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去世:葫芦娃是他心目中的“硬汉”!
2019-05-14 00:23

 图片

 
据媒体报道,葫芦娃之父胡进庆于5月13日15时左右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胡进庆,上海美影厂著名剪纸片导演。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班,与著名动画艺术家阿达是同窗好友。曾参加过40多部影片的摄制,他导演的影片《鹉蚌相争》、《草人》等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他在剪纸片试制的拉毛剪纸新工艺,对剪纸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摘自金柏松对他的采访,原发《电影艺术》(1993年3月)。
 
 
“硬汉”最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柏松:你认为美术片中最能打动孩子心灵的是什么?
胡进庆:硬汉强小子!
 
柏松:就是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片头所说的,人们从小就喜欢短跑冠军、拳击能手?
胡进庆:我说的硬汉和这些还有区别。硬汉是英雄的硬汉,这是一种人物。如《黑猫警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美术片中的警长、哪吒、悟空都是硬汉。《葫芦兄弟》也是硬汉!小孩子们最喜爱着这些人是怎么向对立面作英勇斗争的。
这种学英雄、崇尚英雄几乎是人类的本性。在孩提时代最有本能的表现。但也有一种硬汉是人们面对困难、表现得非凡的坚强和勇敢,他未必是胜利者,未必是英雄,但孩子们同样也喜欢。是坚强的品质唤起儿童强烈的共鸣。这类儿童片也很多。
 
柏松:你对美术片如何塑造“硬汉”又有何高见?
胡进庆:我认为,对这个问题首先是创作人员和艺术家在思想上与认识上先必须“到位”,在美术片中塑造“硬汉”要作为一个名正言顺的重要概念提出来,这就叫“硬汉明星”。这类明星和另一些明星——如文艺片中的“情感类”明星一看就有明显的区别。
如故事片中的一些美国西部片,在全世界都有市场,具有别的影片所没有的另一种魅力。再看影片《超人》、《女超人》,过去的老片《海陆空奇侠》。几十年过去了,其它许多看过的影片早忘掉了,但这部还是我孩提时代看过的《海陆空奇侠》却令我终生难忘。
其实,中国的孙悟空、哪吒,《水浒》中的不少英雄人物,当代科幻片中的种种令人难忘的人物,都是艺术家有心蓄意塑造一位位“硬汉”才被制造出来的。
 
 
图片
 《葫芦兄弟》分镜头画面设计草图二帧  胡进庆画
 
硬汉明星宣言书——《葫芦兄弟》
 
柏松:你和周克勤、阿桂导演的长片系列《葫芦兄弟》,最近又在埃及的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二等奖。当前全世界系列美术片可谓强手如林,你们能争出个第二,榜上有名也真不容易,何况中国系列片起步又晚。你是否认为《葫》片即是你所谓的“硬汉明星”的胜利?
胡进庆:假如能让我发一个“硬汉明星宣言书”的话,那我可以说,《葫》片就是。我们在本片中对如何塑造“硬汉”进行了一系列的刻意追求。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对了。本片光在国内就四次获奖,社会上呼声很急,因此,我们又继续拍了另一个续集《葫芦小金刚》,这是一把点起来了的“火”,为了不让它熄灭,我们要再往“火”里添“柴”。
 
柏松:你是怎么抓这个本子的?
胡进庆:这首先得肯定原厂长严定宪和原创作办公室主任蒋友毅的功劳。1985年厂里提出决定搞出一批系列美术片。
当初本片作者杨玉良先根据民间故事写出一个故事提纲,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中葫芦娃的各种不同的神通和个性,根据这些“神通”、“个性”,人物就可以加工、发展成“打得响”的硬汉明星。而且,葫芦的形象包涵了东方古老华夏文化中许许多多的东西,如“神秘”、“神通广大”、“智慧”、“长寿”、“古老”等等,大有集万事万物于一体的古代宇宙精神的象征。
在作者创作剧本时,我们就对未来的剧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原作者把故事环境定在宫厅,反面人物都是官僚大臣。现在完成的作品看来都作了非常大的改动。
改动的原则第一是以塑造硬汉为准则。环境是深山峻岭,反面人物改成蛇精、蝎子精。第二要符合、适合剪纸片的特殊工艺和儿童的欣赏心理。七个葫芦娃的形象除了衣服头顶的葫芦颜色各不一样外,七兄弟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很便于制作,但孩子们认得很清楚,可以说分辨得一清二楚。
 
