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金榜题名时:你的名字,他的赌注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6-24 10:15

■ 四海夕阳

 
图片
清代赌博场景
 
在古代,金榜题名时,除了家长和老师,还有谁最关心考生的名字?想不到吧,是赌徒。他们这么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因为把家底都押在考生的名字上面了。
 
全民大博彩:秀才贵姓?
 
这种博彩叫做“闱姓”,又称“榜花”,古时候称科举考场为“闱”,闱姓就是把考中的士子(秀才、举人、进士)姓氏作为博彩对象,按猜中姓氏的多少定输赢。“闱姓”是广东的“特产”,最早发源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百家姓这么多,“闱姓”从何猜起呢?它的规则是这样的: 
 
首先,划定竞猜范围。有些大姓,如张、王、李、赵等,人数实在太多,几乎每榜都有考中者,所以庄家把这些姓叫做“大姓”或者“限姓”,不许猜买;一般是在马、麦、区这些人数相对较少的“小姓”里选择。每次“闱姓”都会事先公布“限姓”和“小姓”,猜买者必须在范围内选择才有效。
 
其次,设立一个开奖组,买票参与。“闱姓”票分为半元、一元到十元若干等。以一元票为例,猜买者在“小姓”中选择二十个姓为一票,满一千票为一簿(组)。投买后,“闱姓”庄家先发收据,每张收据上编有号码,作为领奖的凭证。
 
最后,就是激动人心的开奖时刻。科举考试发榜后,闱姓庄家就会张贴告示,公布中彩情况。猜中者即可凭票根前往“闱姓”厂兑取彩金。彩金有多高呢?以票值一元的一薄(1000 元)为例,彩金占 60%,其中头彩得 300元,二彩 200 元,三彩 100 元,其余都算不中。如果比分一样,那就平分奖金。总的说来,如果中奖至少能得到几十块银元,相当于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独中头奖就更了不得,立马发家致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像彩票?没错,“闱姓”就是中国彩票的源头之一。
 
禁还是放,官府也很难办
 
中国历史上一直反对赌博,《大清律》对赌博惩处极严,何况借科举考试之名搞赌博,岂不是辱没圣贤,藐视朝廷?奇怪的是,广东官府对闱姓却是又爱又恨,在禁和放之间来回拉锯几十年。原因只有一个字:钱。
 
最初,广东禁止一切赌博,包括闱姓在内的各种赌博只能在地下操作。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广东官府穷得叮当响,眼看要举办乡试,连考场(贡院)坏了都没钱修。于是有地方绅士请官府出面搞两年官办的闱姓,用抽头收入修复贡院,修好之后重新禁止。当时广东也有番摊、白鸽票等其它赌博,为什么单单选择“闱姓”呢?这是由“闱姓”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这项博彩因科举而生,官府把赚到的钱用于修考场,也算是专款专用。其次,其他赌博时时处处都可以赌;而“闱姓”则只在科考之年举行,危害相对较小。最重要的是,《大清律》对赌博有明文惩处,地方官也不敢公然违禁,而“闱姓”这种新式赌博尚无明确律例禁止。
 
等到广东乡试考场修好了,官办的闱姓停止。朝廷又要广东出钱剿灭太平天国,军情十万火急。于是,著名洋务派人物、广东巡抚)郭嵩焘想了一个点子,就是对私自卖闱姓票的庄家“以罚代饷”,只要你们交足罚款支援军饷,官府对你们搞赌博这档子事就不查禁了。再到后来,罚款就变成了固定分成制,官府把办闱姓的权利承包给商人,每期闱姓销售收入60%用于发奖,20%上交官府“罚款”,其余用于发行费用和承包商的利润。
 
闱姓放开后,到了科举年份,广东甚至到了“举省若狂”的程度。朝廷觉得太不像话,又宣布对闱姓“永远裁革”。针对闱姓赌博没有治罪明文的情况,广东巡抚张兆栋奏请将闱姓列入赌博,首犯发配充军;其他从犯则根据情节量刑惩罚。然而严查之下,闱姓赌徒们从广东跑到了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的澳门,不仅规模不减,还给澳门当局多了一年几十万大洋的抽头,甚至成为澳门博彩业的源头之一!
 
面对“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形势,朝廷只好重新开口子,说“闱姓本应严申禁令”,但为“不使利归他族(澳门殖民者)”,暂时恢复,“如有流弊,再行奏停”。光绪十年(1884年),经两广总督张之洞批准,闱姓成为广东全省唯一的合法博彩,博彩范围从乡试(考举人)扩大到会试(考进士)以及学政的岁考、科考,参与者“北自京城、上海,南至暹罗(泰国)、吕宋(菲律宾)、新加坡”,成为中国最早的官方彩票。
 
 
中奖背后的黑招:“扛鸡”和“禁蟹”
 
从表面上看,闱姓相当公平,它没有赌具,开彩的唯一依据是官方的金榜,同时闱姓选择姓氏组合的自由度非常大,彩民可以事先做功课,搞清楚这一届考生里哪些是学霸,哪些是学渣。比如邻居是个学霸,买闱姓既能表达对他的支持,又能大发一笔,又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既是赌博,必有舞弊。就像赌球一样,闱姓也有不少场外黑招。一招是让冷门学渣上榜,这叫“扛鸡”。就是帮助公鸡“啼鸣”(题名)的意思。一般是串通考官或者请枪手替考,让学渣上榜,甚至有人连考场都没进,就“被上榜”了。“闱姓”赌徒最喜欢“扛”冷门姓氏,越冷越好。比如光绪十一年(1 885)广州发榜,居然有姓神的和羽的考生同时上榜!
 
另一招就是让热门学霸落榜,这叫“禁蟹”。就是扎起螃蟹脚,不让它横行的意思。对付学霸,赌徒们也是煞费苦心,首先威逼利诱,让学霸要么考试迟到,要么发挥失常,如果学霸不识相,那就买通考场和阅卷工作人员,使得考生违规,甚至故意污损试卷、丢失考卷。最终“落榜一个,压倒千人”。
虽然闱姓为官府贡献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支持了海陆国防、洋务新政、偿还外债等事务。但是赌徒大搞“扛鸡”和“禁蟹”,对官场生态和社会风气的破坏严重,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到了清朝末年,闱姓生意逐渐不好做了。一方面,新的赌博品种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种摊派越来越多,承包商利润不断下降。最要命的,延续了几百年的科举制度正在走向灭亡,1905年朝廷宣布废除科举,作为科举考试寄生虫的闱姓也就无从谈起,1910年,两广总督袁树勋奏请朝廷:“以后无论何项考试,不准商人承充闱姓”,第二年,大清灭亡,闱姓最终成为历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