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汉代海军啥模样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4-23 13:09
图片
 ■刘永加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日,国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如今我们国家的海军已经进入了航母时代,成为保卫蓝色国土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海军是啥样。
 
 
昆明池里练水军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强盛的西汉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就在长安建设了海军训练基地—昆明池,从此,西汉强大的海军一步一步发展起来,成为统一国家和保卫海防的重要武装力量。
 
昆明池创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这在历史典籍中有明确的记载,《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昆明池位于长安城西南,方圆40里。据专家测算,昆明池的规模巨大,周长约16.6公里,面积约14.75平凡公里。昆明池被用于水军操练,在典籍中也多有记载。据《史记.平准书》载:元鼎元年(前114年)“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西京杂记》卷六也载:“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橹,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四角悉垂,幡旄,於葆麾盖,照灼涯涘。”除了前面记载的楼船、戈船以外,《广博物志》卷四十还记载:“昆明池中有戈檀舟,昆明池中有撞雷舸。”戈檀舟和撞雷舸这两种船都是军事用途的战艇。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知道,汉武帝命令建造了大批军舰,仅戈船、楼船两种就各有数百艘,再加上戈檀舟、撞雷舸等战艇,组成了一只威武雄壮的水师,游弋在周围四十里的辽阔水域上,进行大规模的水上作战训练。唐代文人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对此有比较全面的描述:“伊昔汉武,将吞远戎。凿昆池之澹澹,习水战之雄雄。池则无涯,滇河之象;战思拓土,合水国之风。将以规远略,恢圣功。遐方不拥,犷俗来同。岂徒列万艘之逦迤,玩一沼之冲融。乃命搜舳舻,征卒伍。剡楫棹,备金鼓。得佽飞于荆江,获文身于越土。榜人来萃,水客斯睹。介夫仡仡,将牵牛以交映;画鶂呀呀,与石鲸而对吐。奚去陆以习坎,方整众而耀武。武之耀兮昭彰,众之整兮张皇。揽繁弱,拔千将。可以摧南方之锐,可以挫北方之强。列万夫之貔豹。”
 
汉武帝如此重大的举措,是有原因的:汉代初期,在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存在着三个割据政权:东瓯(今浙江和江西东部)、南越(今广东、广西西部和湖南南部)和闽越(今福建)。当时,刘邦初定天下,无力征战,只好对其采取笼络政策,予以承认。到了汉武帝,他一方面对北方的匈奴进行了武力反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另一方面建立起海军训练基地,建设强大的海军,准备平定南方的割据势力,同时也为了确保海上交通的畅通。据《汉书.严助传》记载: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派严助、朱买臣等负责建立水师,用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平定东瓯、南越和闽越。
 
先进技术装备强大的海军
 
西汉的海军建设得益于那时已经十分先进的造船技术。西汉造船的专门机构,在京兆尹有船司空和水衡都尉,之下设有船官辑翟令亟;在地方上,南方庐江郡设有楼船官,负责军民船只的制造。西汉的楼船军基地大都设在沿接江海处,多数在江南、江北,山东半岛也有。其中庐江、豫章、寻阳、会稽等成为重要的舰船基地。战船是西汉水军的主要装备。随着西汉造船业的发达,建造的战船种类有楼船、戈船、下濑等多种。当时最为著名的船,便是楼船。楼船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汉代生产的楼船规模宏伟,结构一般为三层,大者达十余层,高十余丈。船上有楼数重,又有女墙战格弩窗矛穴,上数幡帜,置抛车垒石铁斗,状如城垒。此外,汉代水军装备中,还有用于突袭敌船用的冒突、先登、朦冲和赤马舟等,其特点是船小,行进速度快,如快马驰于陆地。或以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孔穴,由弩向窗外射敌,易守能攻。另有一种专用于侦察敌情之船,叫“斥候”,也装备于西汉水军。船上的构造有帆、舵、橹等,操纵灵活,其水平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西汉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装备配置水平,为水军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军事装备,提高了水军的作战能力。
 
