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和许知远的“尬聊”,折射表情包时代的表达危机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4-26 00:16

        最近,鲁豫采访了演员闫妮,48岁的她刚凭借一双美腿登上热搜。但数据显示,《鲁豫有约一日行》这期节目被爆在东南卫视的收视只有0.0550%,排名在当晚同时段电视台节目的第36位。同样“风头无两”的主持人,要数最近在《十三邀》节目中访问了木村拓哉的许知远。木村拓哉可能是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日本男星,而国内媒体与这位男神的交流机会并不多,因此这期节目热度很高。坐在荧屏前,笑话鲁豫和许知远尬聊?你发现没,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图片

《鲁豫有约》收视接近于零?

鲁豫式提问,始终在碰撞话题

        开播18年的老牌明星访谈综艺节目《鲁豫有约》,能拿到的资源一般综艺难以企及。去年仍有周润发、李连杰这类大咖,近期采访的也是雷佳音、福原爱这样近期话题热度颇高的明星。《鲁豫有约之大咖一日行》曾凭借采访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而爆火一把。王健林的那句先赚他一个亿,更成为流行语。但在这个用短视频追剧、追综艺的时代,很难说谁会因为朋友圈流转的公号文和截图,就去寻找节目资源。

        其实记者也发现,相比较荧屏收视垫底,节目视频网播流量不低。但点开弹幕,网友对于鲁豫主持风格的争议,仍是热门讨论话题。闫妮这期节目中,很大篇幅拍摄闺蜜逛街,但带着闫妮逛家居店的鲁豫,也被粉丝吐槽“并不尊重访谈嘉宾闫妮,只顾自己走路”。相较于“傻大姐”闫妮的“接地气”,买东西用西安话砍价,也有网友不喜欢鲁豫的“装”。

图片

       鲁豫凭借清新、知性,并略带锋芒的主持风格,被大家记住。但其时不时冒出的“尴尬”提问也被网友总结为《鲁豫有约》的一大“特色”。 “主持三连”深入人心:“真的吗?”“真的假的?”“我不信”。其实《鲁豫有约》改版至《鲁豫有约一日行》,鲁豫也以更轻松的方式与大咖好友对聊。严格控制自己饮食的她,也会在节目中陪朴树“开吃”。过去难免青涩,鲁豫也经过岁月的沉淀逐渐成熟。

       访谈节目特别考验主持人对世事洞察的广博程度,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短板。曾问杨丽萍小时候为什么要吃水煮白菜不吃炒白菜,问留守儿童为什么要吃蔬菜不吃肉。且事先不做足功课,也会被诟病。比如问蔡康永有没有和父母坦白,但他的父母早就去世了。以及问台大数学系毕业的周华健,数学好不好。当下鲁豫式提问,仍在与网友产生碰撞。去年的采访中,鲁豫问周润发会不会零片酬拍一定能获奖的电影?也被吐槽,演员也要吃饭呀!发哥直接说“肯定不会”则受到好评。在他看来,“赚钱是规矩”,片酬是一种形态,是该有的过程。

图片

访问木村拓哉的许知远好“尬”

看他的节目不就是看“尬聊”吗?

       新一期《十三邀》中,两个大男人见面没几分钟,许知远就迷弟般地说,“木村先生,你真是很帅呀”,木村膈应地说,“不要这么说”。在东京八芳园一起散步,他还问了不少让网友想砸手机的问题。比如“您觉得这里面哪棵树跟您比较像?”尽管演了很多完美情人角色,木村拓哉反而在这期节目里显得谦虚而克制。当许知远问他想喝点啥的时候,他回答:现在的情况下还是喝茶比较合适;被问喝醉酒后什么样子时,回答:不会聊工作上的事情。

       很好玩,你怂恿我解放天性,而我不动声色谨慎行事。他把许知远各种“冒犯”的问题一一不动声色挡回去。对于“你写着日记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内心深处跟表面上看起来很不一样,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会不会觉得有很多不同面具的人生会更有意思?会羡慕这些人吗?”“您不想成为像您的角色那样个性很强的人,成为更主动的代表方向吗?”这样带有“预设”的问题,斟酌再三。据很多忠实粉丝说,木村在综艺节目里并不是这样,大概他在访谈过程中并不开心。在一个并不投契的聊天中,他也并不想展开自己的私生活。

