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南京高校老师骂学生妆化得像“站街女” 学生“个性化审美”该被宽容吗?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4-14 21:23

       近日,一段黄姓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任选课上骂学生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这位老师在训斥学生:“妆化得跟鬼一样”“就跟站街的差不多,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气质”,引发热议。关于此事,院方回应说:老师是学校的合同制聘用人员,学校已决定对其进行停课调查。

图片

事件 老师骂学生视频上网后炸了锅
       视频中,一位女老师坐在教室前面,一边整理手中的材料,一边训斥学生:“你看看你们青春的脸蛋,一副世俗,说得难听一点,真的你不要说黄老师说得难听啊,就跟站街的差不多。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气质,青春朝气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化妆画得跟鬼一样。”
       据南艺学生爆料,其为该院外聘女教师黄某,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教师。当日,在南京艺术学院高职学院上合唱音乐赏析课时,只因一名学生课上看手机,一怒之下开始训斥学生,并破口而出表示,南艺女生化妆化的和鬼一样,“跟站街似的”。
       引发事端的学生随后在朋友圈转发该视频,并陈述事情原委。其称由于收到一条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信息,转化成文字后发现有几处概念模糊,于是拿出耳机将音量调到最小,想尽快处理完。正在教学生合唱的黄老师发现学生在看手机很生气,就说“你要是回消息干脆出去回”,于是这名学生就拿着手机走出了教室。尽管承认上课戴耳机回工作消息不对,但该学生对黄老师的“站街女”等侮辱词汇不满,认为不该就此事遭到这样的羞辱。记者了解到,南艺方面表示,校方已介入调查中。目前这名学生已经删掉朋友圈发帖,对此事不想再多谈。

调查 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被接受吗?
      “站街女”这样的字眼迅速在网络发酵。有人认为化妆是大学生的自由,也有人认为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化妆着装仪态言行不能太轻浮。也有网友认为,老师说的对,现在的孩子“天然美”已经不见了,“装饰美”横行,男生以日韩娘炮为美。
       记者也就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否被接受,这样的话题采访了不少老师和学生。不少老师告诉记者,学生经常喜欢穿奇装异服、化浓妆,甚至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管学生是清汤寡水,还是浓妆艳抹,尽管我也不认为有些学生的打扮是个性化审美,但我觉得这个老师真是管多了。” 还有学生认为,现在老师对学生的着装都有一定的接受度,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更会穿得张扬一点,也不至于有“站街女”这样的偏见。
      “但浓妆艳抹的同时,还不好好上课,就要被说了。”还有老师就表示,“我有学生就喜欢把头发一会儿染成红色,一会儿染成绿色,他们喜欢cosplay,也不妨碍她做个好学生,我觉得老师就没必要去管。学生上课着装,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穿着睡衣来,就还好吧。”还有老师说,“在我老师的那个年代,他就说绝不允许学生穿着吊带和拖鞋来上课,但现在观念更加开放,过去惊掉眼球的事情,变成了常态。学生只要不逾越底线,老师一般也会宽容。”

观点 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更好沟通
       也有老师为这位老师“鸣不平”。他这样给记者分析,视频中上课的是来自南艺高职学院的学生,良莠不齐,或许有不少专业基础并不扎实。这位兼职上课老师关注的点大概是说,他们专业太差,上课还不认真,用手机回复信息,于是借穿着借题发挥。也许她持这样的个人看法,“小女孩已经很漂亮了,没必要把自己美好的一面遮住”,于是讲出了这样比较过分的话。
       现在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一点小事就上网发酵,还有可能令教师成为“高危职业”。在采访中,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更好的沟通,存在审美方面的分歧也要相互理解。“当这样的视频流到网上,不清楚前因后果的网友,就可能断章取义,激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将事情更多复杂化。”
       有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可以理解,但自己不赞成这位老师气愤之下的做法,“如果觉得学生有着装方面的不妥,出于为学生好的考虑,我会选择跟学生私聊,给她一些建议。而不要采取这种在课堂大声斥责的做法,学生也难以接受,效果也不好。”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图片

扬子MM三人行

新时代学生与课堂文化相融或成课题

       没想到,今年短期内会有出现两次因化妆问题而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热点事件,上次是地铁拒载浓妆女子,这次是大学课堂上老师用很不雅的词呵斥了化妆女生。看了视频,老师很严厉,看起来是真的生气了。前因后果和具体情况,要等校方调查后公布了。记者刚好在不久前采访了清华大学的老师,聊到每年的新生,他说,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他这几十年教学下来,发现每一届学生上课的“做派”都会有变化,他一开始不太能接受,也会在课上当众说出来,但他在意学生对此的反馈,发现他们不喜欢被老师这样说,所以他选择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做派,只要不影响上课。新时代学生与课堂文化如何相融,也是校园管理新课题了,校方或许可以跟学生互动沟通产生一些校园规则。 孔小平

青春的脸蛋应该啥样?

       天啊!老师怎么可以说学生像站街的?怎么可以开口就给整所学校贴这样侮辱性的标签?这是我看到视频第一反应:震惊,觉得这个老师真的很过分。然而我更震惊的却是网友的评论中竟有相当一部分的叫“好”声,譬如“话糙理不糙,都是骂过来的”“老师说得有错吗?”“说明是个认真负责的老师”……

       老师公开讲这么难听的话肯定是不对的,然而居然有这么多人表示支持说明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因为离开学校多年,我一直很疑惑全民手机时代老师是怎么上课的,问过几个大学里的年轻人,据说有的课堂就是 “你讲你的我玩我的”。也看到有当老师的网友诉苦:现在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动辄给你发到网上去,可说了也不听,老师应该怎么办?

     “世俗”是主观的,可青春的脸蛋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应该要与时俱进地解决,当然不能以这位老师的方式。 张艳

怀念小方老师
       想起大学时教古文的高小方老师,他对学生谦恭有加,不仅对各种问题耐心解答,以长者的年纪还常对我们这班晚辈鞠躬,令人受宠若惊。这样的古风老师,真令学生如沐春风,视为学生时代的美好往事。看了这则视频,我愈加怀念小方老师。
       还想起采访过的一个抖音网红教授,他用方言教古诗词挺红。他说以前对学生特别严厉,希望他们潜心做学问,但他们很浮躁。后来发现学生也挺不容易的,找工作赚钱压力很大,慢慢变得理解他们。
        怀着这样心态的老师,会不会跟学生相处容易一些,不至于火药味那么浓?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学生更独立自主,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发言,他们有需要张扬的青春,但也有许多幼稚、不成熟的地方,甚至会各种出错,更需要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
       当下,老师很难把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全盘灌输给学生。希望他们走一条路,却难预料,他们会不会开拓出另一条路。也很难说,学过的东西,会不会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反刍。年轻人的奇装异服,网红套路,就算不觉得美,世界也并不由此变得趋同。所以,恨铁不成钢,不妨也学学小方老师。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