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命题”又出江湖!儿子选择救媳妇,婆婆需要被同情吗?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5-22 18:16

2007年播出的电视《双面胶》令家庭话题,婆媳相处引发大讨论。狗血婆媳剧“隐退”数年后,真人秀又出场,聚焦婆媳相处的鸡毛蒜皮与浪漫的真人秀旅行相结合。《我最爱的女人们》中,网友发现不少婆媳相处禁忌。对此,南京五中心理名师、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杨静平也给出专业解读。

图片

A同情?妈妈要“优雅转身”

节目中,袁成杰陈芊芊这一对跟妈妈相处的方式,令不少网友引为“反面教材”。
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各种撒娇,令人产生强烈不适感。比如出门买个菜,陈芊芊撒娇让袁成杰一定要送她到电梯口,扁着嘴埋怨袁成杰不主动帮她拎空的购物车,反复好多次。蔡少芬和张晋简短告别,回来深情一吻,就让人接受。经营感情大家都有自己的方式,但前提是,在自己家做就挺好。
相处也常忽略婆婆的感受。旅行到新居,为了谁忘记带吸尘器小两口斗嘴,婆婆找来扫帚默默开始扫地。夫妻俩也没说帮帮忙,陈芊芊还在扁着嘴嘟囔。看到袁成杰进了厨房,陈芊芊也进厨房帮忙洗菜。袁成杰娇宠妻子,收拾房间的时他问妻子饿不饿,却没有问母亲。他妈妈幽怨地说:“我也没吃呀”。不少网友说,有点可怜袁妈妈。

图片
49岁香港演员钟丽缇则颇有经验,出发前帮婆婆买衣服,贴双眼皮贴。婆婆帮自己找到电饭锅插座,用亲吻表示谢意。当钟丽缇与老公之间产生矛盾时,颇强势的东北婆婆第一时间安慰儿媳妇。婆婆还私下跟儿子聊,“你这个脾气太急了,不管对错,要让着媳妇点儿。”

点评:观众“同情”陈芊芊的婆婆,其实她做得挺好。对老公来说,经营好小家庭,既要孝顺母亲,也要对母亲建立边界。妈妈要主动退后,因为儿子已实现精神断奶,开启下一个人生旅程。发现儿子和媳妇关系好,应该开心,而不是感到不舒服。在女主和男主的相处中,要懂得优雅转身。对妻子来说,要学会给老公减负。三个人合作默契,要有大局观。

图片

B “送命题”也考验女人的智慧

老公被说成婆媳相处的“双面胶”,演员张晋的表现就相对好。比如蔡少芬和婆婆有各自想去的地方,争执不下请张晋拿主意。张晋说,你们要听我的意见,就听我的安排,提出另一套方案,婆媳俩表示同意。毕竟跟随两人谁的意见,都是“送命题”,不如另辟蹊径。
夫妻相处中,蔡少芬善于“夸”老公,谈起自己以前的事情,“他不会用什么眼光看我,还是很爱护我,他真是一个很完美的男人”。张晋则感悟婚姻说,“爱情就像存银行,吵架则是花钱。”
但袁成杰的处理方式则引发争议。之前节目对儿子进行提问时,面对“送命题”,老婆和母亲掉水里先救谁?有说老婆会游泳的,有说先救妈,和老婆共沉沦的。袁成杰却说“先救老婆”。他妈妈坐在一群妈妈中间,脸色不好,其他妈妈同情地看着她。对于儿子的回答,一般媳妇会说:“你妈妈养你那么大不容易,你先救她吧!”陈芊芊却乐开了花。

图片

点评:在这趟妈和媳妇携手的旅行中,最考验男生。既然要让双方满意,还要让镜头前的观众满意,实在不容易操作。命题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女孩心态。有的媳妇说,我会游泳,可以自救,就是不想为难丈夫。这是健康的年轻女性的状态,能自我照顾的大女人心态。杨静平说,当下女性不妨智慧一点,独立一点。没有必要道德绑架老公。

图片
C当下年轻人渴望空间,但也要关爱“苏大强”

婆媳关系,一度是电视剧的重点关注对象。《媳妇的美好时代》就剖析新时代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及80后的婚姻态度等现象,《双面胶》更引发社会讨论,揭示“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两种文化的结合,处理好家庭关系是一门学问”。 还有《婆婆来了》、《当婆婆遇上妈》等聚焦婆媳矛盾。2014年,婆媳矛盾在剧中越演越烈,导致政策风向转变,家庭伦理剧狗血的婆媳斗法,很难通过审查。婆媳剧悄然隐退,讲述都市职场人群情感与生存困惑的电视剧大行其道。

图片
生活中婆媳相处无所不在,于是,情感类真人秀又用相对温和的观察方式,找回婆媳相处这一情感出口。其实,影视剧也好,真人秀也罢,观众消费的不仅是情节与故事,更重要的是在真实展现人物和生活的基础上,传递出的情绪与生活体验。在碎片化、人人都是传播体的当下,这种情绪和情感的内容,更容易抵达内心。

点评:杨静平认为,当下跟“双面胶”时代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很辛苦,更需要弹性空间,面对生活时更有主见,妈妈要给他们物理和精神空间。有时候会“越界”,产生控制和黏连,从而导致相处很累。现在老年人也依靠年轻人,像“苏大强”那种比较极端。年轻人也要知道父母需要什么,鼓励他们多交朋友。有时间多陪陪老人,多回家看看。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