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成MLB在中国的“育才基地”,南京举办青少年棒球联赛“钻石杯”总决赛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5-26 20:54

扬子晚报讯(记者 张晨瑆)5月25-26日,第十二届MLB PlayBall! 青少年棒球联赛“钻石杯”总决赛在位于东山外国语学校的MLB南京棒球发展中心上演。北京大成学校响尾蛇队以12:0战胜中山东升小学道奇队,连续第三年夺得“钻石杯”全国总冠军。中山东升小学道奇队、北京星河实验洛基队分列二、三名。比赛虽然遇到阴雨天气,但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小球员们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

图片

大成响尾蛇队蝉联钻石杯冠军


经过北京、上海、广东、成都四大赛区42支球队100多场激烈较量,北京大成响尾蛇队、北京万泉小学老虎队、北京星河实验洛基队、上海三泉学校金莺队、中山东升小学道奇队、重庆华润谢家湾小学国民队六支球队脱颖而出,在为期两天的赛程里展开角逐,向“钻石杯”冠军发起了最终冲击。

在第一天的小组赛中,北京大成学校响尾蛇队和中山东升小学道奇队皆以两战全胜的战绩分别排名首都联盟和国家联盟榜首,会师决赛。

图片
 
在钻石杯决赛上,北京大成响尾蛇队从比赛开始迅速进入状态,打线多点开花,第一局率先以3:0领先对手。接下来的对阵中,大成学校延续火热的手感,在第二局由王富强和陈振军分别击出两支本垒打,将比分优势扩大至9分。东升小学道奇队不气不馁,凭借安打和对方投手的保送频频取得上垒机会,但遗憾未能攻下大成学校坚守的城池。最终6局比赛结束,北京大成响尾蛇队以12:0取得最终的胜利,连续三年捧起了“钻石杯”的桂冠。

图片

公益本垒打为SOS儿童村捐出8.4万元

在“钻石杯”的决赛进行之前,MLB棒球发展中心总教练张宝树、MLB棒球发展中心首位签约美职棒球队的许桂源分别率领首都联盟和国家联盟,进行了一场公益本垒打大赛。

图片

从美国到中国,从大联盟赛场到PlayBall! 青少年联赛,MLB从不忘践行公益。此次的公益本垒打大赛上,小球员们每打出一支本垒打,MLB中国即向中国SOS儿童村协会捐赠价值2000元的棒球装备和培训。最终,来自大成响尾蛇队的王富强、万泉小学老虎队的曹思扬、北京星河洛基队王敏溪表现出不俗的实力,击出了7支本垒打,张宝树和许桂源击出2支价值万元的本垒打,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当场加码5万元,向SOS儿童村共计捐赠了价值8万4千元的棒球装备和培训。

图片

中国SOS儿童村是中国政府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的救助孤儿的公益机构,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作为救助社会孤儿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对孤儿实行家庭式养育,创始于1984年。目前全国有10个SOS儿童村,共养育了3138名孩子。

这其中位于中国成都的SOS儿童村“友善公益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引进了欢行公益成熟品牌项目“融合成长.乐享棒球”,组建了儿童村棒球队伍,并有专业技术团队入驻到村,给孩子们提供每周至少2次棒球课堂。MLB也希望能够用棒球向孩子们传递更多关怀与陪伴。

比赛现场直播观众数创新高


首届MLB PlayBall!青少年棒球联赛于2008年举办,眼下MLB PlayBall!发展进入第十二个年头,赛事规格、技术投入、关注度和影响力也迎来了全面升级。

据悉,本届“钻石杯”赛事进行期间,由企鹅直播进行了五机位多角度线上直播,最终两天的比赛收获了总计近192万人次的观看,决赛同时在线人数超过36万,这也创下了该项赛事的记录。

江苏成MLB在中国的“育才基地”


自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以教育为核心的棒球发展体系,先后在江苏省的无锡(2009年)、常州(2011年)、南京(2014年)三地建立了MLB棒球发展中心,采取“体教结合”的全新模式,培养中国青少年棒球英才。目前共有12-19岁的学员约100名。江苏也成为了MLB在中国的“育才基地”。

迄今为止,MLB棒球发展中心已累计向美职棒球队输送了7位中国球员:许桂源(巴尔的摩金莺)、宫海成(匹兹堡海盗)、强巴仁增(波士顿红袜)、王洋(费城费城人)、赵伦(密尔沃基酿酒人)、伊健(密尔沃基酿酒人)、寇永康(密尔沃基酿酒人)。

青少年棒球在中国蓬勃发展

目前,MLB PlayBall! 青少年棒球推广计划已触达全国近200所小学,累计超过120万在校学生通过此项目接触棒球。

图片

随着赛事水平的不断提升,这项赛事也成为了棒球明日之星的选材之地。通过这项赛事,许多棒球少年们也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去追逐自己的棒球梦想,开启了全新征程。在已签约MLB美职棒球队的7名中国球员中,6名都是由该项赛事走出来的。

未来,MLB将继续大力推广校园棒球,提升校园棒球的参与度和水平,为校园体育赛事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编辑 | 张晨瑆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