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修订《笔冢随录》 新书《七侯笔录》完成大结局
来源:扬子晚报扬眼
2019-04-08 17:17

素有“文字鬼才”美誉的作家马伯庸匠心之作《七侯笔录》,日前由中南博集天卷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共同出版。这本书谱写出独属于文人墨客的奇幻世界,也是传统文化与奇思妙想的绝妙交汇。马伯庸表示,“用传统文化来讲一个怪力乱神的故事,颇有些焚琴煮鹤的味道,但也有一种行为艺术的美感。”

 图片

马伯庸

《七侯笔录》原名《笔冢随录》,马伯庸于2006年开始本书的创作。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与文人的小说。几千年来,每一位风华绝代的文人墨客辞世之时,都会让自己的灵魂寄寓在一管毛笔之中。他们身躯虽去,才华永存,这些伟大的精神凝为性情不一的笔灵,深藏于世间,只为一句“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的誓言。其中最伟大的七位古人,他们所凝聚的七管笔灵,被称为“管城七侯”。一位不学无术的现代少年,无意中邂逅了李白的青莲笔,命运就此与千年之前的诗仙交织一处,并把他开启了一个叫做笔冢的神秘世界。

七侯毕至之日,即是笔冢重开之时。随着少年与青莲笔命运的交织,笔灵以及笔灵背后隐藏的历史秘辛纷迭而至,诸多传闻、掌故以及沉积于历史底部的线索汇聚一处,古今彼此关合甚至超越了时空之限。管城七侯背后的千年道统之争,陆续浮现出来……

提到这本书的灵感来源,马伯庸曾经表示,在2006年的时候,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读到《后西游记》,里面有一位文明天王,他手里有一支孔子的春秋笔,又叫文笔,可以用来压人。他十分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于是就想:“能不能把古往今来的那些天才文人,都一一变成笔,互相对战——于是就有了这么一部幻想小说,起名叫作《笔冢随录》。”本书一经面世,就得到读者的热烈回应。它不仅包含着马伯庸对文学的初心,也包含着他恳切的少年意气。马伯庸在序言中介绍,这部小说先后在杂志上连载了四次,还出了四个单行本,“然后……嗯,就坑掉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坑掉,只是那时候的我玩心太大,一个创意写得差不多了,又去忙活别的想法。很多读者对此特别愤怒,多年来一直在我耳边念叨,说希望能看到它有完结的一天。”

现在回过头去审视这部作品,马伯庸感到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无论是遣词造句、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编排,都显得青涩幼稚,里面有些特别‘中二’的文字,让现在的我真是羞愤掩面。但是创作它时的初衷,却是我一直记挂的——不教天下才情付诸东流。”

如今,时隔十多年,马伯庸将此书重新修订,并且补完结尾,第一次将这部作品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据悉,主题为“显微镜下的寻访”的全国巡签活动即将开启,在巡签中,马伯庸将带着2019年的两本力作《七侯笔录》与《显微镜下的大明》与读者见面。4月20日(周六)下午14:00,马伯庸将现身南京玄武湖公园梁州·先锋诗歌书店。

图片

《七侯笔录:全两册》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4

《七侯笔录》试读

序章 且放白鹿青崖间

唐宝应元年,当涂县。

深夜,秋雨飘摇,门窗俱闭。

一位老者颓然卧在床榻上,闭目不动,衣襟上满是酒气。以往光芒四射的生命力即将消散殆尽,如今的他只剩一具苍老躯壳横在现世,如残烛星火。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老者艰难地嚅动嘴唇轻吟,声音虽然嘶哑,却透着豁达,似乎全不把这当回事。他吟到兴头,右手徒劳地去抓枕边酒壶,却发现里面已经滴酒不剩。

“古来圣贤皆寂寞,无酒寂寞,寂寞无酒哪……”

老者望着天花板喃喃自语。倏然屋内似乎有些动静,他费力地拧了拧脖子,偏过头去看,但只看到临窗桌上自己的诗囊和毛笔。屋内沉寂依然。

“或许是大限将至,眼花耳鸣了吧。”老者暗想,心中不无唏嘘。这件诗囊和毛笔伴随他多年,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畅饮美酒,提笔赋诗。所幸自己历年来积攒的诗稿已经托付给了叔叔李阳冰,倒也没什么遗憾。

老者轻拍空壶,心中只是感怀,却无甚悲伤。

一阵雷声滚过,老者再看,发现桌旁赫然多出来一个人。这人身形颀长,一身乌黑色的长袍,头戴峨冠,看打扮似是个读书人,但面色枯槁,却有着说不出的诡异。

“青莲居士吗?”

