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市今年已有超400家公司收年报问询 如何看懂年报中的“别别窍”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9-05-23 15:47

自4月底年报披露收官后,又一批“丑媳妇”在最后期限前“见了公婆”,来自监管层的问询也随之而来。截至5月21日,沪深两市已有超400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大大超出去年同期数量,其中仅5月10日至16日一周便有118封问询函件直指上市公司年报中出现的问题。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范晓林

交易所发函,成监管“硬手段”

今年1月底一波“财务大洗澡”时,众多上市公司一次性计提商誉和存货跌价减值已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随着2018年报全部浮出水面,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商誉减值等更多问题暴露,在拷问上市公司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最权威的财报透视方法。

今年以来,因在1月底和4月底两个集中披露定期报告和业绩预告的时间暴露大量问题,交易所发下的问询函数量也创了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深交所今年共下发问询函件776封,同比增长35.4%;上交所同期下发问询函件212封,同比微降6%。而年报问询函数量则增势更加明显,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收到的年报问询函数量更是激增近8成。

自2013年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后,问询函形式的监管现象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从近年交易所下发的问询函件数量来看,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两年来,交易所问询函件基本呈逐年增多态势,且中小创公司收函增速明显大于两市主板。

传媒和工业,成问询“重灾区”

从今年交易所下发的问询函件来看,被问询企业主要集中在传媒、机械设备和电子信息板块。

通过梳理年报问询函内容,持续经营能力发生变化、现金流与营业收入不匹配、大额商誉计提的合理性、偿债能力下滑、存在重大纠纷和诉讼是上市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五大原因。

“大额商誉计提减值”成为2018年报的关键词。Wind数据显示,2018年,871家上市公司共计提商誉减值金额高达1658.6亿元,为A股商誉减值史上最高的年份。以去年“亏损王”天神娱乐为例,公司1月30日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将业绩下修至亏损73亿-78亿元并计提49亿商誉减值准备,深交所次日火速问询,要求公司列示并购资产形成商誉的具体事项、时间、金额及历年来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矛头直指公司明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进行利润调节,借此为业绩“大洗澡”。

传媒行业自2015年后掀起了大举并购的浪潮,收购的企业一旦达不到业绩承诺便转化成母公司的“商誉负债”。而企业一次性计提此前积累下的商誉摊销,可“舍小保大”,放弃一年业绩而轻装上阵,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均不影响。

投资者如何透过年报看“门道”?

今年以来,已有ST康美等64家A股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而在2018年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这64家“问题股”有28家曾被交易所发函问询,占比约44%。其中西藏发展收到多达12封关注函和2封财报问询函,*ST高升和*ST美丽也分别收到9封和11封问询函件。

尽管被实施ST后日振幅被限制在10%以内,但上市公司一旦遭“披星戴帽”,复牌后迎接的基本都是连续的一字跌停。而在上述ST股中,其中有半数问询函都是在公司被实施ST前就已发出。以*ST西发为例,彼时还是西藏发展的上市公司,在去年6月便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在接下来的半年中,交易所又先后发函7封,不断向上市公司管理层拷问具体细节情况。

如果投资者在去年6月,或是接下来的半年中读懂关注函内容,就能够避免踩雷。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昔日大白马康得新上。2018年5月至今,*ST康得累计收到7封问询类函件,其中4封关注函,2封年报问询函和1封问询函,交易所对近两年公司年报均下发了问询函。早在去年5月就公司2017年的年报,交易所就已对公司“大存大贷”问题提出质疑。而在公司4月30日收到的关注函中,交易所质疑公司存放于北京银行的122.1亿元存款余额的真实性和主要用途,并进而引发了之后公司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有关现金管理协议有效性和独立性的“罗生门”。*ST康得股价自去年6月以来已缩水超80%。所以,通过追踪关注公司的交易所问询函件,对防止出现黑天鹅事件而“踩雷”大有益处。

编辑:李燕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