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创新创业三年路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9-06-30 09:05
        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式运营。经过从无到有的创新发展,到今年6月,逸夫医院已运营至第三个年头。
        不同于老牌公立医院的扩建,新建医院在运营初期面临着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品牌创建等等一系列难题。但逸夫医院凭借其平台化、国际化的运营理念,以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仅用三年时间,就交出年门急诊量64万人次,出院2.2万人次,手术5100台的优异成绩,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
对于一所新建医院来说,如此快速的发展无疑是惊人的。
董玲 范雨舟
 
图片
 
校府合办,探索公立医院新体制
        初闻有一所新医院落户江宁的百姓,或者前来就医的患者,常常疑惑“逸夫医院”系公立还是私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的建成,是公立医院办医体制的一次创新探索。
        2002年,南京医科大学与江宁大学城签订入驻协议,开启江宁校区的建设。第二年,南京医科大学就已经开始筹划,要建设一所紧邻学校的教学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而此时的江宁区,人口急剧增长,亟需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当地百姓生了病都习惯往主城区大医院跑。
        2011年,南京医科大学和江宁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教学医院,解决地区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同时,承担学校的科研教学任务,并明确医院性质为公立非营利性,由江宁政府财政承担医院建设资金。逸夫医院的公立属性,从建院之始即已确定。
        2016年2月,为支持内地医学教育及科学事业的发展,经教育部推荐,香港邵氏基金会同意向南京医科大学捐资2亿港币,用于其附属教学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但前提是,医院必须是公立非营利性医院。逸夫医院作为学校直属附属的公立教学医院自然符合基金会的捐资要求。自此,这所校府合作、共建共管的南京医科大学直属附属教学医院正式定名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并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开业。
        在新医改背景下,不同与常规的公立医院政府办、政府管,逸夫医院由有85周年历史的南京医科大学为主组织医院建设与管理团队,这种体制上的创新,带来逸夫医院在这三年发展历程中的人才机制、运营管理、医疗服务模式等多项让医院飞速发展的创新之举。
 
图片
 
整合资源,开创平台医院新机制
        平地而起建一所新医院,大到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品牌创建,小到科室布局、设备购置、团队磨合等等,一个个难题亟需解决。肩负重任,逸夫医院踏上创业征程。南京医科大学任命有着多家医院管理的经验的副校长鲁翔担任医院院长,全面负责医院的建设与运营。
        对于就诊的患者来说,除了崭新的医院大楼和舒适的诊疗环境,运营初期的逸夫医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所新医院云集了平日在市区一号难求的大专家。一所新医院有着什么样的吸引力,能把这么多大医院的专家“挖”过来?这就要从逸夫医院全新的运营机制说起。
借鉴国外顶级医院的模式,逸夫医院将自身定义为平台型医院,在这里医生与医院包含单位人和社会人等多种情形,将传统的人才为医院服务转变为医院为人才提供执业服务。此举不仅顺应了国家对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也为逸夫医院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逸夫医院不拘一格吸纳学校各附属兄弟医院的人才多点执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妇幼保健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附属肿瘤医院等二十多家兄弟医院均在逸夫医院运营初期的人才建设上给与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逸夫医院通过创新形式的平台化运营理念,广泛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团队。透过医院发展的宏伟蓝图,专家人才们更为看重的是逸夫医院为他们提供了卓越的事业平台。逸夫医院作为新医院,在求生存阶段也能做到医疗服务与学科建设并重,临床技术与科研教学齐头并进,为医学人才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和可期的学术前景。
        短短三年,逸夫医院这一平台化运营机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成立了王学浩院士工作站、刘志红院士工作站、苗毅教授名医工作站,汇聚了一批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双创团队、省333高层次人才、省特聘医学专家等优秀人才。
        在逸夫医院这个平台上,从名医、教授到刚毕业的普通医护人员,每个人都把自己看做为创业者,满怀激情地奋力拼搏,在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深化科学研究、培养医学人才等方面不断探索,成就自己的事业的同时,共同谱写医院的宏伟蓝图。
 
图片
 
学科创新,开拓医院管理新思路
        作为紧邻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逸夫医院运营管理的总体理念是,以学科建设为轴,全盘激活医、教、研各项工作,同时,医、教、研协同发展反过来促进学科创新。
        基于RBRVS的医院绩效核算方案,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以医疗服务项目相对价值为基础的考核办法,既体现服务质量和工作量,又体现技术风险和岗位特点,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资源分配效率,实现了同样的政府投入下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具体的实施方面,首先是充分鼓励临床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医院创新发展的理念下,各学科积极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其中,骨科团队开展了肩锁关节脱位微创双袢微钢板固定术,并将其临床结果发表在顶级核心期刊《中华创伤杂志》上,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肠外科开展的直肠癌保肛术,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患者慕名而来;心血管内科提出的高危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分步质控法”,提高了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已全国范围内推广;泌尿外科开展的前列腺增生铥激光治疗,大大提高了大体积前列腺及有出血风险患者手术的安全性;肿瘤科开展循环热灌注化疗,为难治性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新方法;康复医学科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音乐治疗法,利用多重感觉体验的创新手段,帮助失语症患者改善语言认知功能及语言发声清晰度。诸如此类的创新诊疗、康复技术在逸夫医院数不胜数。
        医研结合,逸夫医院在运营管理上,打破临床与科研之间的藩篱,鼓励医务人员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围绕相应临床问题跟进科研。2016年,逸夫医院建立国内外高安全级别的中华粪菌库核心实验室,开展肠道菌群移植(FMT)的多项创新临床研究,如内分泌科开展难治性糖尿病的粪菌移植研究,消化内科开展炎症性肠病的粪菌移植研究。2018年,医院中心实验室投入使用,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了优质的公共医学研究平台;2018年7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伦理委员会的资料审查和现场检查,医院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共13个认证专业。
        作为教学医院,逸夫医院还承担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包括临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生和年轻教师。2017年2月,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投入使用,设立内、外、妇、儿、急救、护理技能培训室,促进临床教学工作发展。校院间实行人事互聘制度,在逸夫医院,各科室专家及医护人员可能既是医务工作者,也承担着教学任务。教学与临床思维结合,教学相长,促使全院医疗服务严谨、专业、规范化的形成。
        三年来,逸夫医院共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立项1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级项目24项,并获得各级科研奖项7项、教育教学奖项达22项。
逸夫医院坚持临床和科研、教学并举的运营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学科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的拼搏精神,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致力于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

