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个亮相《时代》封面的中国人(《江南百家姓》18)
来源:扬子晚报
2019-07-03 18:50
他是“秀才将军”、“爱国将军”,也是“常胜将军”,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强者”,是首个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他不贪财、不好色,决不屈服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去世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他是吴姓名人之一、“南方第一圣人”吴季札的后人吴佩孚。
 
烟鬼、间谍
 
吴佩孚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山东蓬莱县人。6岁进私塾,勤学苦读,14岁时父亲病故,因家境贫寒,他虚报年龄16岁到蓬莱水师营学习,这样每月可以领到微薄的薪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23岁的他考中秀才。
 
蓬莱靠近黄海、渤海,是吸食鸦片的重灾区,吴佩孚也沦为一名烟鬼。1897年,一次在烟馆中,与著名豪绅翁氏发生冲撞,吴佩孚受不了恶气,找来一些地痞流氓大闹翁府,遭到官府缉拿,他逃往北京。为了糊口,他还攻读“相命书”,为人算卦。第二年,他报名加入了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1902年9月,29岁的吴佩孚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一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任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中尉,成为北洋系的一员。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表面保持中立,暗地里却联日拒俄,为日军提供情报。日本人从北洋督练公所中选拔出16个青年军官,其中包括吴佩孚,与日本情报人员秘密组成谍报队,分别到旅顺、大连等地刺探俄军情报。10 月,吴佩孚带着重要情报到奉天(今沈阳)参加会议,途中被俄军以“间谍”之名逮捕。吴佩孚拒不承认自己谍报员身份,在押往哈尔滨途中跳车逃脱。1905年9月,沙俄惨败于日本。吴佩孚因屡次立功,晋升为上尉军衔,初露锋芒。
 
人生巅峰
 
1906年,他被派到北洋陆军主力第三镇,不久任管带(营长),曹锟为第三镇的统制(师长)。一次,吴佩孚随曹锟驻防吉林,曹锟要用东北地图,只有吴佩孚有一张在日俄战争时期自己绘制的东北地图,曹锟对吴佩孚刮目相看。从此,两人“不离不弃”几十年。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但实权为北洋军阀掌握。北洋军阀主要又分为三派:直系,大多出身于直隶省,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皖系,大多是安徽人,以段祺瑞为代表;奉系,地盘在东北,以张作霖为代表。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吴佩孚用10多年的时间走向人生巅峰,不是靠翻云覆雨手,而是完全靠自己的实力,真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1、击败张勋。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曹锟被任命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主要由吴佩孚出谋划策,曹锟对他是言听计从,最终大获全胜。黎元洪被迫下台。
 
2、攻下湖南。冯国璋当上了代理总统,段祺瑞重任总理职务,派兵南下镇压孙中山在广东成立的护法军政府。1918年2月,吴佩孚连克岳州、长沙、衡阳等湘中重镇,被称为“常胜将军”。
 
3、击败皖系、奉系。攻下湖南,吴佩孚的功劳最大,直系由坐大之势,与皖系、奉系矛盾凸显。1919年,直皖战争中,吴佩孚大胜,段祺瑞通电辞职;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入关兵力12万人,结果只剩2万多人逃出山海关。
 
第二年,曹锟靠贿选当上了总统,吴佩孚升为直鲁豫巡阅使,长住洛阳,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地盘。此时,吴佩孚达到了军事生涯中的顶峰。曹锟说:“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1924年9月8日,吴佩孚以“中国最强者”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走向衰败
 
吴佩孚的由盛转衰实在太快了,真是断崖式下跌。一个星期后,9月15日,张作霖出兵15万人入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推翻直系中央政权。11月,直军全军覆没。吴佩孚率领残部2000多人败走天津,从水路乘船南逃武汉。期间,遭到冯玉祥一个多月的围困,又被段祺瑞派出的刺客暗杀,九死一生,吴佩孚头发全白。
 
1925年春,吴佩孚与浙江、江苏、湖南三省督军孙传芳、齐燮元、赵恒惕等联手,与张作霖又握手言和,逼着冯玉祥撤出北京。
 
图片
位于武汉汉口的吴佩孚故居。
 
 
到了1926年7月,南方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吴佩孚地处两湖,成为了北伐军的头号目标。吴佩孚仅仅抵抗了两个月,就一溃千里。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佩孚见大势已去,流亡入川,受到杨森的庇护。
 
战无不胜的吴佩孚为什么变得不堪一击呢?后人分析有多种原因,比如主力已损、唐生智倒戈等等,战败后,吴佩孚也称赞蒋介石:“其用兵之妙和坚定撑持,我自愧不是对手。”但也许“长江后浪推前浪”是最重要的原因。旧军阀为地盘、利益而战,蒋介石则扛着“三民主义”大旗,和北洋相比,象征着进步与正统,没有精神支柱的吴佩孚被打败,只是逃不过历史洪流的规律。
 
绝不做汉奸
 
吴佩孚晚年定居北平,住在张学良赠送的大宅院内,每月接受张学良馈赠的4000元维持生活。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用尽一切办法收买汉奸,吴佩孚决不接受日本人提出的任何条件。张学良到北平火车站来迎接他时,他质问张学良为何不抵抗。张说实力不足。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当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他以绝食表示抗议。此后,来找他的日本“说客”更多了,拉拢、威胁,步步紧逼,吴佩孚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表明随时为国而死。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不久突然死去,死因成谜。有人怀疑是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暗中指使,将他杀害。
 
在当时日伪统治下的北平街头、在国民党陪都重庆,同时举行了追悼大会,两地都有上万人自发为他送行。蒋介石送去了亲笔书写的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后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当时驻重庆的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也称,吴佩孚和别的军阀不同,第一有民族节气;第二有清廉之名。
 
吴佩孚醉心佛老,有多本著述传世,一生衣食俭朴、不好女色。德国驻中国的大使有一个女儿,正值妙龄,对吴很是敬仰,直接写信向吴求婚。吴不认识德文,让秘书翻译。看明白后,吴佩孚批上四个字:“老妻尚在!”
 
他唯一的遗憾是,一生没有子嗣。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民仆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