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造假,最常见的就是往猪肉里注水,以增其重量;学术造假,最常见的就是抄袭剽窃,以假乱真。而更令人讥讽的是在春晚上小品中的打假者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被打假者,崩塌的不仅仅是翟天临的人设,更是中国学术圈内所言的“公平”与“平等”。北大,作为中国顶尖高等学府,其学术公平性也令人为之质疑。
公平,乃是学术圈最基本的代名词,在学术中造假,就如同在猪肉中注水,造假者与猪无异。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讲究教育平等、学术公平。古代科举考试中,无论是达官贵人、明宫巨卿,亦或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凡夫俗子,都需通过考试,继而“高人一等”。而今,在明星光环的作用下,一些学校不再看重所谓的学术公平,“关系户”、“走后门”,破坏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破灭了中国许许多多挣扎在高考、考研囹圄中的学子的期望。
翟天临的博士之“易”和众人理解的学术之“难”,二者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庭有枇杷树,博一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网络段子形容的是博士毕业之难。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博士毕业率仅为56%,每年都有近一半的在读博士毕不了业。博士毕业往往要求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有的博士毕业论文甚至达到了一本杂志的厚度,可见读博士之艰辛,而翟天临仅凭两篇论文,并且在一篇论文查重率达到40%的情况下都能够顺利毕业,甚至还得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用通知书,要我说,晒的好,这个人设设立的好,要不还真没人去查你。
翟天临的人设轰然崩塌,而中国的学术氛围依旧得保持操守,不容践踏。相关部门现已行动,严格抽查、核查、审查硕博士论文质量,对于造假者严惩不贷,坚决维护广大学子的基本权益。
学术圈与娱乐圈不是风马牛不相及,众明星想获得一点学术成就也需将自己高贵的头颅深深埋藏在案台中。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毕业季中致词:“整整七年了,我终于毕业了!”他也曾被高等数学搞得焦头烂额,而在上海交大的七年里它却能够沉下心来,一心执着于自己的学术。如姚明一般的名人也有许多奋斗在学术一线,他们隐姓埋名,过着低调而又单调的生活,但也正是他们,点燃了中国大地上苦读的学子们的期望。
中国高等学术不容玷污,不仅仅需要相关机构的持续督查,更需要各大名校、老师、学生的自觉意识,尤其在老师的教育体系中,将诚信观念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学术思想中,“诚”字当首,再来讲学术,这是十分必要的。
文丨南广学院 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