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中院与无锡经开区联合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论坛”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9-04-24 17:37

 扬子晚报网4月24日讯(记者 刘梦雪)4月24日,在第十九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由无锡经济开发区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主题为“打造知识产权新高地﹒ 建设科技创新先导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无锡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旨在围绕无锡经济开发区“生态环保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引领区和高端人才集聚区”的发展目标,展示无锡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果,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产业发展有效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经开区创新活力,助力无锡创新发展。
 
论坛上,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平,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建聪分别致辞。论坛还邀请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汤茂仁副庭长(主持工作)、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王燕仓副院长、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阿里集团知识产权高级顾问樊俊伟先生以及江苏省知识产权法(江南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雷玉德副教授等多位在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理论界、实务界有较大影响力的法官、专家、学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从多个视角研判知识产权现状,分析知识产权对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多种渠道路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确立了从 2020 年到 2035 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深刻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中央和省、市委对司法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要求,明确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2019年1月4日,无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受托管理华庄街道、太湖街道,统一行使太湖新城辖区内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资源管理等职能。“科技创新先导区”是力争当好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的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目标之一,在擦亮“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金字招牌的同时,将更加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运用,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着力挖掘资源,优化环境,激发活力,招智引才。此次论坛通过全方位展示无锡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环境优势,以期吸引更多的创新创意人才和创投资金,将无锡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无锡冉冉升起的创新热土、创意之都。
 
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创新提供前置风险提示及后续司法保障服务是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有之意。无锡法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以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增强权利人对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坚持“力争把无锡法院打造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的工作定位,主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大局,通过扎实的审判工作打击侵权、保护创意、促进创新,为推动我市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近年来,无锡中院深入贯彻最严格保护政策,对侵权恶意明显、侵权范围广泛、权利人主张合理的案件,推行全额赔偿方式,拓展审判指引效果。坚持制度机制创新,完善繁简分流机制,建立案件审判“绿色通道”,全面推进电子送达工作,快审、快结侵权案件。2018年,无锡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371件,刑事案件38件,行政案件3件;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394件,刑事案件38件,行政案件3件。充分认识“长生生物”等事件对于国计民生安全的影响,无锡中院坚守民生安全底线,对于辖区内涉食药类知识产权犯罪坚持“零容忍”态度,审慎适用缓刑,为实现“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2018年全市两级法院审结商标类犯罪案件19件32人,被告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至有期徒刑九年,共判处罚金450万余元。无锡法院在公正司法的同时,强化服务大局意识,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延伸司法服务,加强横向联系配合,共同优化法治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使无锡成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优选地”、企业投资发展的“首选地”、营商环境公认的“最佳地”。此外,2018年无锡中院知识产权庭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论坛通过宣传片播放、十大经典案例展播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无锡经济开发区的美好发展愿景及无锡中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力、能力和影响力。让来到无锡的创新创意人士能够放心投入、安心研发、全心驻守、舒心生活。此次知识产权保护论坛由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也体现了无锡地区从创新创意研发头端到知识产权保护终端的全产业链型覆盖,集中展示全市在提升创新创意的初始原创力、综合软实力、立体保护力上的决心信心。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