声音低沉,带着森森阴气。老者借着窗外的闪电,看到来人背后背着一个奇特的木筒,这木筒两侧狭窄,却不甚长,造型古朴,看纹理和颜色当是紫檀所制。

“尊驾是……?”来人双手抱拳,略施一礼:“在下乃是笔冢主人,特来找先生炼笔。”       “笔冢主人……炼笔……”老者喃喃自语,反复咀嚼这六个字,不解其意。

“人有元神,诗有精魄。先生诗才丰沛,寄寓魂魄之间,如今若随身而死,岂非可惜?在下欲将先生元神炼就成笔,收入笔冢永世留存。”笔冢主人淡淡说道,声无起伏,似是在说一件平常之事。

老者听罢叹道:“人死如灯灭,若能留得吉光片羽,却也是美事。只是在下油尽灯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笔冢主人道:“才自心放,诗随神抒,心不死,则诗才不灭。”老者闻之,不禁哈哈大笑,腾的一声竟从床上坐起来,大声道:“说得好,说得好,拿酒来!”

笔冢主人平摊右手,不知从何处取得一壶酒来,送至老者嘴边。老者渴酒欲狂, 立刻夺过酒壶,开怀畅饮,一时竟将一壶酒喝得干干净净。

“好,好,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老人抹了抹嘴,大声赞叹。此时酒意翻腾上涌,豪气大发,他原本颓唐的精神陡然高涨,如螣蛇乘雾,双眸贯注无限神采。他踉踉跄跄奔到桌前,乘着酒兴铺纸提笔,且写且吟,笔走龙蛇,吟哦之声响彻在这方寸小屋之间: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老人的声音渐趋高亢,吟诵的气势愈加悲壮激越。至高潮处,万缕光烟从他身体流泻而出,在屋中旋转鼓荡,逐渐汇聚成一支笔的形状。这笔周身淡有云霭,如梦似幻,一朵流光溢彩的清拔莲花绽放于笔顶,泛有淡淡的清雅香气。

“好一支青莲笔!”笔冢主人赞道,当即卸下背后紫檀笔筒,开口朝上,右手微招,欲要将之收入囊中。不料这青莲笔却不听他召唤,自顾在半空盘旋一圈,径直向东南飞去。

笔冢主人面色一变,连忙把紫檀笔筒抛在空中,大喊一声:“张!”只见笔筒口猛然张大,如吞舟巨口,直扑笔灵而去。青莲笔身形迅捷,左躲右闪,始终不为那笔筒所制。

这紫檀笔筒吞噬过无数笔灵,却从未碰到一支如青莲笔一样跳脱难驯,不禁焦躁不安。笔冢主人见紫檀笔筒一时不能成功,又从怀中取出一个盘虬笔挂,暗暗祭出。这个盘虬笔挂原是个百年老树的虬根,枝杈盘扭错节,无处不是天然笔钩,一在空中展开,就如百手千指,向笔灵罩去。

初生的青莲笔承秉太白精魄,本是灵动至极,只是屋中范围毕竟狭窄,在紫檀笔筒和盘虬笔挂左右夹击之下逐渐显出劣势。笔冢主人二指相对,目光一霎不离三个灵物缠斗,嘴中喃喃自语。

大约过了半炷香的工夫,青莲笔终于被盘虬笔挂逼至墙角,眼见就要退入紫檀笔筒黑漆漆的筒口之内,笔冢主人紧绷的面色才稍稍放松。

就在此时,一旁枯坐的老者却忽然放声笑道:“好笔!好笔!你去吧!”

窗外骤然狂风大作,啪的一声将两扇窗户吹开。听到主人这声呼喊,青莲笔一声长啸,猛然发力,把盘虬笔挂撞翻在地,随即飞出窗外,隐没于风雨之中。

笔冢主人大惊,连忙奔到窗前,眼前空余秋雨瓢泼,唯有啸声隐隐传来。过不多时,连啸声都听不到了。他见笔灵已不可追,无可奈何地收了两件笔器,转身去看老者:一代诗仙端坐在地,溘然而逝,手中犹握着一管毛笔,满纸临终歌赋墨迹未干。笔冢主人将他绝笔取来,恭恭敬敬摊在桌上,拿砚台镇好,喟然长叹:

“先生潇洒纵逸,就连炼出来的笔灵都如此不羁,在下佩服。”

言罢笔冢主人整整冠带,朝着老人遗体拜了三拜,又望望窗外,摇头道:“太白笔意恣肆难测,再见笔灵却不知是何时了。”随即转身离去,也消失于茫茫风雨之中……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