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要和“陷在情绪泥沼里的人”绝交吗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5-21 17:15

图片

  一个人见到你就如抓到救命稻草,倾诉恋情不如意、工作不受待见、爸妈管得太宽……各种伤心故事,他们开始如放电影一样在你的耳边循环播放。你身边有这样把你当成“垃圾桶”的朋友吗?近日,扬子晚报记者发现,该话题引发不少网友倾诉苦恼。对于这些“陷在情绪泥沼里的人”,到底该不该无情绝交?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建议吧。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交流完总是很疲惫?你可能遇到“情感吸血鬼”!

  生活中,和某人交流完总是很疲惫,甚至需要花时间来自我恢复。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如果你是个问题解决优先的行动派,你一秒钟也受不了这样的婆婆妈妈与叽叽歪歪。

  精神病学家史蒂梵娜·克莱尔热将类似这种只有通过消耗他人的精力、活力、情感、专注力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人称为“情感吸血鬼”。“情感吸血鬼”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才得以消耗他人精力。他们想占有他人通过消耗精力和体力产生的情感和脑力成果,却从不付出。

  生活中有一些典型的“情感吸血鬼”,比如夺人之美的同事,克扣剥削员工的上司,依赖成瘾的爱人以及时常抱怨的人。“情感吸血鬼”也可能是不认识的人,在饭店、火车、路上都可能遇到“情感吸血鬼”。

  比如很常见的是,有网友就抱怨,跟一个女孩交往后,自己慢慢变得很苦恼。“她不能容忍我的一点错误。会因为一点小事,比如忘带东西、约会迟到,对我说些很伤人的话。她不喜欢的人,我也必须远离。一件小事,能折腾好几天,实在太累了,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当有人令我们感到疲惫,让我们想发火时,说明我们很有可能碰到了“情感吸血鬼”。或者当感到心力交瘁却不知原因时,需要我们退一步思考是不是遇到了“情感吸血鬼”。能够意识到“情感吸血鬼”的存在是避免被榨干精力的第一步。

  我们更愿意将其称为“陷在情绪泥沼里的人”

  南京五中心理名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杨静平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情绪吸血鬼’是个气急败坏的词,其实,这类人我更愿意将之描述为‘那个陷在情绪泥沼里的人’。”

  杨静平说,分析来看,首先,这类人“安全感不足”。对外界、他人的行为不满意时,并不敢现场、当场表达出来。而是委屈、含恨、内心演戏地拖延着,耽搁着。然后,这种不舒服、不爽快的感觉,不断滚雪球,在事后越滚越大,渐渐滚成一个怨妇、怒夫来了。

  其次,自己的边界意识不强。当别人对自己有越界、有过分要求时,不懂得果断拒绝。间接等于纵容了对方的不友好、伤害行为。

  另外,自己也不够珍视自己。不懂得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影响自己状态的一切都要果断隔离、屏蔽,而不是这样全天候、赤裸地打开,任由各种“歪风邪气”、“粗鄙言行”肆意入侵。

  在关系当中,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舒服,那就要做出改变,而不是期待对方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接纳让自己不舒适的对方,或者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无法脱离,如何陪伴?

  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是把Ta从生活中“清理”出去,但有时离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那个“陷在情绪泥沼的人”仍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当我们愿意陪伴他们时,就要多费一点智慧。可以考虑下面这些方法,降低Ta对你的情感消耗。

  1 抚慰其情绪

  充分聆听与理解他们现在受伤的感受,并作出回应,以便建立下一步深化的情感连接,而不是嫌弃与厌烦。这样的人,我们试着理解与亲近他们。

  2 示范轻松的互动方式

  交往中,轻松表达自己的高兴与不高兴,以建立他们的边界意识。直接表达,不需委曲求全,不需做作,由心而发,才是平等、民主、自由的表达。这才是可以持续交往的有效率模式。

  3 允许反复,鼓励练习

  这类人需要在一个温暖又坚定的人那里,学会其在成人前应该学会的安全感、自主性、主动性、规则意识与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因此,这是一个完善其人格的同修过程。意识到我们每天的好耐心、好态度,正在示范并营造更多人喜乐安康的社会氛围,那就当仁不让地积极承担。

  4 理解人性的多元与整合的艰难

  不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能得到及时、温暖的回应。每一个生命的生命力其实是顽强有力的,他们现在对我们的需要,就如藤蔓对墙的需要,是一种生命向上的象征。因此,珍惜这份因缘,鼓励、肯定、欣赏、支持,最后,他们就会真正地二次发育,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边界、果敢、有行动力的心态阳光之人。给别人一个成长的台阶。看着一个人从怨气冲天到幸福开朗起来,其中有自己的参与,绝对是乐事一桩!

来源:扬子晚报心理周刊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