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小说巨子”,胡适评价极高(《江南百家姓》17)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7-01 19:18
他是有天赋的工科生,自己能造轮船;他是勤奋的专栏作家,一生写了几百万字,长篇小说就有十多部;他以颠覆性的方式续写《红楼梦》,开穿越小说的先河;他的巅峰之作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他就是吴姓名人之一、“小说巨子”——吴趼人。
弃工从文
他的原名叫吴宝震,又名沃尧,清同治五年(1866年)出生在北京,曾祖父吴荣光,曾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两岁时他被父亲带到了广东佛山镇,13岁就读于佛山书院,比校友梁启超要早四五年。也许佛山留了美好的记忆,他此后写作有10多个笔名,名气最大的则是“我佛山人”。
1884年,父亲离世,生活陷于困顿,19岁的他来到上海谋生,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任抄写员。江南制造局是1865年成立,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之一。翻译馆主要是翻译西方书籍,以科技书籍居多,帮助国内了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可能是翻译的书太多了,吴沃尧自己也成了专家,23岁那年,他自己制造了一艘蒸汽船,在黄浦江上成功航行。他应当能成为一个科研人才,可是命运突然改变了方向。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半部《归有光文集》,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评为“明文第一”。吴沃尧被深深地打动,决定弃工从文。
1897年,32岁的他离开了工作14年的江南制造局,受聘刚刚发行的《消闲报》,《消闲报》是一份娱乐报刊,功能是“遣愁、排闷、醒睡、除烦”。其后他跳槽多份报社,开始了后半生的作家生涯。
连载长篇小说
码文字是极为辛苦的事,他取了个号“茧人”,有“作茧自缚”的意思。41岁时改名为“趼人”。趼(jiǎn)通茧,指脚上老皮。《庄子·天道》中有“百舍重趼而不敢息”,“舍”即夜,“百舍重趼”比喻连日长途奔走,脚上生重重老茧,十分辛劳。吴趼人是激励自己虽然辛苦但不敢休息。
1903年4月,李伯元的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在报纸上连载,购阅者排成长队;不久,刘鹗的《老残游记》连载再次引起轰动,报纸的销量大涨。于是,吴趼人在《新小说》(中国最早专载小说的期刊,梁启超主编)推出了章回体历史小说《痛史》,讲述南宋灭亡,元军入主中原,权奸贾似道卖国求荣,文天祥等忠臣奋勇抗元的故事,民族的灾难深重和晚清现实极为相似。



真正让他扬名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新小说》连载),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时间跨度为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后至1905年左右,共20多年。写了200多个小故事,涉及官场、洋场、科场,以及三教九流,暴露晚清官场的腐败,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文中写“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书中人物满眼是贪官、奸商、流氓、骗子、娼妓、术士等。
举一个例子,苟才出身旗人,善于投机钻营,先后任候补道、藩台、 银元局总办,既是混迹官场贪赃枉法的典型,又是个十足的衣冠禽兽,人称“狗才”。他的儿子死了,留下年轻貌美的15岁媳妇。他先要儿媳妇守寡,后来打听到上司制台大人非常好色,就动起儿媳妇的念头,要把她送给制台做五姨太。为了说服儿媳妇,不惜向她下跪。
文中的描写为——
苟才仍是跪着不动道:“这里的大帅,前个月没了个姨太太,心中十分不乐,常对人说,怎生再得一个佳人,方才快活。我想媳妇生就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大帅见了,一定欢喜的,所以我前两天托人对大帅说定,将媳妇送去给他做了姨太太,大帅已经答应下来。务乞媳妇屈节顺从,这便是救我一家性命了。”少奶奶听了这几句话,犹如天雷击顶一般,头上轰地响了一声,两眼顿时漆黑,身子冷了半截,四肢登时麻木起来;歇了半晌方定,不觉抽抽咽咽地哭起来。苟才还只在地下磕头。
再比如两个骗子和一个外国人签订了一份土地合同,把中国的一座山送给了外国人,两个骗子其实并没有这座山的地权。外国人纯粹被忽悠了,但是外国人依据这个合同,就要中国的这座山。清朝的地方官员们开始不同意,后来请示上级,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批示:“这块地又不是你的,争回来又对你没好处。朝廷台湾都没要,你争什么山头?”
胡适对吴趼人评价很高,曾说“故鄙意以为吾国第一流小说,古惟《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四书,今人惟李伯元、吴趼人两家,其他皆第二流以下耳。”
写文做广告
吴趼人还做过广告,真是时尚达人。中法大药房老板黄某看中了他犀利幽默的文笔,请求他写一篇广告词,吹嘘药厂制造的“艾罗补脑汁”。吴趼人碍于朋友面子,写下了共780字的短文《还我魂灵记》,说他服用此药后,如何“文思不涩”,如何“劳久不倦”,以证明该药功效非凡。事后,黄老板送上大洋三百,表示酬谢。 一时,对他非议四起。
他为人大方,赚的钱多但积蓄极少。有一位穷朋友,向他借了几百元。把吴趼人请到家中,说身体不好,家境艰难,声泪俱下。吴趼人立即把借条撕去,当天他回去后,妻子说,家里已没米下锅了。
他在40岁后患了肺病,1910年,吴趼人病逝,仅45岁。身上只有四角小洋,朋友出钱才办理了丧事。
写过穿越小说
吴趼人还写过长篇科幻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新创立的《南方报》上,他连载小说《新石头记》,是《红楼梦》的续作。
与其他续作不同的是,书中写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了,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看到了火车、轮船、电灯等新事物,还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
书中写的完全是当下生活,只是借用了贾宝玉的外壳。这部小说在当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也没有人模仿。近年来,各种脑洞大开的穿越大作突然泛滥,吴趼人如果穿越到100多年后,看到自己成了穿越小说的“鼻祖”,但这些追随者不为讽喻现实,只为胡编乱造,不知会作如何感想。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