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十里秦淮,扬千年文化 大型民族管弦乐《风雅秦淮》初露真容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6-11 23:56
锣鼓喧天,十里秦淮蜿蜒而过,千年岁月在波光滟潋间流逝;弦乐声响,六朝风致迎面而来,金陵古都人文历史画卷缓缓展开。6月9日、10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创作研发部策划创作,集团民族乐团排练演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风雅秦淮》在江苏艺术基金的资助下于扬州音乐厅正式首演。

江苏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乐《风雅秦淮》由序曲《十里秦淮》、上篇《春在秦淮两岸边》、下篇《桨声灯影秦淮河》及尾声《秦淮流韵》组成。作品全部乐曲由朱昌耀、吴小平、杜小甦、王啸冰、潘磊、崔安强、朱宁、裴子天等江苏著名作曲家与优秀中青年作曲家共同创作,著名指挥家常畅执棒,青年歌唱新秀赵艺宇、优秀青年演奏员王思霄、雷焕然及民族乐团首席陈静等担任独唱及独奏。
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风雅秦淮》通过民乐合奏、人声及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与乐队合作的形式,从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文化传承和诗词演绎等不同角度,生动而艺术化的展现了十里秦淮的独特风韵。整部作品,犹如一部以音符绘就的金陵古都千年风俗史,既有《心祈文庙》《秦淮流韵》的恢弘气势,也有《元宵灯会》《朱雀桥上过花轿》的谐趣细节,还有如《秦淮月》《凤凰台忆》《乌衣巷随想》《桃叶临渡》的飘逸写意,浓墨重彩与工笔细描相结合,使人沉醉其中。整场演出氛围热烈,每一支曲目结束,场内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引发强烈的共鸣。来自扬州大学的观众王同学表示:“《风雅秦淮》是一部‘润物细无声’类型的作品,整部作品给人的感受如同观赏名画<清明上河图>与<千里江山图>一样,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之沉醉。”
据创作研发部主任王群介绍,大型民族管弦乐《风雅秦淮》以十里秦淮胜景为创作采风的原型,取典型的历史名胜和遗址,以当今现代人的目光审视、表现、颂扬古老秦淮的璀璨文化,以现代作曲技法呈现秦淮河两岸风光,形成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民族乐团团长张正弟则表示,为了能够保证这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的舞台质量,民族乐团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在艺术生产上,完全以《风雅秦淮》为中心,推拒了大量的商业演出,尽全团之力,全心全意的创排这部作品。
演出结束后,江苏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大型民族管弦乐《风雅秦淮》召开了首演专家研讨会,原扬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长、扬州市文联副主席、扬州音乐家协会主席夏峰,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演奏员张世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艺术团团长、音乐系主任仰峰等专家,集团创研部主任王群、民族乐团团长张正弟及《风雅秦淮》全体音乐主创参加了会议。
会上,民族乐团副团长、青年作曲家王啸冰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风雅秦淮》的创作理念,创排历程、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及演出安排。与会专家从“震撼力、感染力、创造力”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点评,给予作品高度肯定和由衷赞赏,并就作品的演出推广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细致的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大型民族管弦乐《风雅秦淮》将秦淮风情与民族管弦乐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是一部水准较高、较为难得的好作品。
来源:江苏省演艺集团 文字:韩琛
编辑: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