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江南百家姓》15)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6-24 18:41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的大诗人,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至少有两件事上了“热搜”:一是写了《圆圆曲》,名句有“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几乎家喻户晓;二是和“秦淮八艳”之一卞玉京虐心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山河变色的年代,表面上他风光无限,内心则备受失节后痛悔的煎熬。
崇祯是他的恩人
吴伟业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苏州太仓人,家境普通,7岁开始读私塾,著名学者张溥看到他的文章,感叹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崇祯元年(1628年),吴伟业考中秀才,两年后中举人。23岁参加会试,成绩第一,紧接着的殿试成绩为一甲第二名。
当时有人怀疑内有舞弊之嫌,主考官把他原始的卷子找出来。崇祯皇帝看了后,在卷子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意思是文章正统大气、渊博致雅,样式十分奢华。吴伟业才得以高中榜眼。
这次波折因祸得福,皇帝无形替他做了“广告”,让他迅速名扬天下。从此,他对崇祯的知遇之恩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不久,吴伟业请假结婚,衣锦还乡。在仕途上,算是一帆风顺,但是朝廷党争不断,相互倾轧,他后来辞职回到老家。此时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身在江南的吴伟业听到消息后,号恸不已,欲自缢报国,被人劝阻。南明弘光朝时,他被召任少詹事,发现当权的马士英、阮大铖腐败不堪,上任两个月就愤然辞职。
穿僧袍入殓
清军南下之后,他开始想隐居山林,但他的名气太大了,风欲静而风不止,来劝降的人络绎不绝。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已投降清朝,他希望吴伟业能在新朝入阁为相,对自己有个照应,因此力荐吴伟业出山为官。
吴伟业反复纠结,在8年后,即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应诏北上。第二年,他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又升为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的校长兼教育部部长。但是没有能够进入内阁。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在屈节痛悔中度过,顺治十三年(1656年)底,终于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辞职南归,从此再没有出仕。此后十几年,他多次称“浮生所欠只一死”,贬低自己“总比鸿毛也不如”。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吴伟业旧疾复作,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不久去世,活了63岁。他不愿穿清朝服装,又无颜穿明代服饰,入殓只穿僧袍。
吴伟业在墓志铭上只认可自己是个“诗人”。他留下诗歌上千首,长篇叙事诗有20多篇。中国的长篇叙事诗一向不发达,他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内容多反应现实,被称“诗史”,语言工整华美,章法多变,典故贴切,因吴伟业号梅村,世称“梅村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梅村诗集》列为“国朝别集之冠”。

其中最为著名的为《圆圆曲》,为七言歌行,作于顺治九年(1652年)。以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了秦淮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语言艳丽多彩,节奏抑扬顿挫,叙事曲折有致,如珍珠串串相连。清代评论家陆次云说他效仿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体,作《圆圆曲》,实是讽刺吴三桂。
当时吴三桂还如日中天,而他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谴责了他的叛变行为,可见吴伟业的勇气。
凄婉爱情故事
陈圆圆有个好姐妹卞玉京,也是秦淮八艳之一,与吴伟业有一段凄苦的相爱经历。
卞玉京原名卞赛,出生于官僚之家,因父亲早亡,家境遂败,沦落风尘。诗琴书画无所不能,通文史,尤其擅长小楷、画兰花。江南盛传两句:“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形容陈圆圆长得美,而卞赛喜欢喝烈酒。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两人在苏州一次送别宴会上偶尔相遇,交流后互为倾慕。卞赛比较主动,问他是否有意,吴伟业反而鼓不起勇气,没有作答。不久,崇祯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来到金陵选妃,看中了陈圆圆与卞赛。吴梅村在国舅面前更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此时明朝大厦将倾,卞赛幸好没被选进京城,但双方消息不通。两年后,心灰意冷的卞赛嫁给了一世家子弟郑建德,婚后并不如意,她将侍女柔柔进奉给郑建德,自己悄然离去。
随着清兵南下,卞玉京誓不穿新朝服装,改穿道士衣冠,逃往苏州。自称“玉京道人”,后习惯称为卞玉京。
顺治七年(1650年)秋,吴伟业在常熟钱谦益家,得知卞玉京也在附近,极欲求见。在钱谦益的撮合下,卞玉京姗姗而来,但来到后托言上楼化妆,始终没有相见,咫尺即是天涯。吴伟业黯然神伤,写下四首《琴河感旧》诗篇。卞玉京看到后,才知道吴伟业对她的真情。
第二年初春,两人在太仓终得相见,卞玉京为吴伟业弹琴一曲,又叙述了别后往事,叹息说神州残破,个人的沦落又哪里值得哀怨呢。吴伟业伤感不已,写下《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送。诗中道出这十年中世事变迁及两人的交往,沉郁哀婉,一派凄凉状况。
两年后,清廷强行征召,吴伟业北上就仕;而卞玉京被一位年已古稀的好心肠医生郑保御收留,他为她另筑别室,并提供了生活费用。卞玉京在吴伟业那里找不到生命的归宿,只能以修道作为伤痕累累心灵的栖息地。她持戒极严,钱谦益想见她一面也不可得。
卞玉京为报达郑保御之恩,用3年时间刺舌血书《法华经》送给他。10多年后凄然而逝。
两人再未见面,康熙七年(1668年)九月,60岁的吴伟业来到无锡惠山祗陀庵锦树林,在卞玉京坟前,掩面痛哭,写下《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悲叹卞玉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苦痛,自己对她的深深思念。全诗沉挚缠绵,哀伤欲绝。此时,距卞玉京死于贫病已有三四年的时间了。

对于吴伟业,还有一个热点。近年来,有人提出《红楼梦》的原作者为吴伟业,曹雪芹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还提出吴伟业“坟前立一圆石”作墓碑,暗含了《红楼梦》中石头的寓意。姑且作为一说。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