徐晓蓉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蕴琦 杨泽华 摄
怎么“折腾”都睡不着,背后有原因
南京脑科医院睡眠门诊已开设27年。1992年门诊开设之初,每天只有几个病人,如今睡眠门诊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患者,每年的门诊量突破10万。这其中失眠的病人占到半数以上。据患者自诉,睡不着的原因五花八门。有人因为换了床或是枕头;有人说睡前屋外有点吵;有人说因为白天话讲多了……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成为睡不着的理由。刚开始睡不好,很多人采用一些方法,如数羊、数数、喝酒、听音乐,大多数情况并不能奏效,反而陷入新的焦虑。有患者与李箕君主任开玩笑说:“我把全世界的羊都数完了,还是睡不着。”
李箕君主任认为,睡不着数羊、数数的做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达不到较好的效果的,反而更睡不好,“我们不能简单地处理失眠本身,而要去了解一下我为什么会失眠。”弄清楚原因后“对因治疗”。从门诊病例分析,大多数的“失眠”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病人来就诊时,我们通常花很长的时间与他们交流,对导致失眠的因素进行鉴别。”有些人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有些人与睡眠习惯有关,还有人跟行为方式有关,甚至与性格相关。“有的人内心敏感,容易多虑,不太自信,心理负担重。长时间精神压力大,入睡困难,中间容易醒,这是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造成失眠。失眠人群中很多人内心焦虑和忧郁。”
醒太早和嗜睡也是疾病的信号
李箕君主任解释说,失眠仅是睡眠障碍的一个表现,醒太早或是嗜睡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有的患者不管晚上几点睡,每天3、4点早早就醒了,时间掐得特别准,还不用闹钟。醒来后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种现象如果连续发生超过两周,且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的状态,必须警惕。“早醒,是重要的生理性标志。医学角度已有定论,连续超过两周的早醒,考虑与忧虑这一心理问题有关。”睡不醒也不是健康的睡眠。有的患者晚上睡得挺早,早上还是爬不起来,一整天蔫蔫得;到中午又是睡得昏天暗地。“不该睡的时候睡不醒,也是疾病的预警。”
李箕君主任说,健康的睡眠,应有合适的睡眠时间,符合自然规律。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可在一定范围内可浮动,“睡眠质量如何,主要观察自己白天的状态。以白天是否精神饱满投入工作生活为准。”如果你连续一个月,睡眠时间减少质量变差,引起白天不适,需要到睡眠门诊来就诊,在医生帮助下调整睡眠。
孩子突然“睡不好”须格外重视
据《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有8.64%的学生在晚上23点时还在做作业。 睡眠时长方面,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人数占62.9%。李箕君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睡眠门诊出现一个明显变化,低龄患者越来越多,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后,出现一个“学生就诊潮”。孩子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甚至情绪不佳不想上学了。经过耐心细致的交流,李箕君主任发现很多孩子因学业负担过程,心理压力过大,已严重影响睡眠。“青少年睡眠不足,长期处于身心疲劳状态。成绩下滑后心理压力更大,出现焦虑忧郁,成为恶性循环。”李箕君主任分析,青少年的睡眠障碍与社会压力前移,家长期望过高有关。“睡不好”往往是他们内心焦虑、忧郁的表现,日积月累甚至会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因此须引起格外的重视。
大咖小传:李箕君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科主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民族心理与精神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院内应急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