图片

       这在许知远不是第一次了,他同偶像聊天,经常是鸡同鸭讲,尴尬至极。2016年,许知远采访女演员俞飞鸿被群嘲油腻。在等待女神化妆时,许知远也眨巴小眼睛说,“你真是很好看”。这种直抒胸臆式“吹捧”,被网友们称为“彩虹屁”。接下来他就痛心疾首,这么聪明美丽的女演员,为什么要演那些庸俗无聊的电视剧。

        对话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许知远问“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丢掉青春时读的书里的英雄主义是否觉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蔡澜拍拍他肩膀,“年轻人不要想太多”。

       有趣的是,许多人看《十三邀》就是为了看“尬聊”。“许氏尬聊”竟成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带纪录片性质的节目,令采访者许知远也成为主角。尴尬和卡壳,带来真实感。

        有人这样分析拥有作家和出版人身份的许知远,“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这代表了许知远及其团队制作这档节目的出发点。许知远自始至终都在用“成见”对谈采访对象,这种不谙世故与变通的作风,在诸多成熟的社会人士看来,简直可笑至极。但许知远对于这个时代的忧思与焦虑,也被视作另一种反思。

“尬聊”的场景随处可见

表情包时代表达危机悄然而至

       “在吗?”“在。”“吃饭了吗?”“嗯。”“可以聊聊吗?”“可以。”……访谈中的“尬聊”其实折射了社会生活中的表达危机。不会聊天,尴尬的情绪在当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你主动发起尬聊或者被别人尬聊。“尬聊”不区分对象、场合、时空,拨入应酬的饭桌上,突然终结话题的微信群里,和领导碰巧同处的电梯间中。

        心理学家将“尬聊”定义为“无聊、孤独、创造力缺失、社交恐惧的产物”。网友们习惯于用表情包和流行词汇传情达意,甚至过节时的问候都是复制粘贴。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哈哈哈哈哈哈”社会笑非常实用;没有一个表情包不能精确地表达情绪,如果没有,就多发一个。互联网时代,不知不觉中,我们正在经历一场表达危机。

       如今,添加“新朋友”如此容易,大家娴熟地互相称呼“亲”,相互之间却常常是熟悉的陌生人,彼此之间并不了解。社交网络弥补了人们在移动生活方式中感受到的“距离焦虑”,但是情感上的失联状态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距离之中。

        最近90后偶像蔡徐坤的粉丝与B站弹幕网上传鬼畜视频者互相谩骂,就代表了拥有不同背景和兴趣的两群人在虚拟平台势同水火。这种阵仗在网络世界常常一触即发。

        薛之谦的《演员》里有句歌词,“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与其说尬聊源自社交恐惧,不如说,其实我们更关注如何表演理想的自我,在面对“熟悉的陌生人”时,呈现情感沟通的错位。

图片

多说一句

谁也逃不脱尬聊的焦虑

       尬聊除了表达危机,更是话题危机。春节回乡,为什么亲朋好友总有一个月赚多少的经济学疑问、什么时候生小孩儿的生物学课题,以及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同穿一条开裆裤的文学抒怀?这几天,当一波人聚精会神关注奔驰女车主的维权时,另一部分则更愿意谈论一下许志安和郑秀文的爱情长跑。

       还有人认为,语言类网综《奇葩说》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就在于这些节目为年轻人提供了新鲜丰富的话题快消品。但专家也认为,为填充尬聊,滋生了巨大的内容消费市场,但也同样急剧消耗年轻人对公共话题的耐心和热情。

       当许知远和木村拓哉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却又拼命要说点什么时,也像极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吃瓜群众热热闹闹聊八卦之余,也常会陷入话题冷场。该讲和不该讲的内容,在冷场中拿捏。尬聊,不仅是暴露在镜头前的许知远和鲁豫,躲在电脑屏幕后的我们,也无法逃避。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