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为什么放过了勾践?(《江南百家姓》6)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5-23 21:42

 夫差,姬姓,吴氏。

他似乎是个半明半昏的君主,一念之差放过了勾践,终于在20年后尝到了苦果:父仇没报,还搭上了自己的命,丢了祖宗的江山。后人对他的大致印象是:不听忠臣的话,沉湎女色。不作死就不会死,可怜之人必要可恨之处。

 
但总有一个疑问在心头,他大胜越国后为什么没有斩草除根呢?
 
错过一次 身死国灭
 
我们先大致理一下事情经过。公元前496年,吴军攻越,阖闾受伤后不治,死前嘱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
 
两年后,勾践听说夫差正加紧训练军队。不听大夫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两军战于夫椒(在太湖之中),越军战败,损失惨重,吴军攻入了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勾践带着仅剩的5000多人,退守会稽山。吴军包围会稽山,勾践求和,夫差下令撤军。这一年夫差35岁。
 
随后,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争夺权力,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勾践不死,必为吴国大患。”夫差不听,北伐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兵。随后长期与齐鲁作战。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进入吴国,俘获了吴国太子友。
 
夫差得到吴军失败的消息后,害怕有人泄露,在帐前怒斩7人。夫差又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没有成功。
 
盟会结束后,夫差还想征伐宋,被伯嚭劝说归国。由于士卒疲惫,他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6年以后,勾践再次攻打吴。第二年,越兵围困吴国。又过两年,吴国战败。越王勾践想流放夫差,给他百户人家。夫差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拔剑自刎,时年55岁。吴国灭亡。
 
为何不杀了勾践?
 
双方在会稽山的谈判,就像200多年后的鸿门宴,勾践卑躬屈膝,连连哀求夫差能放过一马,千钧一发之时,夫差松了弓,放下箭,让勾践从鬼门关走了回来。夫差为什么像娘们似的,磨叽半天下不了手呢?
当时的谈判分成两轮。
 
第一轮,文种来到夫差面前,跪在地上,边向前边叩头说:“勾践愿意做您的奴仆,妻子做您的侍妾。”夫差看他可怜,就要答应的时候,伍子胥就像范增一样,说:“这是上天把越国赏赐给吴国啊,千万不能答应他。”
 
夫差一想也对,脸色变了,拒绝和谈。文种回去后告诉勾践,句践说:“那我先杀妻儿,拼死一战。”
文种说:“吴国的太宰伯嚭(pǐ)十分贪婪,我先去做做工作。”勾践就让文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伯嚭果然上当,像项伯一样,充当了无耻的内奸角色。
 
接着开始第二轮谈判。文种又来见吴王,请求准许越国附属于吴。伯嚭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伍子胥再次反对,但吴王不听,赦免了越王。
 
一般的解释是:糊涂昏庸。听不进大忠臣伍子胥的话,被奸臣伯噽蒙蔽。此后更是百般宠爱勾践送来的美女西施,大建豪宅,夜夜笙歌。越发讨厌聒噪不已的伍子胥,将他赐死,就像项羽离开了范增,终酿悲剧。
 
但故事也许并不这样简单,有人分析还有其他的原因:
 
1、吴国实力不足。吴越战争并不是吴国挑起的,是越国主动进攻,说明吴军还没有准备到最佳状态。吴军在夫椒之战后也死伤过半,而当时越国很穷,吴军进入越境后,很难得到充足的补给。
 
越国已经被逼到绝地,文种在第二轮谈判中也透露出消息:勾践准备先杀妻子,再烧行宫,带着5000人血战到底。
 
夫差权衡再三,觉得即使获胜,也损失惨重,才决定撤出越国。
 
2、不同的战略选择。吴国当时面临着两种选择:北上齐鲁,争霸中原;南下平越,巩固南土。
 
两条路线的支持者分别是伯噽和伍子胥。夫差是有雄心壮志的人,当时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在北方,要成为一个让天下人都认可的霸主,对手只能在北方,至于灭了越国这个小国家,即使胜了,诸侯国也不认可,自己脸上也没有多少面子。
 
所以他撤军回吴,基本没有休息,而是长年和齐、鲁作战,最终和晋国争盟主。而他在对齐的作战中,连连取胜,在中原大地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越发证明伯噽的路线是正确的,因此越来越受到信任;而伍子胥“目光短浅”,没有大局意识,在政坛日益边缘化。
 
至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春秋》、《左传》、《史记》中都没有记载,多出于后世的书籍。
 
 
图片
 
 
吴国为什么脆败
 
吴国在北方所向披靡,为什么后来对越国的十年作战中,显得不堪一击,像个暮年的拳手,始终只有挨揍的份呢?
 
1、穷兵黩武。他的父亲阖闾在世时,劝民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短短几年中,百姓殷实,国库充裕。而夫差执政后,除了打仗还是打仗,并没有发展经济的记载。战争没有雄厚的财力作为基础,必定是危机四伏,虚假的强盛后极易崩盘。
 
2、缺乏眼光。要想成为霸主,须有远大的政治目标。比如齐桓公称霸,不仅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周天子的名义九合诸侯,所以得到天下人信服。夫差只知道到处挥舞拳头,即使打赢了,自己也已累得虚脱。
 
3、没有联盟。吴国北有齐鲁、南有越国,东有楚国,夫差几乎是四面树敌,没有一个朋友。越国在进攻吴国之前,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相互救援习以为常。吴国危难多年,没有一个国家出手相救,可见他的外交政策是多么失败,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开挖了邗沟
 
吴越的故事已远,但夫差开挖的一条邗沟保留至今。
 
春秋晚期以前,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水上交通,是隔绝的。 南边的船要北上,要先进长江入黄海,从黄海入淮河,再向北由泗水而达齐鲁。这样既绕了路,又要冒海上航行的风险。公元前486年,夫差为了北上伐齐,在邗(今扬州附近)筑城,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河。2500多年来,邗沟被视为扬州的文明“源头”,也是大运河的前身及开端。淮安、扬州因运河而繁华。
 
北宋的秦少游还写有一首诗《邗沟》:“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