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丰碑|最可爱的偶像,谢谢你!
2019-06-29 17:44

     图片
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曾经广为流传,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军人的代名词。本期寻访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位战士。杨根思,江苏泰兴人,曾是无数50后、60后、70后心目中的偶像。他说: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英雄儿女》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讲述志愿军战士王成牺牲后,他的妹妹王芳最终和养父、亲生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电影中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经典情节正是取材于杨根思的事迹。

01
零下30°C的夜行奇迹


杨根思的经历,远比电影更加让人热血沸腾。

1950年,杨根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杨根思和所在连的战士们准备参加下碣隅里战斗,为了抢时间,冒着零下30°C的极寒,夜行130多里路,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敌人。

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战场的艰苦远超一般人的想象。杨根思同指导员研究防冻的办法。他带领全连战士跑步,又动员大家用雪“擦脸”、“擦手”,直到脸上发出红光,冒着热气。

有位战士贡献了一个防冻方法:把玉米壳撕成条条,用手使劲搓揉,然后用它来裹脚,就像新棉鞋一样暖和。杨根思觉得好,推广到全连。

图片
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歼敌机会,志愿军战士冒着严寒,一把炒面一口雪,坚守阵地

零下30°C,秘密开进!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战士们是怎样创造的?

图片
部队出国前在鸭绿江边举行宣誓大会

杨根思在战前动员会上的誓言振聋发聩: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就是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是支撑他和战士们面对凶悍敌人不畏强暴、保持必胜信念的英雄之魂!

02
“人在阵地在”


在江苏泰兴杨根思烈士陵园里矗立的烈士塑像,高10.71米。

这个数字,是在纪念他用生命所坚守的阵地——长津湖1071.1高地。

图片
杨根思塑像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的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对手是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

图片
战士们冒着严寒在雪地中匍匐前进,这是朝鲜战场上常见的一幕

11月29日,美军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炮火猛烈,杨根思率领全排顽强抗击,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

图片
朝鲜战场战斗场景

当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通信员王喜、重机枪手陈德胜3个人,通信员负伤了,机枪子弹打光了,杨根思命令他们立即撤下去,把重机枪带走。

美军发起了第9次进攻,又有40多名敌人爬近山顶。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

图片
战场上,战士们冒着炮火向敌人发起攻击

他用生命捍卫了小高岭阵地,也为夺取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坚守了自己“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11月6日是杨根思的生日,牺牲时,他刚刚满28岁。

03
从童工到“爆破大王”


杨根思不是一位一夜间“横空出世”的偶像,他是一位真正从战斗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英雄!

图片
杨根思

出生在泰兴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早亡,杨根思10岁到地主家放牛,12岁做童工。

苦水里泡大的他,1944年命运发生了改变。那一年,他加入新四军,为了新中国而战。

图片
战争场景

他英勇无畏,先后多次立功。

图片
1950年10月15日,杨根思参加全国第一届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归来后在山东兖州姚村给官兵做报告

“爆破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是他身上璀璨的标签。

图片
第一排右六为杨根思

04
续写“三个不相信”新传奇

杨根思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图片
杨根思获得的勋章

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从阵地被杨根思遣走的两位伤员伤愈归队后,成为了这个新生连队的骨干,成为连队魂魄的传递者。

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杨根思所在连队“杨根思连”荣誉称号

穷其一生,杨根思都坚守着“三个不相信”精神,这份信仰像一粒种子,扎根在他心中,也随之播撒到更多人心里。

2016年7月,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在外执勤分队突遭炮袭,战士杨树朋、李磊不幸牺牲,分别只有33岁和22岁;上士姚道祥、中士吴乐、下士宋晓辉、下士霍亚会、上士陈英受伤。他们都来自“杨根思连”。杨根思是他们共同的“偶像”。

图片
左为杨树朋,右为李磊

泰兴市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副大队长翁海林,曾担任“杨根思连”的第十八任连长,任连长的三年间,他带领连队参加师以上军事比武考核,获得了46枚金牌。1999年,他转业至泰兴市公安局工作,当了一名普通的110处警员。

图片
翁海林(左)

工作转变大,他有点不知所措。为此,他特地抽了一个周末,带着鲜花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
“想想老连长杨根思,人生短短28个春秋,一生奋斗无怨无悔。比比老连长,自己还有什么过不去、想不通的呢?”

想通了这一点,翁海林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很快成为行家里手。2011年,他带领侦破的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地沟油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食品类经典案例”。

翁海林说,“老连长杨根思的英雄精神早已深入我们的血脉,这颗力量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不会离开,只要你真正需要,便会喷涌而出。”

05
怀念,穿越了69年时光

英雄的故乡,原名“羊货郎店”,1955年为纪念杨根思更名为“根思乡”。

图片
杨根思牺牲后,江苏泰兴各界五千余人参加其追悼会,并建祠永远纪念英雄

杨根思牺牲后,家乡人民自发建起了杨根思祠。

图片

图片
杨根思牺牲时尚未成家,他的侄女在1956年的公祭现场发言

1956年当地在此基础上建成杨根思烈士纪念馆,1978年正式定名为杨根思烈士陵园,由建筑界泰斗杨廷宝和东南大学教授齐康主持设计陵园的整体建筑方案。陵园平均每年要接待10万多人参观、瞻仰。

图片
杨根思诞生地,原址位于陵园中心巨型塑像处

在烈士陵园内,有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衣冠冢。杨根思最后在战场上牺牲时没有留下遗骸,人们只好从他牺牲的小高岭上采来一抔泥土,连同他生前的几件衣服,一起葬于衣冠冢内。

图片
1950年,杨根思参加全国英模大会后与战友合影(前排右二)

每一个早晨,来杨根思烈士陵园缅怀的人们,都会看到一位老人,手拿簸箕和扫帚,在塑像前、衣冠冢周围清扫。这是76岁的徐章圣,他曾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二十三年。

图片
徐章圣

2004年退休后,徐章圣依然每天从家里走到陵园,来帮忙打扫,这一扫又扫了十五年。平凡的一幕,却拥有感动人的力量。

06
最可爱的人,谢谢你

山河已无恙,英雄永不朽。

图片
根思乡新貌

在演习训练的沙场,在国际维和战场,在抗震救灾现场,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从“杨根思连”的战士,破案能手翁海林,到传承杨根思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们身上,“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穿越历史时空,依然发挥着巨大力量,激励大家勇猛奋进。

68年前,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上回来,赞扬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他写道——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一直,如此。

谢谢你!永远28岁的战士。谢谢你们!最可爱的人。


资料支持:杨根思烈士陵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授权“红色丰碑”专题报道使用


采写:薛蓓
本期责编:王亚楠
专题统筹:刘璞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