柏松:你能谈谈本片中的“硬汉技巧”吗?
胡进庆:除了上面我谈到的宏观性、全局性的一些“硬汉”意外,我们采取“过四关、斩三将”,集中高容量、高密度、等密集型高浓度、激烈化故事构成或叫“进展模式”。在每部戏只要放映机一上来,立即让人有一种紧迫的压力,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感在向人逼来,很快要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等人透过一口气时,就让新的压迫、紧张程序又铺天盖地而来,有难以阻挡之势。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我们在拍本片时向组内外任何一位人悬赏:“谁能为本片提供一个好建议,出一个好点子,立即奖赏二只老母鸡。”摄制组出十元钱能买来一个“好点子”是很值得的。一部短片中,例如有十七八个好嘘头,只不过是多花三四百元钱的事,但就此影片的冲击力和艺术质量却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保证了上乘和同类影片中的最高系数,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
去年和今年搞的续集《葫芦小金刚》,我们想努力总结“上集”的经验,把人物搞得更集中、密度更高、更浓缩。在特技手法上,用电声、激光造成眼花缭乱之感,迪斯科式的动作快节奏都集中到“硬汉小金刚”的身上,为了不断地发展“硬汉手法”。
 

 
图片
吴云初绘制 早期蛇精和葫芦娃形象稿
 
《葫芦兄弟》原型
 
李保传曾采访过胡进庆,他在《“葫芦兄弟”的身世沉浮》这篇文章中写到葫芦兄弟这个形象的来源:
 
提起剪纸系列片《葫芦兄弟》的创作,很多观众仍以为该剧本改编于某个神话故事。剪纸片《葫芦兄弟》的造型师、导演吴云初小时候看过《刘家五兄弟》的小人书。吴云初所提到的《刘家五兄弟》在情节上与《十兄弟》基本相似,其中,《刘家五兄弟》还被苏联动画家拍成动画片,影片在建国前后引进中国。
 
不可否认的是《葫芦兄弟》的创作原型确实来自民间故事《十兄弟》,这个故事在世界华人群体里流传深广,故事大意是说: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无子,有一天妻子在河边哭,来了一位老太婆,老太婆问明缘由后给了她十颗葫芦籽,让他每年吃一颗,将来就会有十个儿子。这对老夫妻念子心切,第二天便把十颗葫芦籽全部吃掉了,果然,一胎生下了十个儿子,老大是顺风耳,老二是千里眼,老三是大力士……十兄弟造型精灵古怪,高矮胖瘦各具特色,本领也各有不同。长大后,十兄弟团结一心,惩恶扬善,各显神通。 
 
1984年前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文学组编剧杨玉良先生根据这个民间故事《十兄弟》创作了《七兄弟》的文学剧本大纲,厂艺委会也觉得这个故事适合投拍,于是便找到了剪纸片导演胡进庆,并明确提出了厂里规定的一集创作费用7万的制片条件,也就是要求在创作上要更多地节约成本。
 
面对如此众多人物的故事情节以及低廉的制作成本,导演胡进庆考虑了很多天,他觉得逐一设计形象实在太难了,如果是七兄弟的话,只要设计一个统一的造型,然后用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它们着装,会简单很多;而其他的反面角色,包括“皇帝”“卫兵”等,简化为“蛇”、“蝎”两个妖怪。此外片中的环境,如果要画城镇乡村、天上地下会太复杂,如果摆进山洞里去,环境就会变得单一,而且制作成本相应的也会比较经济。对此,胡进庆曾打趣地说:“由于没有钱,葫芦兄弟只能住在山洞里。”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