在海军建设上,汉武帝制定了严格的将帅和士兵序列,他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大将杨仆为楼船将军,统领水师,负责远征平定割据势力。此外,汉武帝还任命了戈船将军、横海将军和下濑将军等中高级军官。水军中的士兵则称为楼船士、楼船卒、黄头郎、羽林、棹卒等,多由征渔民、水家子弟入伍,服役年龄从23岁到56岁。楼船由水军楼船士驾驶,在楼船将军指挥下作战,可攻可退,每只船是相对独立的作战单位。戈船也是主要战船之一,专设戈船将军指挥戈船作战。下濑也是一种战船,较为轻便,可在水流湍急与有礁石的河流航行,专设有下懒将军,予以指挥。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海军雏形。
 
由于西汉王朝十分注重水军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了一支拥有4000余艘战船,20多万水兵的楼船军。这支水军南征北伐,对开拓疆土,统一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军为统一国家立新功 
 
西汉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强盛,尤其是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后,汉武帝便着手用武力统一东瓯、南越和闽越这三个地区。汉武帝的战略是,先从海上进军,占领东瓯。接着派出10万楼船军,经珠江水系,进攻番禺(今广州),灭了南越。最后,海陆夹攻,平定闽越。
 
进占东瓯的战争。首先是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王无端发兵进攻东瓯引发。面对强敌的进攻,东瓯王无力抵抗,只得向汉朝廷告急求救,汉武帝以“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救,尚安所愬,又何以子万国乎”为由,派严助持节发会稽水军,出长江,浮海南下,在永嘉登陆。闽越看到汉军来援,没敢交战就撤军回国。汉军乘机占领了东瓯,然后将东瓯居民迁徙到汉淮地区,并在永嘉建立了南进的根据地。由此可见,西汉水军之强大,也可以看出西汉对水军的倚重。
 
攻取南越的战争。南越本是秦国的郡县,秦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吞并象郡、桂林,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朝廷因为无力南顾,即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借以维持对东南地区的关系。汉武帝时,南越太后樛氏和南越王兴上书汉朝廷,表示愿意归属汉朝,撤除割据边防。然而,南越丞相吕嘉起而反对,杀了南越王母子及汉朝廷使臣,拥立赵建德为南越王,与汉对抗。元猎四年(前119年),西汉对北方匈奴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得有余力南顾,便着手发动统一南越的战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发楼船军10万人兵分四路,讨伐南越。第二年冬,楼船将军杨仆帅楼船军,出桂阳(今湖南南郴县),下湟水,率先攻陷寻陕(今广东曲江县境内),沿北江而下,破石门(今番禺县北),后继续推进,再破越锋,在此与伏波将军路博德会师后,一道进发,楼船军在前,进至番禺城下,南越军闭城坚守。于是,杨仆军从东南方向,路博德军从西北方向发起攻击,经过一整夜激战,番禺城被攻破,全城尽降。吕嘉率数百人乘夜暗逃亡入海,后被杨仆水军捕获,南越遂平。南越灭亡后,汉朝将南越属地设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九真、郁林、日南、合浦、交趾九郡。
 
灭亡闽越的战争。西汉时,闽越的辖地,大致包括现在的福建全境,西接豫章、北靠东瓯,南邻南越。闽越王对汉王朝阳奉阴违,心怀二意,对四邻则采取扩张政策,北侵南掠,扰得东南沿海不得安宁。汉武帝早就想平定闽越,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他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令其“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马俱进。”同时,接受朱买臣的建议,制定了“发兵浮海,直指象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的平定闽越的战略方针。元鼎五年(前112年),当汉武帝发兵讨伐南越时,闽越王余善自请发水军8000人随杨仆南征。但当兵至揭阳时,却借口风涛汹涌,停军不前,一面又与南越暗通消息。南越灭亡后,汉武帝认为,闽越散居于山泽腹地,易守难攻,应引其离境然后歼灭,命令汉军在豫章集结,休整待命。余善闻讯后,公开反叛,发兵进攻豫章、武林(今江西余干)。汉武帝令横海将军韩说率水军出句章(今浙江慈溪县境),浮海南下,从海上进攻闽越,并切断其海上退路;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分路进攻闽越。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水陆大军攻入闽越,闽越人杀余善投降。从此,闽越统一到中国的大家庭。
 
汉武帝用了28年的时间,先后统一了东瓯、南越、闽越,使东南沿海的广阔地域悉归汉朝版图,为祖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征战中,汉代海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