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历史 | 宋高宗皇后的“鲜花沙拉”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4-08 15:21

■顾 卉

图片

  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记载了一道名字很有意思的素食——“玉灌肺”:“真粉、油饼、芝麻、松子、胡桃,莳萝,六者为末拌和,入甑蒸熟,切作肺样块,用辣汁供。今后苑名曰御爱玉灌肺,要之不过一素供耳。然以此见九重崇俭不嗜杀之意,居山者岂宜侈乎!”
 
  林洪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文中的“九重”指的就是高宗皇帝赵构。说皇上推崇简朴不嗜杀生,大有钦佩赞叹之意。然而细读又令人莞尔,不过一道素菜,却取名玉灌肺,犹如素鸡素肉素烧鹅之类,茹素还不忘荤腥。一道素菜,却要搜罗六样食材细细磨成粉末加上调料拌匀再蒸,还要切成猪肺样的小块再蘸了辣汁才可以吃,听听都觉得麻烦!如此繁琐的做法,杀生虽可以免了,“崇俭”却实在难当。
 
  相形之下,高宗的皇后吴氏的作为就真正俭朴许多了。同样出自《山家清供》中的“牡丹生菜”云:“宪圣喜清俭,不嗜杀,每令后苑进生菜,必采牡丹片和之,或用微面裹,煠之以酥。又时收杨花,为鞋袜毡褥之用。性恭俭,每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以杂之,其香又可知矣。”
 
  说起这位吴皇后,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女子,《宋史》后妃列传中对她有着近乎传奇的记载:早在她出生之前,父亲吴近就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来到一个亭子前,亭上有匾额上书“侍康”二字,亭旁长满芍药,不过只开了一朵,颜色特别妍丽可爱,花下有一只白羊。吴近醒来后感到十分奇怪,后来竟在公元1115乙未羊年得了一女,女儿出生时红光满室,一直映到门外。当她长到十四岁时,高宗已为康王,她被选入宫中,至此,父亲才恍然明白当年那个梦中“侍康”之兆,原来竟是冥冥中注定的!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高宗即位初期,吴氏常常身着戎装侍立左右,英姿飒爽地充当起贴身侍卫的角色。她知书达理文武双全且胆识过人。有一次随高宗躲避金兵流亡途中御驾宁波,侍卫们因渡海船只不够无法携带家眷的问题与朝廷发生矛盾又未调停得当而引发兵变,一众人等杀气腾腾闯入行宫欲请皇上裁夺,大有逼宫之势。当时还未得封号的吴后临危不乱,一番言辞连哄带吓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走卫兵使高宗躲过一劫。过了不久御舟航行海上,忽有一条大鱼跳入船中,吴后引用武王伐纣途中白鱼跃入舟中后大获全胜的典故进言说这是预示南宋兴起的吉兆。高宗龙颜大悦,立刻封其为和义郡夫人,回宫后又晋封为才人。
 
  她不但姿容妍丽且聪敏好学,“博习书史又善翰墨”,高宗曾手书《六经》打算给国子监刻碑,写累了就让吴后续写,笔墨竟与高宗如出一辙。同样精于书法的高宗皇帝对其益加宠爱,地位也一再晋升,先婉仪再贵妃。
 
  由于高宗心中放不下于靖康之变时与徽钦二帝一起被掳至金国的发妻邢秉懿,故而留着中宫虚位以待十六年。可惜邢氏在金国饱受凌辱不得归。公元1142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后,高宗迎回生母仁显太后韦氏,才知邢氏已于三年前抑郁而亡。高宗大恸,追封为宪节皇后。吴后十分贤德,不但亲自照顾还朝后的显仁太后起居,为了安慰思念邢皇后的高宗,还让两个侄子娶了邢后与高宗的两个女儿。吴后的贤淑使她广得人缘,就连奸相秦桧也一再上书请立其入主中宫,太后也为她美言。1143年,吴氏正式册封为皇后。
 
  吴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后于公元1197年离世,终年83岁。
 
图片
 
  “九重清俭却馐珍,玉肺朝朝奏紫宸。还是宫厨生菜美,牡丹花片咀残春。”如果说高宗皇帝的素食崇俭只是起倡导作用的作秀,那么连鞋袜毡褥都要收集柳絮杨花来做的吴皇后真可谓是善于物尽其用了。膳食也喜爱清简的生菜,只是身为女子,亦有她的芳情与雅趣,尽可能地把美带到寻常烟火里。宋代的生菜其实是隋朝时花重金从呙国使者处购得种子长成后的莴苣菜,也叫“千金菜”,虽然不是我们如今所食之生菜,但也是碧绿的叶菜。宪圣皇后采来后苑中盛开的红紫粉白各色牡丹花瓣,加调味汁与之拌和做成“生菜沙拉”,不但赏心悦目,嚼来也是花香满口别有风味。如果生菜中加上梅花瓣,则更有诗词中一再吟咏过的大宋绵延不断的风雅文人气息。当然,如果要追求更好的口感,可以把牡丹花瓣下开水汆烫,稍干后薄薄裹上一层用甘草水调和的面粉糊下油锅炸熟,这样吃起来更加香脆可口。做法同见于《山家清供》之“檐卜煎”,檐卜即花瓣洁白芬芳的栀子花,不光牡丹栀子,花瓣肥厚且无毒之香花瓣,如白玉兰、荷花等,乃至幼嫩的菊叶也可以照此法拖面油煎,食用起来不但脆美芬芳,且有文人们喜爱的“清和之风”。
 
  这样拖面油煎的烹饪方法很自然地让人想起时下流行的日料中的“蔬菜天妇罗”,只是,那些瓜茄椒菇之属,怎么炸制都只是餐桌上的寻常菜蔬,怎比得上吴皇后风雅清和仙气飘飘的鲜花料理呢!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