图片
 
品质先行,建立医疗服务新模式
        站在国际水准的台阶上,将跨学科业务单元进行整合,这是逸夫医院追求卓越的举措之一。三年来,医院在诊疗技术、服务模式上不断寻求突破,力求将先进、适宜的技术带给患者。
        还在筹建期时,逸夫医院就确定了按器官、系统划分学科,实行内外科整合、多学科联合的“团队作战”诊疗模式(MDT)。
        2018年12月,一位来自西藏的患者因患肠梗阻,切除了大部分小肠之后发生小肠吻合口瘘,只能通过空肠造口注入营养液来维持生命。营养不良,导致该患者体重急速下降,出现脑萎缩,无法行走。针对该患者复杂的病情,逸夫医院迅速组成了以普外科为中心,肛肠外科、临床营养科、消化内科以及血液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多学科配合的联合治疗团队。术前通过全面的营养治疗与运动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状况。逸夫医院以孔连宝副院长为首的联合治疗团队为该患者进行了小肠造口还纳手术,历时近4个小时,克服腹腔粘连严重、肠道血管增生多、大网膜薄弱等重重困难,成功将分离的小肠接了回去。
        MDT不仅用于解决复杂疑难病例,还普遍运用于常规门诊、住院诊疗。医院现已打造神经脑病中心、肾脏泌尿中心、临床病理与检验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诊疗中心,并将在二期成立肿瘤医学中心、心脑血管中心、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等,围绕疾病建立全面、专业、细致的整合式医疗模式。去年年底,针对急重症患者,医院打通急诊、神经脑病中心、心内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介入科(DSA)等相关科室,打造专业、高效的胸痛、创伤和卒中三大综合急救系统,半年时间里,仅卒中患者就已成功救治近百人。
        特色门诊是逸夫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又一举措。传统就诊模式是患者围着科室转,逸夫特色门诊实现对症、对病挂号,让科室围着病人转,提高疾病诊治效率。医院现已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门诊、糖尿病肾病专病门诊、心律失常专病门诊、心力衰竭专病门诊、阴道出血专病门诊、血管介入专病门诊、脑血管专病门诊、透析血管通路专病门诊、孕期营养专病门诊、甲乳专病门诊、疼痛门诊、睡眠健康咨询门诊等20个特色专病门诊,
        国际化是逸夫医院战略定位之一。逸夫医院注重对外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定期选派员工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意大利等地学习,多次开展国际学术论坛活动等。在国际协作交流中,医院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模式与服务理念,以国际化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2018年,逸夫医院国际医学中心正式成立,并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全资子公司联合健康全球(UHCG)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其在中国地区第一家符合医疗服务商资质认证的公立医院合作伙伴。同年,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重新改造科室布局,引入国际先进的“Open-ICU”探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与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今年5月,检验科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江宁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临床医疗检测机构。
        在就诊流程上,逸夫医院推行“一站式门诊”。以儿科门诊为例,患者在诊区内即可实现挂号、就诊、抽血化验、缴费、取药,大大减少了患者在医院各窗口的奔波和排队。同时,针对患者挂号缴费难的痛点,医院在门诊、急诊、儿科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自助查询、挂号,还拓展收费方式,开通手机以及支付宝刷脸支付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图片
 
创新创业,构建人文医学新文化
        2016年到2019年,三年的拼搏创业为逸夫医院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创新高速发展的同时,医院注重人文内涵的提升,孕育出别具一格的逸夫医院文化。
        逸夫医院是一所新医院,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与奋发向上的活力。三年来,全院职工怀着创业的情怀,齐心协力,一砖一瓦为医院的建设出力,他们秉持为百姓健康服务的信念,创新前行,不问回报。三年的发展造就了逸夫医院充满活力的创业文化,全院上下以开拓向上的勇气和激情,不断追求技术、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
作为公立医院,逸夫医院始终坚持公益属性,注重社会效益。2017年10月,逸夫医院发起筹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医疗救助基金会”,为困难人群提供医疗慈善救助,如为先天性外耳畸形的新疆患儿再造耳廓。三年来,逸夫医院针对周边居民、高校师生、小学学生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健康宣教公益活动。现在,医院长期开展“‘救’在身边,心肺复苏进校园”高校学生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活动,“我是小医生”儿童医疗职业体验活动,以及“逸夫专家进社区”义诊讲座活动,在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同时,打造医院社会公益服务品牌,形成了医院慈善仁爱的公益文化。
        “以病人为中心”,在构建医患和谐关系上,逸夫医院自建院伊始便倡导廉洁文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勤俭务实、风清气正的文化导向,建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医务人员队伍,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三年来,逸夫医院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党建引领医院管理,以创新创业的情怀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今后,将坚持履行公立医院的责任与义务, 以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践行逸夫医院“传承创新,知行合一”的初心。
 
‘’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